中国共产*已经走过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作为中国出版从业者,我们的前辈跟随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历史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可以说,自年中国共产*成立,代表先进社会思潮的无产阶级出版者便相随左右,一路鼓与呼,见证书写了这一星火燎原的伟大革命进程。很多赫赫有名的出版人,本身就是“老革命”;很多影响至今的出版社,都曾在革命进程中发挥过独特作用。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特别梳理回望出版社发展进程中的红色历史,以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开好局、起好步,为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力量。今天,我们一起寻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红色基因。
在北京市美术馆东街22号,矗立着一座“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李克强总理曾致信说:“我是三联书店多年的读者,也曾经在三联韬奋书店的书丛中流连并购书。”
以邹韬奋为代表的三联书店创办人及早期负责人,通过出版、发行进步图书、刊物,为三联书店注入了红色基因,并传承至今,成为三联书店最显著的底色。“自年到三联工作后,我深深体会到,三联书店的红色基因特别强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委书记肖启明如是说。
第一部《资本论》在这里诞生
宣传进步思想,高举抗日旗帜。三联书店的前身,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中国出版界的三家著名出版发行机构——成立于年的生活书店,成立于年的新知书店,以及成立于年的读书出版社。这三家书店,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各自都有着光荣的历史。
“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坚决反对国民**府的不抵抗*策,他主编的《生活》周刊以反内战和团结抗敌御侮为根本目标,成为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年7月生活书店成立,邹韬奋任总经理。书店团结了一大批进步的作者,短短几年,其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扩展到56家,先后出版数十种进步刊物和包括马克思主义译著在内的余种图书。这些书刊以其鲜明的*治进步性﹐在读者中赢得很高声誉。
正如肖启明所说:“邹韬奋一心为了全民族的抗战而努力。他动员各方力量,团结一致抗日,刊物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邹韬奋在追求民族进步的同时,还一直心向中国共产*。”
抗日战争初期,生活书店总店先后迁到武汉、重庆,此时已直接接受中国共产*的领导,工作迅速开展,在重庆、成都、桂林、西安、昆明等地设立了50多家分店,还设立我国香港、新加坡两处海外分店;先后出版了《全民抗战》《文艺阵地》《理论与实践》等新期刊,并继续出版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共产*宣言》《国家与革命》等。
出版《资本论》,打造红色出版中心。年,我国第一部全译本《资本论》由读书出版社出版。据肖启明介绍,《资本论》的译者是郭大力和王亚南。年,郭大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后随部分师生转入上海,在新创办的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就读。就在这段时间,他开始广泛涉猎社会科学著作,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由此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为后来翻译《资本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从年开始,几经周折,直到年秋,郭大力终于把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最早的中文全译本带给了中国人民。“《资本论》在当时对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斗争,起了很好的启蒙作用,为中国共产*和中国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理论武装。”肖启明说。
从年6月《生活》周刊社开始出版图书,至年10月三机构正式合并为止,共出版图书余种,编辑出版期刊约50种,其中可归入红色读物的有多种。这些书刊宣传爱国进步思想,引导读者追求真理,被大众广泛接受,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时期产生了巨大影响。三联书店作为红色出版中心,当之无愧。
为时代发展提供学术支持
延续红色底蕴,植入学术基因。年,三家机构全面合并,在中国香港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从此三位一体,爱生活,读好书,求新知。
年8月,三联书店并入人民出版社,仍保留“三联”名义出书。年下半年至年上半年,仅仅三年时间,却是学术基因植入三联书店的一次重要机会。这期间,由陈原负责,戴文葆和史枚两位编辑制定了“翻译世界学术著作规划”,三联的出版物结构和读者结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肖启明介绍说:“当时以三联书店的名义出版了一系列介绍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封面一律用灰色纸,不作任何装饰,故得名‘灰皮书’。‘灰皮书’在中苏论战的形势下诞生,其出版目的固然是为了配合国际反修斗争,但同时也为我国学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部世界不同信息的窗口。”年,第一本“灰皮书”就是人民出版社用三联书店名义出版的《伯恩施坦、考茨基著作选录》。
敢做时代弄潮儿,发挥思想启蒙作用。年,中国变革的帷幕徐徐拉开,合并成立整30年的三联书店也开始重振旗鼓。受益于社会变革的同时,三联书店也迅速成为变革的推动者。
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一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全国展开。年,《读书》杂志随即创办,创刊号上的“读书无禁区”,成为新启蒙时代标志性的口号,更是文化知识界的“集体记忆”。在次年第一期的《读书》杂志上,陈翰伯执笔撰文,重申办刊宗旨,坦荡地坚持“读书无禁区”的主张。对此,肖启明说:“三联书店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
年1月1日,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通过出版“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团结了一批中青年著译者,他们给三联带来了“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与“新知文库”两套十分重要的丛书。《悲剧的诞生》作为“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的第一种,于年出版。这是文革后首次批量译介西方现代学术名著,随后陆续出版了《存在与虚无》《存在与时间》等一系列学术著作,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肖启明认为,“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傅雷家书》、《随想录》等图书的出版,回应了时代的需要,在冲破极左思潮的束缚、启蒙思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尚与传承让老字号常葆活力
创新时尚表达,多维服务读者。三联书店建店80余年来,始终秉承“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宗旨。近年来,面对阅读环境的新变化,三联书店延续“各层次新锐一流”的策略,进一步开发新的增长点,用时尚的服务回馈读者。
《三联生活周刊》成功完成融媒转型便是典型案例。年1月,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同年5月,周刊研发的知识付费产品“中读”上线。仅仅两年,就发生了显著变化:年,公司总营收1.28亿元;年总营收1.77亿元,新媒体收入占比达61%,而年时几乎没有新媒体收入。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