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攻击行为高危因素及预防
TUhjnbcbe - 2021/7/16 14:34:00

攻击行为是精神科重要的不良转归,此类行为的预测及预防是精神病性障碍治疗中优先级很高的工作。一项近期发表于AmJPsychiatry.的研究中,Krakowski等比较了三种常用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氟哌啶醇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效果,其中一部分患者共病了品行障碍。

与预期一致,相比于未共病品行障碍者,共病患者的躯体攻击行为更频繁及严重。氯氮平在减少攻击行为方面的疗效优于奥氮平及氟哌啶醇,而奥氮平优于氟哌啶醇。此外,氯氮平与奥氮平相比于氟哌啶醇的抗攻击效应优势在共病患者中更显著——针对共病患者,氯氮平降低暴力风险的可能性为氟哌啶醇的4倍;针对未共病患者,这一比例为3倍。奥氮平也显示出类似的趋势。

高危因素

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风险究竟有多高,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原因在于既往研究中的定义、方法、人群及环境不尽相同。

一项针对瑞典全国人口的为期38年的随访研究中,调整混杂因素后,精神病性障碍患者(n=24,)因各种暴力犯罪(包括凶杀、性侵、攻击、恐吓威胁)遭定罪的可能性为一般人群的7.4倍(95%CI=7.1-7.8)。另一项针对英国两个地区、使用警方数据的研究显示,首次在专科就诊后的12个月内,名首发精神病患者中有14.7%因暴力违法被逮捕或控告。

此外,挪威精神科医生曾针对60%-65%的住院及门诊精神科患者开展了一项非结构化风险评估,将暴力风险等级分为无、低到中、高、极高。结果显示,7%的门诊患者及27%的住院患者被归为低到中风险,仅不到1%的门诊患者及5%的住院患者被归为极高风险。上述比例显著低于实际暴力违法的比值比,提示评估与真实情况之间存在分歧。

在这一背景下,可靠地识别高危患者对于预防攻击行为至关重要。关于精神病性障碍实施暴力的高危因素,一系列较新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童年期因素

首先,一项为期6年的随访研究确认了早期研究的发现,即童年期创伤是精神病性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高危因素(HR=1.74,95%CI=1.03-2.93)。另一个重要且为众人所熟知的高危因素是品行障碍,上文已有提及。

并且,Oakley等开展的一项针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显示,品行障碍本身也与童年期不良经历有关,同时也与日后的暴力行为存在相关性。作者由此指出,对于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童年期不良经历、品行障碍及日后的暴力行为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

物质滥用

长期以来,物质滥用一直被确认为攻击行为的重要高危因素。Lamsma等汇总分析了英国及荷兰的两项全国性精神病性障碍研究,发现相比于不使用或并非每天使用这些物质,每天使用大麻(汇总OR=1.6,95%CI=1.2-2.0)、神经兴奋剂(汇总OR2.8,95%CI=1.7-4.5)及镇静药物(阿片类及吸入类药物,汇总OR=2.2,95%CI=1.1-4.5)均与更高的暴力风险显著相关。

Kalk等对英国1,名首次收入精神科急诊留观机构的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精神病性症状与近期使用大麻素这一组合大幅度升高了攻击行为的风险(OR=7.1,95%CI=3.7-13.6)。另一方面,如果患者没有精神病性症状,但近期同时有大麻素及兴奋剂的使用史,其攻击风险同样显著升高,但幅度不及存在精神病性症状时(OR=3.3,95%CI=1.4-7.9)。

冲动性

瑞士一项纳入名首发精神病患者的队列研究显示,冲动特质可升高这一群体的暴力风险(OR1.53,95%CI=1.22-1.93),尽管升高幅度并不很大。这一相关性并不受物质滥用因素的介导。此外,针对慢性程度更高的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与攻击风险相关的安全相关需求中有26%可归因于3年前的冲动特性。

药物治疗不依从

Buchanan等对著名的CATIE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该研究中,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了为期18个月的随访。分析显示,药物治疗不依从与致伤性暴力行为风险升高(HR=1.39,95%CI=1.04-1.86)显著相关。

该项分析发现的其他高危因素还包括近期沦为暴力受害者(HR=3.52,95%CI=1.62-7.64),以及严重的非法物质使用(HR2.93,95%CI=1.65-5.18)。

风险解读

大部分研究仅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攻击行为高危因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