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李平安院长的诊室里,总有患者这样问李院长:“医生,我是不是顽固性失眠”?
那么什么是顽固性失眠?李院长说:这种疾病往往由于心理因素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及维持睡眠困难,日间疲倦感,夜晚越想尽快入睡越难以入睡,加重心理冲突,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不稳、过度担心,自觉痛苦更导致失眠,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真正的顽固性失眠非常少。那种被高度渲染的长时间不睡觉,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的病例,临床上是非常少见的。曾经被电视台广泛报道的河南省有一个女子,四十年不睡觉,半夜起来干农活,后来被科学证实,她只是睡眠形式的改变,一般人晚上睡觉,而她却并不分时间场合,这种零星的睡觉加起来甚至超过了一个睡眠好的人。
首先,我们要了解,睡眠是受体内植物神经系统控制的。当一个人疲乏的时候,植物神经系统会自动调节,让人入睡。高级神经中枢有时候可以强制自己不进入睡眠状态,但是这种强制作用并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就好像一个人不能够控制自己心跳、出汗一样。在战争年代,一个战士在行*时,或者在炮火轰炸时他照样可以达到睡眠状态。失眠患者往往都有“想入睡但难以入睡”的经历,其实这就是用自己的高级神经中枢在和自己的植物神经对抗,其实起到了不让自己睡觉的反作用。
其次,我们要了解,什么是预期焦虑。为一种没有发生的事情紧张、担心、痛苦,以至内心惶惶,我们称之为预期焦虑。比如说考试,考试前大多数人都会有点紧张,担心自己考不好,以至于喝水、上厕所等。适当的焦虑其实对此有点好处,可以让人保持一种好的思维敏捷的状态。一旦事情发生了,这种焦虑也就消失了。在睡眠障碍中,这种预期焦虑就没有什么好处了。很多失眠的患者真正痛苦的不是在床上,而是在睡觉前。每当夜幕降临时,这些人就开始考虑,“我今晚睡不着怎么办?”“要不要吃药?”“吃多少?”这种过分的担心和焦虑,只能强化了自己是一个失眠患者。所以行内有一句话,“焦虑是睡眠的杀手”。当然有一些失眠患者,可能会由于“焦虑症”引起来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李院长给失眠患者几点建议。
第一,正确认识睡眠。睡眠的好坏不是人为可以干预的,有时候考虑过多,会适得其反。通常一些睡眠专家或教科书上介绍的,要注意睡眠卫生,那是对睡眠好的人说的。如果你已有睡眠障碍,而又照此去做,可能会让你过度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