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精神疾病与睡眠障碍
TUhjnbcbe - 2021/7/6 15:51:00

关于睡眠障碍,其实现有的疾病诊断中,是精神心理问题的一种,是独立的诊断疾病。但是往往睡眠障碍又很复杂,并不单独存在,并且共病的情况有很多,各个人群中也都存在。

那么精神疾病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常见的精神障碍,比如精分和双相患者其睡眠问题表现如何?

临床有哪些好的解决办法?我们通过文章一一阐述。

下图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睡眠周期,人一生中1/3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睡眠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各种生活质量。正常成人一天的睡眠时间是6-8个小时,在这张睡眠图中可以看到,如果用多导睡眠去分析,睡眠阶段可以分为“NREM-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REM-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常规老百姓可以将其理解为“做梦期的睡眠”)。

我们从清醒(Wake)到慢慢地入睡,进入NREM的1期(S1)和2期(S2),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浅睡眠。浅睡眠结束后,我们进入NREM的3期(S3)和4期(S4),也就是我们说的深度睡眠。在深睡眠一段时间后,就会进入REM期(快速眼球运动期——做梦期),REM期之后又会回到NREM的浅睡眠状态,如此循环往复。

那么正常成年人的一晚上睡眠周期,从清醒到浅睡眠期到深度睡眠再到REM,大概有5-7个周期。而且,我们从这张睡眠图中可以看到,在正常成人里面,慢波睡眠也就是我们说的深度失眠在前半夜更为常见,而快速眼球运动期也就是做梦期,在后半夜比较常见——这是一个正常的睡眠情况。

在说完正常的睡眠情况之后,我们可以看一下精神障碍和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精神科的医生,每天接诊的精神患者可能有很多不同的主诉,但是我们归纳起来,可能会有一个是非常一致的,那就是病人多数会跟你抱怨:“医生,我睡得不好、我睡得有问题”,这种问题可能是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存在。有的病人会说:“我整夜整夜睡不着,连续两三周睡不着觉,身边的人觉得我性格变得古怪,行为变得怪异。”这是一类睡不着的患者的案例。另外一部分,是自己会抱怨,或者家属会抱怨,“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在睡觉,睡不醒,一整天都在睡觉,一直打瞌睡,没有劲,也不工作。”第三类的的情况,家属反映说:“我们睡的时候,他不睡,我们早上起来工作了,他就呼呼大睡。”

所以,睡眠障碍在精神科门诊和病房的患者中,是非常常见的一个情况。通过研究也有一些实际的证据证实失眠是精神障碍的高危因素(尤其是抑郁症,常在失眠1年以内发病)。

也有研究发现,在慢性失眠的病人当中,大约1/2甚至3/4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问题,可能是抑郁可能是焦虑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双相或者精分以及其他疾病。

刚刚提到了精神障碍患者不同的睡眠情况,主要包括3大类:睡不着、睡眠过多、睡眠节律的异常。这些睡眠的问题可能是精神疾病本身的症状之一,也有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并发症状。

例如抑郁症患者,失眠就是伴随着抑郁症状出现的;躁狂发作的患者,睡不着觉,可能是伴随着躁狂症状出现的。当抑郁或者躁狂症状得到很好的控制之后,相关的睡眠症状也会随之解决。另一部分的睡眠障碍情况和精神障碍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关系,作为一个共同的诊断,精神障碍很好地控制之后,睡眠障碍仍然存在,那么这就是共病的诊断,可以作为一个独立诊断的出现。此外,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在精神科,还要考虑除了跟疾病本身有关,还有可能和药物的使用(突然停药、药物的增加)有关。

据调查,常发生睡眠障碍的精神障碍包括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症、进食障碍、酒精依赖等。

众多精神障碍中,情感障碍和睡眠障碍是最为密切相关的,我们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也能感受到,抑郁或者双相的病人,通过客观的睡眠监测,睡眠连续性有所下降——睡眠片段化(夜里醒来多次)、慢波睡眠减少(深度睡眠减少),所以很多病人醒来发现恢复感很差,睡了觉却没有得到充分休息。还表现出REM潜伏期的下降和REMS百分比的上升。

另外一个和睡眠障碍非常相关的就是焦虑障碍,焦虑症的病人都有一个一致的主诉:“医生,我睡不着觉。”通过睡眠监测,我们同样会发现其睡眠持续性下降,但是深度睡眠时间、REM潜伏期和百分比并没有明显改变。

在门诊中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在精分的病人中,即便服药后,在恢复期,病人或家属都会抱怨:“晚上睡眠状态不好,醒来很多次。”睡眠监测发现睡眠持续性和REM潜伏期有所下降。

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了睡眠的阶段,精神疾病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会在之后的文章中,继续阐述精分以及情感障碍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及解决方法,敬请期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神疾病与睡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