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最新指南中国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
TUhjnbcbe - 2021/7/3 15:11:00
点滴状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97420.html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53(9):-.DOI:10./cma.j.cn-0225-.

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编译:魏雨菲刘翕然

单位:首都医科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thrombosis,CVT)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颅内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使血液回流受阻或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内高压和局灶脑损害为特征的一类脑血管病,约占所有脑血管病的0.5%~1%。

病因和危险因素

CVT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发病高峰年龄多在20~30岁,男女比例为1∶1.5~5。从病例报告和队列研究分析发现,约85%以上CVT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包括:各种遗传性或继发性血栓形成倾向(如Ⅴ因子Leiden突变、凝血酶GA突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蛋白C、蛋白S或抗凝血酶Ⅲ缺陷)、妊娠、产后(包括人工流产后)或口服避孕药物、肥胖、各种其他相关药物(如激素替代治疗、肿瘤化疗药物、止血药等)、各种急慢性感染(如头面颈部感染、颅内感染或全身性感染等)、血液系统疾病(如严重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炎性肠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等)、颅内外肿瘤(如脑膜瘤、淋巴瘤、肺癌等)或颅脑外伤等,但部分患者原因不明。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婴幼儿以脱水和围产期并发症多见,儿童主要为头面颈部感染、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疾病和肿瘤,而成年女性则以口服避孕药物和围产期或人工流产后多见。

推荐意见:

CVT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应积极查找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各种因素(Ⅰ级推荐)。

临床表现

一、一般临床表现CVT可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症状体征主要取决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部位、性质、范围以及继发性脑损害的程度等因素。一般临床表现包括颅内高压和其他全脑损害、局灶性脑损害、痫性发作、硬脑膜动静脉瘘。临床上,对急性或反复发作的头痛、视物模糊、视乳头水肿、一侧肢体的无力和感觉障碍、失语、偏盲、痫性发作、孤立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认知障碍,以及不明原因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均应考虑CVT的可能。二、不同部位CVT的临床表现由于闭塞的静脉(窦)部位不同,导致血液回流障碍程度和脑实质损害程度和部位也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1.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大多为非感染性,以婴幼儿、产褥期妇女和老年患者居多。临床表现与血栓形成部位、引流区受累范围以及基础病变有关。常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早期即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婴幼儿可见喷射状呕吐、颅骨缝分离、囟门隆起、面、颈、枕静脉怒张。血栓部位靠上矢状窦后方者,颅内高压更为明显,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累及脑皮质静脉,可出现局限或全身性癫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双下肢瘫伴膀胱功能障碍、失语等表现。

2.横窦和乙状窦血栓形成:可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血栓向远端延伸,累及上矢状窦或直窦;向对侧延伸,形成双侧横窦、乙状窦血栓;血栓向近端延伸,导致颈静脉血栓形成。如果继发于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突炎,除原发疾病的感染表现(如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压痛)外,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症状和体征,也可伴有精神症状。若感染向岩窦扩展,可出现三叉神经和外展神经瘫痪;向颈静脉扩展,则可出现颈静脉孔综合征;少数可累及上矢状窦而出现癫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主要并发症有脑膜炎、脑脓肿、硬膜下或硬膜外脓肿等。颅内同时或先后多个静脉窦血栓形成,病情往往更加危重。非感染性血栓多继发于高凝状态,部分患者仅表现为隐匿起病的颅内高压征。

3.直窦血栓形成:多为非感染性,病情进展快,迅速累及大脑大静脉和基底静脉,导致小脑、脑干、丘脑和基底节等脑深部结构受损,临床少见,但病情危重。多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无感染征象的高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癫痫发作或脑疝等,常很快进入深昏迷、去大脑强直甚至死亡,部分以突发幻觉、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存活者可遗留有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等锥体外系受损表现。

