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挂面、儿童奶酪、
儿童饼干、儿童酱油……
近日,小编发现
“儿童食品”似乎成为了“香饽饽”
在市场上比比皆是
这些“儿童食品”都号称更加健康
更加“适合”儿童的生长发育
而且价格比普通商品贵出一大截
很多家长更是热衷于
购买打上“儿童”标签的食品
“儿童食品”到底是营销手段
还是真的有利于儿童健康?
食品打上“儿童”标签
就一定安全了吗?
“儿童食品”市场火爆
记者在某超市调查时看到,含有“儿童食品”字样的商品散布在各个商品区的货架上,如儿童酱油、儿童水饺等。这些商品普遍在外包装上下了不少功夫:有的色彩鲜艳,有的设计了各种卡通图案,同时印着“无添加剂”“助力成长”“营养”等字样。还有一些商品,尽管未在产品名称或标签中明确标明是“儿童食品”,但其广告语或外包装上却无不透露出其销售对象就是儿童,例如有一款酸奶的宣传语是“孩子的第一口酸奶”。
记者注意到,购买“儿童食品”的消费者数量不少。多位家长告诉记者,买标有“儿童”字样的商品“让人感到放心”。
记者在调查时还发现,“儿童食品”价格不菲,如某品牌g装的儿童水饺,有虾皇系列、虾仁胡萝卜和儿童馄饨三种不同包装,价格为19.9元至34.3元不等。在该柜台旁摆放的同品牌普通水饺,1kg装的价格为12.9元,分量多了,价格却远低于儿童水饺。
而在电商平台,“儿童食品”同样卖得火爆。记者在电商平台输入关键词“儿童食品”,搜索到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面食、甜点、香肠、奶酪棒等,其中销量最高的商品月销量达10万+。这类商品几乎都在标题、详情页或商品外包装、宣传照片中显示有“不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剂”等字样。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等联合发布的《儿童零食市场调查白皮书》预测,到年儿童零食市场将以10%至15%的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而町芒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儿童食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84.8%的家长倾向于给孩子购买标有“儿童”字样的食品。
“儿童食品”其实是“概念牌”
拿儿童二字“镀金”,“儿童食品”其实是“概念食品”。事实上,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现有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配方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幼儿配方食品》等相关标准多针对“婴幼儿”群体,涵盖对象为0至36个月的婴幼儿,并没有针对3周岁以上儿童的相关食品标准。年5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从原料、感官、营养成分等方面对儿童零食进行了规范,填补了国内儿童零食标准的空白,但该标准不具有强制性。
不难看出,“儿童食品”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夏群英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不同的营养需求量会增加。在6个月以前,孩子需要的营养可以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获取。6个月以后,孩子对于铁、锌、维生素等元素的需求量会增加。所以,能够满足孩子在各个年龄段对营养需求的食品,才能真正称之为“儿童食品”。
目前所有的“儿童食品”,其实都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普通的食材,经过科学合理地搭配制作出来,完全能够满足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比起“儿童食品”,家长更需要增加儿童饮食的健康知识。
除此之外,“儿童食品”售价高,家长自然心知肚明。无非是本着“只要孩子吃得放心,钱也花得开心、安心”的初衷,在自愿挨宰。可令人气愤的是,除了概念造假,“儿童食品”的质量也往往缺乏保障。
一些所谓的“儿童食品”,其成分不仅与普通食品没有区别,甚至可能为了造型可爱、颜色丰富、口感更好等原因损害儿童健康。以一款儿童奶酪棒为例,配料表显示,该奶酪棒含有卡拉胶、山梨酸、食用香精等食品添加剂;营养成分表显示,每g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以及较大量的钠含量。值得注意的是,过高的钠含量,可能会增加儿童血压的风险。此外,一些调制乳品中含有过多的代糖、香精、色素等添加剂,会干扰孩子的味觉神经发育;山梨酸、柠檬酸等添加剂摄入过多,会影响钙的吸收等。
以行业标准守护“儿童食品”安全
“儿童食品”不能成为一个噱头,而要真正成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理想食品。
一方面,补齐儿童食品行业标准缺失短板,有关部门责无旁贷。在全生命周期中,儿童时期的饮食习惯、食育认知极为重要,将影响其一生的健康,向儿童提供的食品不管在安全还是营养上,都应该有更为严格的标准。为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儿童食品”标准体系,引导“儿童食品”产业在规范中发展,以生产和研发出更多适合儿童食用的安全、营养均衡的食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23日,中国青少年儿童健康安全食品营养标准专家研讨会召开。会议透露,年中国青少年儿童健康安全食品管理委员会的重点工作就是推动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营养标准的制定。新推出的标准将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划分为0到6岁、6岁到13岁、13岁到18岁几个阶段,将从安全营养成分、感官、理化、微生物、污染物以及真菌*素等7个方面来规范青少年儿童健康安全食品的具体要求,让青少年儿童食品的安全有规可依。
另一方面,戳破儿童食品售卖过程中的营销骗局,亟需加强源头监管。例如,要求在真正适合儿童消费的食品或饮料上加上醒目标识,在产品外包装或说明中写清楚成分并标注配料表,明确标注食品营养成分和能量值等信息。
此外,教育家长掌握健康饮食知识也是重要一环。这就需要鼓励各类机构多开营养课程,以专业教育指导家长正确选购“儿童食品”,科学进行饮食搭配。同时,也要提醒消费者尤其是家长,在选购“儿童食品”时要查看配料表,判断其营养物质是否符合儿童生长发育需求,不能盲目追求广告宣传效果。
可怜天下父母心
科学养娃从长计
儿童食品非儿戏
莫被营销套路欺
行业标准需跟上
市场监管别松懈
多措并举齐发力
守护孩子健康长
来源|法治日报、央视网、中国网、人民网评、南方日报、北京青年报、消费日报
编辑|杨虹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