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力是当前互联网上最稀缺的资源。
“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
可能很多朋友这两天都陆陆续续从各种渠道看到了类似的新闻,如果还有不知道是啥事的朋友,可以通过人民日报的这条微博了解一下:
特别加了狗头
如果报道属实,那么就意味着在玩家看来有些荒诞的“游戏成瘾”,或者通俗所说的“网瘾”概念,真的有了一个权威的大后台撑腰。
但实际上,只要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公告原文稍加判断,就能发现这又是一则疑点重重、在传播过程中被不断曲解的“研究结论”。
一、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首先,WHO最近的确有类似的动作,但与这个报道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并不相同。
事情的起因是前天(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兑现了去年年底的承诺,将游戏障碍(Gamingdisordr)加入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正案)的精神与行为障碍章节之中,并公布了一个简单的判定标准。
这个判定标准大意是,要想判定为游戏障碍,得满足以下几点:
对游戏失去控制力(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等);
戏优先于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
即使导致了负面影响,游戏行为仍在继续和升级。
※就游戏障碍的诊断而言,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的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可缩短观察时间)。
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ICD-11现在依然处在咨询商议阶段,明年5月,最终版将提交到世界卫生大会上,由会员国进行审批,得到最终批准后,才会于年1月1日生效。
而昨天公布的这份草案为预览版,目的仅仅是帮助各国提前安排翻译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它的线上版本公示了一条信息,“该平台的内容可能会依据持续的发展产生变化”。
可是回过头来再看下传统媒体们的报道,就显得不太严谨了,比如这两天国内流传很广的一个说法是:
“世界卫生组织今年初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相关规定自(今年6月)19日起生效,并将通知世界各国*府,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
而事实则是:
“世界卫生组织去年底决定将游戏障碍(Gamingdisordr)列入精神与行为障碍章节之中,相关规定近日公布是为了各国提前进行翻译和备案,如果在年5月可以得到最终批准后,于年1月1日生效。涉及到该条目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将通知世界各国*府,建议纳入医疗体系。”
其中的关键词一对比,便能看出这两种说法所释放出的不同情绪。
首先通常情况下,说某某成瘾是相对比较宽泛的,而WHO的原版说明并不是游戏成瘾,而是“游戏障碍”,特指由不健康游戏导致的问题,这种更严重的问题才会被WHO列入精神与行为障碍。
同时“生效”一词也不恰当,这仅仅是个预览版的发布时间,即使正式通过也要几年后才会生效;
最后还把“ICD-11标准会通知给各国*府”的事实,说成是针对“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更是有曲解的嫌疑。
这样的报道虽然牺牲了一定的客观性作为代价,但改动后的效果却更加吸引眼球,再加上舆论本身对“游戏”的敏感性,因此该说法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玩游戏上瘾是“精神病”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事实”。
二、“反正不是我说的”
像《人民日报》这样的权威媒体,应该不至于故意去曲解WHO原意。因此根据他们原微博援引的出处,按图索骥,便可看出端倪。
人民日报转载的是环球网的一篇文章,该文也是许多民间媒体报道此次事件的依据。然而,它依然不是谬误散播的源头,因为文章中清楚地写道,消息来自台媒报道。
这就很有意思了,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公告,每个人都能找到原版内容。结果大陆流传最广的是台媒的消息。甚至因为考虑到“游戏”的特殊性,世界卫生组织还在官方用多国语言(包括简体中文)补充了游戏障碍”条目的相关问答,结果其中的两大重点被选择性忽略了:
加入游戏障碍的目的是:“促使卫生专业人员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