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认知障碍这种病偷走最后一课范老师
TUhjnbcbe - 2021/8/2 13:50:00
刚过去的双节假期,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火热上映,其中《最后一课》这一单元,让众多网友直呼“太好哭了”。

故事里,范伟饰演的老范随儿子移居海外多年,在当地教授画画。上了年纪的老范,在突发脑梗死(俗称“中风”)后,有了“痴呆症”的症状——他总觉得自己身在曾经教书的山村里,常常念叨着要给一个孩子拿颜料,完成孩子想画一个学校的梦想。

在医生的建议下,儿子带着老范回到小山村,与老范当年的学生一同“还原再现”了二十多年前的老教室,希望帮老范实现这个念想。

中风后痴呆

多为血管性痴呆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陆正齐教授指出,痴呆常被人们当成“老糊涂”。痴呆患者在清醒状态下会表现出包括思维、记忆、理解、计算、语言、判断、定向、学习等能力的减退,并部分伴有人格的变化。

痴呆可以由多种因素造成,最常见的是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神经变形痴呆、中风后出现的血管性痴呆以及混合型痴呆。此外,感染、药物滥用、长期饮酒过量、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甲状腺功能减退、尿*症等也可以造成痴呆。

两者中,大众更熟知的是俗称“老年痴呆症”的阿尔茨海默病,又被称为“岁月神偷”。《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指出,阿尔茨海默病在65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中患病率为5%,超过85岁患病率增加到25%,95岁以上的老人则高达60%。换句话说,活得越久,就越可能患上阿尔茨海默病。

而血管性痴呆,在我国患者中也很常见,多与相关脑区的出血、梗死有关。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中,出现血管性痴呆的几率也非常高。血管性痴呆很容易与老年痴呆混淆,但两者的治疗方向、效果均有不同。

例如,有些老人中风后,“屋漏偏逢连夜雨”,继而出现痴呆。其实,所患的未必是阿尔茨海默病,也有很大可能是血管性痴呆,比如电影中的老范。

“老年人往往有血管病变,而血管性痴呆大多伴随中风的发生而出现,可轻可重。”陆正齐指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症状与阿尔茨海默病类似。

例如,老人会出现频繁的近期遗忘,主要表现为记不住定好的约会或任务,记不清近期发生过的事件,甚至刚刚说过的话也会遗忘。

当病情进一步发展,相当多的患者会出现妄想,最常见的是怀疑财物被盗,疑心自己有各种病,有外人甚至子女要谋害自己等。患者继而出现定向障碍,分不清昼夜,一出门不认识家,容易走失甚至严重到不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身份。

痴呆患者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下降,面对新的事物和操作,容易感到疲乏、沮丧与激怒。比如家里添了新电器,有些老人学得慢、记不住操作方法,便固执地拒绝使用,或者对子女发火。

在情绪方面,患者会慢慢变得淡漠、迟钝,缺乏活力,容易疲劳,对工作失去热情,对往常爱好的活动失去了兴趣,有时易哭易笑易怒。不少患者对衣着及仪容也不如以前那样注意,变得邋遢、不爱整洁、不修边幅。有人则变得多疑、固执与斤斤计较。

血管性痴呆:及时对症治疗

智能障碍可部分或基本恢复

尽管“同为痴呆”,症状有相似之处,但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有明显的的差别。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会持续加重,而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更为突然,常伴有肢体活动障碍,例如走路不稳。有些人会出现视空间障碍,例如穿错袜子和鞋,不能铺桌布和床单等。

血管性痴呆病程多呈阶梯式发展,即较长一段时间病情稳定,不恶化甚至好转,头颅CT和MRI显示大脑有程度不等的缺血灶或出血灶。

在治疗上,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也并不相同。众所周知,至今还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然而,血管性痴呆只要及时采取对症治疗,伴随肢体活动障碍的恢复,智能障碍可以部分或基本恢复。如果拖延治疗,情况也会越来越糟。

做好9种预防

或可延迟40%的痴呆症

陆正齐指出,血管性痴呆的预防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有效降低发病率。首先,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疾病的患者,要控制好病情,尤其是要预防中风后引发的血管性痴呆。

