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累了,你可以抱抱我吗?”
今天我们来了解女性的抑郁症
女性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情绪障碍,会引起悲伤、绝望、无助和生活无意义等情绪反应,女性的抑郁症也如此。轻中度的抑郁症可表现为冷漠、食欲不振、睡眠困难、自尊心降低和低度疲劳等。有时,症状可能会加重。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报道,增加女性抑郁风险的因素包括:生殖、遗传等生物学因素,而且抑郁症的家族联系在女性中更为常见;人际关系因素;某些特定的心理和人格特征。
女性抑郁障碍
女性抑郁障碍的发生率约为男性的2倍。由于神经内分泌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发病较多开始于青春期,持续到生育期,之后缓慢下降,到围绝经期再次呈上升趋势。1(一)经前期心境不良障碍在DSM-5诊断体系中,经前期心境不良障碍被纳入“抑郁障碍”章节。该障碍是指女性在月经来潮前1周及月经期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烦躁、易激惹等症状,且这些症状在月经来潮后几天逐渐减轻,,在月经结束后1周内几乎消失。50%~80%的行经女性存在轻度的经前期情绪不佳,20%报告有严重的经前期情绪问题需要治疗,3%~8%满足经前期烦躁障碍的诊断标准。
轻度经前期烦躁障碍的治疗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治疗等(4/C)。非药物干预无效的患者和中重度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给予SSRI类药物,能同时改善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1/A)。
(二)孕产期抑郁障碍孕产期抑郁障碍是指女性在妊娠期或产后4周内出现抑郁情绪,严重患者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根据其发生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妊娠期抑郁障碍和产后抑郁障碍。1.妊娠期抑郁障碍妊娠期抑郁障碍多在孕期的前3个月与后3个月发生,前3个月可表现为早孕反应加重,并有厌食、睡眠习惯改变等;后3个月可表现为持续加重的乏力、睡眠障碍及食欲下降、对胎儿健康及分娩过程过分担忧等。妊娠期高达70%女性出现抑郁症状,10%~16%满足重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处理妊娠期抑郁时,权衡治疗和不治疗对母亲和胎儿的风险很重要,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楚抗抑郁治疗与不治疗的风险与获益。治疗应根据抑郁的严重程度、复发的风险、尊重孕妇和家属的意愿来进行调整。目前抗抑郁药在孕期使用的风险与安全性尚无最后定论。通常来讲,症状较轻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支持性心理治疗即可,如既往有过轻~中度发作,可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和人际心理治疗(I/A)。重度或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可以考虑抗抑郁剂治疗,当前孕妇使用最多的抗抑郁剂是SSRI类,应尽可能单--药物并考虑患者既往治疗情况。关于妊娠期使用抗抑郁剂后产生的不良事件主要涉及胎儿发育、新生儿发育和长期发育3个问题。除帕罗西汀外,孕期.使用SSRI类抗抑郁剂并未增加患儿心脏疾病和死亡风险;但可能增加早产和低体重风险。SNRI类药物和米氮平可能与发生自然流产有关。此外,队列研究显示,孕晚期使用抗抑郁剂可能与产后出血有关。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适合的重度、伴精神病性及高自杀风险的患者可选用MECT治疗。美国FDA妊娠期抗抑郁药使用分类等级见表4-1。2.产后抑郁障碍产后抑郁障碍是分娩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通常在产后4周内抑郁发作起病,其症状、病程和结局与其他抑郁障碍相似。产后抑郁障碍的母亲往往不能有效地照顾婴儿,患者会由此感到自责、自罪,严重患者可能有伤害自己.或婴儿的危险。产后抑郁障碍的治疗原则仍遵循抑郁障碍治疗的一般原则。但必须考虑到患者产后的代谢改变、乳汁对胎儿影响、治疗对患者自我认知以及能力改变等一系列因素。轻度患者可采用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以及系统家庭治疗(1/A)。如症状持续加重,应考虑采用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其中SSRI类抗抑郁剂常作为治疗首选(I/A)。氟西汀外,抗抑郁剂在乳汁中的浓度较低。此外,还有研究显示哺乳可以减少产后抑郁发生风险,对母亲和孩子都有积极作用。
(三)围绝经期抑郁障碍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是指女性在围绝经期(通常指50岁左右)发病的抑郁障碍,曾有抑郁病史或有严重经前期烦躁障碍病史者发病率明显增高。在遵循抑郁障碍治疗原则的同时,强调围绝经期相关知识的教育以及心理治疗。对于轻度患者可给予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治疗(3/C)。中、重度患者可考虑合并药物治疗,可选用SSRI和SNRI类药物(2/B)。此外,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也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抑郁障碍的抑郁症状,但需要遵循时间和个体化治疗原则,与抗抑郁剂合用可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I/B)。治疗时应严格掌握雌激素使用的适应证,注意雌激素对乳房及子宫内膜的不良影响。最后,对于伴有明显易激惹症状的患者也可选用镇静作用较强的抗抑郁剂,如米氮平、曲唑酮等。
(文章源于网络,仅供医学科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