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中国人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哲学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和,它强调以个人修养塑造美好人格为前提,进一步上升到对国家社会有所作为。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紧密团结的核心纽带,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思想*治教育的重要旨归在于健全人格的塑造、家国情怀的培育、文化自信的坚定。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治教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
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不能简单复古,也不能盲目排外;既要更好地传承文化基因,又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面向未来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需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一布局呼唤并要求思想*治教育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面向未来是要求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自身的生命力和前景充满信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传统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文化正迎来繁荣兴盛的*金期。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握好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把握好人民群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新期待,汇聚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成果,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新的跨越发展。
同时要不断提升传统文化产品创作效率,丰富中华传统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持久而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基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保持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渊源。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为开创和发展中国道路提供丰厚滋养。
始终不渝地坚持、千方百计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是中华民族的“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众的文化。人民群众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是最鲜明的特征。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始终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准确地把握群众需求,更加精准、更高质量地提高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水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绵延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接续”和提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国家要独立,不仅*治上、经济上要独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如果丧失文化的民族特色,结果只能是亦步亦趋,变成别人的附庸。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保持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更应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科学的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性源于几个方面: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需求,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性的根本所在,教育主体是指在思想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认识和作用于客体的人。
从*府和社会角度看,作为教育主体应当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力度,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展演展映展播活动、经典作品阅读品鉴活动;二是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坚持文化评论评奖的正确价值取向;三是激发每个人心中蕴藏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最大限度地唱响正气之歌,使中华优秀文化成为人们心灵的寄托,成为人们行动的指针。真善美是中国精神的精髓,真正的文化精品都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教育主体要以真善美作为衡量自身的价值标准,并在具体工作中去落实求真、达善、臻美的要求。思想*治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要通过合乎文化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历史的真实表现出来。中华优秀文化作品表达社会的真实面貌、历史发展的真实轨迹、人民群众的真实呼声,以扎根现实的方法创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真情实感引发同代和后世读者的强烈共鸣。
“善”是指文化要反映出对生命的尊重、对理想道德的追求、对幸福美好的向往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并不是要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而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积极开放的姿态汲取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不能照抄照搬、机械套用,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坚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
我们要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找准定位,明确承担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富强、世界发展融为一体,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传承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注重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形成全社会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局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实现要遵循思想*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将育人与育才辩证统一。
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充分彰显榜样的力量,不断凝聚正能量;广泛深入地推动道德实践,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自觉,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不断提升;四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法入规,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体现到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之中,贯穿到立法、行*、司法的全过程;五是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助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