痴呆在早期的进展速度会远远快于中晚期,因此,尽可能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预防脑力衰减,不妨试试:

1.有规律的锻炼:例如慢跑或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50分钟,以微微发汗为宜。

2.不要吸烟。

3.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

4.充足睡眠:熬夜是记忆力衰减的危险因素,经常熬夜者发生痴呆的风险高于规律作息的人。每晚7~9小时,脑力劳动者中午可小睡20~30分钟。积极治疗失眠。

5.乐观向上的情绪:防治抑郁、焦虑。

6.保护脑部:车祸、外伤、脑部感染可提高痴呆发病风险。

7.少吃红肉,如猪肉、牛肉、羊肉,多吃不饱和短链脂肪酸如坚果、海魚和橄榄油,多吃低热卡、高营养素的水果和蔬菜。每天要吃“红*绿紫黑”的蔬菜水果3~5种。

8.坚持学习:每天读书看报,学用智能手机,了解国家大事、社会新知。

9.保持社交活动,多和亲友相聚。

10.挑战智力,多下棋、买菜做菜。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一期《柳叶刀》杂志上,一组国际专家对过去的研究进行了汇总分析出了12条痴呆症的危险因素,包括:生命早期的教育不足,人到中年的高血压、肥胖、听力损失、脑外伤和过量饮酒(每周超过21个单位,1单位等于10毫升或8克纯酒精),以及老年的吸烟、抑郁、缺乏运动、社交孤立、糖尿病和空气污染暴露。

对此,他们给出了9条对策:

40岁开始,收缩压控制在mm/Hg以下;

使用助听器,通过保护耳朵远离高噪声影响来减少听力损失;

减少暴露于空气污染和二手烟中;

避免头部受伤;

每周限制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1单位;

戒烟并劝导他人戒烟;

为儿童提供中小学教育;

中晚年过积极的生活;

避免肥胖和糖尿病。

如果以上对策都能有效执行,研究人员估算,能够预防或延迟40%的痴呆症病例。

不过这也意味着,约六成的痴呆症目前还找不到明确的预防手段,因此早诊和早干预就非常的重要。对于只能延缓、无法拦截的阿尔茨海默病,及时发现早期症状尤为关键。

以下10个症状,如果出现1~2个,就要赶紧到神经内科、老年科、精神科或认知障碍门诊就诊。医生会用专业量表进行评估,配合脑部MR、PET-CT等检查确诊后,早期进行药物干预,可以延缓疾病进展:

1.注意力逐渐减退,如有些老人会忘记炒菜的程序,做菜时重复放盐糖,做完饭忘记关煤气。

2.无法完成原本熟悉的工作或日常家务,如穿衣服乱搭配,突然不会做菜,买菜时不会算如何找零钱。

3.语言表达出现困难,如忘记并不复杂的常用词汇等。

4.对时间、地点及人物日渐感到混淆。如不记得日期,不知道自己在何处等。

5.判断力日渐减退,四时不辨,如烈日下穿着棉袄,寒冬时却穿薄衣。

6.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如跟不上他人交谈的思路,或不能按时支付各种账单。

7.常把东西放在不适当的地方,如将衣服放进垃圾桶,将熨斗放进洗衣机。

8.情绪表现不稳及行为较前显得异常。情绪快速涨落,变得喜怒无常。

9.性格转变。原本和善的人突然变得多疑、淡漠、焦虑或粗暴等。

10.失去做事的主动性,对以前的爱好没有兴趣,懒洋洋的。

此外,对于记忆力衰退、不能正确穿鞋、做菜的老人,还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即“画钟测验”。

1.对着钟表,画出表盘,图形为闭锁圆形,得1分,如线条不连贯,或者不似圆形,则得0分。

2.在表盘上的正确位置上画出数字。得1分。如有数字不在圆内,且12个数字没有按顺序填写,则得0分。

3.正确画出此时此刻钟表上指针的位置,得1分。指针上无指示箭头,分针没有比时针长,得0分。

*画钟试验得3分为正常,2分为基本正常或轻度痴呆,1分已经到中重度痴呆了。

—END—

看完记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认知障碍这种病偷走最后一课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