4.海绵窦血栓形成:多为感染性,常继发于鼻窦炎、鼻旁及上面部皮肤化脓性感染。近年来我国少见报道,但印度和中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仍较常见。急性起病,临床上有海绵窦血液回流受阻和经过窦壁脑神经受损的特异性表现。由于眶内静脉回流受阻,可出现眶内软组织、眼睑、眼结膜、前额部皮肤水肿,眼球突出;因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眼支行于海绵窦内,受累时可表现为患侧眼睑下垂、眼球各向活动受限或固定、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三叉神经眼支分布区感觉减退、角膜反射消失等。视神经也可受累而引起视力障碍,眼底可见瘀血、水肿、出血等改变。如感染由一侧海绵窦波及到对侧,则可出现双侧症状。常见并发症有脑膜炎、脑脓肿、颈内动脉病变、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病变等。

5.单纯脑深静脉血栓形成:约占所有CVT的10%,以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受累较多,多合并皮质静脉或静脉窦血栓,由于深部静脉回流障碍,丘脑和基底节常出现水肿或出血,临床表现多样,以头痛、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等为主,严重者常波及直窦,可因颅内高压致脑疝而死亡。

6.单纯大脑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少见,约占所有CVT的6%,以Labbe和Trolard等吻合静脉受累较多,可无临床症状。当局部皮质或皮质下水肿、梗死或出血时,常出现亚急性头痛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如癫痫、轻偏瘫、偏盲等),一般不伴明显颅内高压。血栓也可进展至静脉窦而出现相应静脉窦受累表现,临床易误诊为肿瘤、血管畸形等病变。静脉窦和皮质表浅静脉同时受累时,提示预后较差。

推荐意见:

(1)CVT依血栓累及部位、范围和起病急缓不同,导致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应重视CVT临床表现的复杂性(Ⅰ级推荐;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

(2)对不明原因的头痛、视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局灶脑损害(包括出血性或缺血性)、痫性发作(包括子痫)、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认知或精神障碍,或伴有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应考虑CVT的可能,并行相关检查(Ⅱ级推荐,C级证据)。

影像学检查

推荐意见:

(1)对疑似CVT的患者,CT/CTV和MRI/MRV都可作为主要的检查方法,MRI/MRV能准确诊断大多数CVT,可作为CVT随访的最佳无创性手段;对比增强MRV比时间飞秒MRV诊断CVT更为可靠(Ⅱ级推荐,C级证据)。(2)SWI或T2*梯度回波或DWI技术有助于提高CVT诊断率,特别诊断急性单纯皮质静脉血栓形成(Ⅱ级推荐,C级证据)。(3)高分辨MRI和MRI血栓成像系列对提高CVT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有益,有条件者应推广使用(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

(4)DSA诊断CVT有特定优势,但一般在MRV或CTV检查结果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时使用,同时应考虑到诊断单纯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局限性,以及其有创性和操作不当导致颅内压增高的风险(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修订推荐意见)。

其他辅助检查

推荐意见:(1)D?二聚体升高可作为CVT辅助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其水平正常时并不能排除诊断CVT(Ⅱ级推荐,B级证据)。(2)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有助于明确颅内高压和感染等病因(Ⅱ级推荐,C级证据)。(3)血栓形成倾向的易患因素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蛋白S和蛋白C或抗凝血酶Ⅲ等)有助于明确CVT的病因(Ⅱ级推荐,C级证据)。

治疗

一、病因治疗

推荐意见:

(1)感染性血栓应及时足量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原发部位化脓性病灶必要时可行外科治疗,以清除感染来源(Ⅰ级推荐)。

(2)口服避孕药等相关的CVT,应立即停用此类药物(Ⅰ级推荐;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

二、抗凝治疗

推荐意见:(1)无抗凝禁忌的CVT患者应及早接受抗凝治疗,急性期使用低分子肝素,剂量为90~IU/kg体重,每日2次皮下注射;或使用普通肝素治疗,应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1.5~2.5倍。疗程可持续1~4周(Ⅱ级推荐,B级证据)。(2)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略优于普通肝素(Ⅱ级推荐,B级证据)。(3)伴发于CVT的少量颅内出血和颅内压增高并不是抗凝治疗的绝对禁忌证(Ⅱ级推荐,B级证据)。(4)急性期过后应继续口服抗凝药物,常选用华法林,目标PT?INR值保持在2~3之间(Ⅱ级推荐,C级证据)。(5)对于有可迅速控制危险因素的CVT,如妊娠、口服激素类避孕药物,抗凝治疗可在3个月内;对于危险因素不明或轻度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CVT,口服抗凝治疗应持续6~12个月;对于发作2次以上或有严重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CVT,可考虑长期抗凝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6)目前尚无证据支持影像学证实的闭塞静脉(窦)再通,可作为停止口服抗凝治疗的依据(Ⅲ级推荐,C级证据)。(7)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华法林类似,但比华法林使用方便(Ⅱ级推荐,B级证据;本条为本次修订推荐意见)。

三、特殊情况的抗凝治疗

推荐意见:(1)对头面颈部感染相关的CVT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尚不明确,但有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Ⅲ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

(2)对于妊娠期CVT患者,建议整个孕期全程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

四、抗血小板和降纤治疗

推荐意见:除非基础疾病治疗需要,常规使用抗血小板或降纤治疗以治疗CVT并无支持证据(Ⅲ级推荐,C级证据)。

五、静脉溶栓治疗

推荐意见:目前尚缺乏支持全身静脉溶栓治疗CVT的证据(Ⅲ级推荐,C级证据)。六、血管内治疗推荐意见:(1)CVT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评估(Ⅲ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2)经足量抗凝治疗无效且无严重颅内出血的重症患者,可在严密监护下慎重实施局部溶栓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修订推荐意见)。(3)对已有颅内出血或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急性或亚急性CVT患者,在有神医院,经导管机械取栓或球囊扩张成型术可以作为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Ⅲ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修订推荐意见)。(4)对慢性血栓导致的静脉窦狭窄和颅内高压患者,医院可严格选择病例,考虑行狭窄部位静脉窦内支架植入术,但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估(Ⅲ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修订推荐意见)。(5)血管内治疗后的抗栓方案,依治疗措施和患者病情行个体化选择(Ⅲ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七、CVT继发硬脑膜动静脉瘘推荐意见:CVT继发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可参照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一般原则,但尤应注意脑静脉回流的建立和保护(Ⅱ级推荐,C级证据)。八、糖皮质激素推荐意见:除非基础疾病治疗需要,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CVT并无益处,CT/MRI未发现脑实质病变的CVT患者,更应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Ⅱ级推荐,C级证据)。九、降低颅内高压和视神经保护推荐意见:(1)对CVT引起的颅内高压,可用脱水降颅压治疗;但应防止过度脱水导致血液浓缩等因素加重CVT病情(Ⅱ级推荐,C级证据)。(2)对严重颅内高压或出现早期脑疝者,应该紧急处理,必要时可行去骨瓣手术减压或脑脊液分流治疗(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修订推荐意见)。(3)对伴进展性视力下降的颅内高压者,可行视神经鞘减压术以挽救视力(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修订推荐意见)。十、抗癫痫治疗推荐意见:(1)对首次癫痫发作的CVT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Ⅰ级推荐,B级证据)。(2)对无痫性发作患者,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修订推荐意见)。

预防

推荐意见:(1)积极治疗病因和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是预防CVT的重要手段(Ⅰ级推荐;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2)对于复发性CVT伴有严重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可考虑长期口服抗凝治疗(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3)有CVT病史的孕期女性,权衡利弊后,可考虑全孕期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4)有CVT病史并非妊娠的禁忌证,但应告知其孕期有静脉血栓形成和流产风险(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

点击下载PDF全文

编译:魏雨菲

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在读

首都医科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专业方向:脑血管病和神经重症

“重症卒中”作为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的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新指南中国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