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导读
多巴胺受体阻断程度的升高,以及锂盐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5-HT能相互作用,可能与两者联用时锂盐相关神经*性(LN)的发生有关。
LN的高危人群为老年、存在躯体共病及同时联用其他特定药物(如ACEI、ARB、NSAID)的患者。
联用时酌情降低锂盐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剂量,早期识别及处理,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宣教,有望降低LN的发生风险。
锂盐相关神经*性(LN)可分为两大类:可逆性神经*性(RLN)及不可逆性神经*性(ILN)。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若患者在出现神经*性2个月内完全康复,不遗留任何后遗症,则可视为RLN;若仅部分康复,或遗留永久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则被归类为ILN。
就起病进程而言,LN可分为急性、慢加急(acute-on-chronic)及慢性:
▲急性LN:锂盐的治疗窗很窄,不同患者对治疗剂量锂盐的反应存在很大差异。对于从未使用过锂盐的患者,各种原因造成的锂盐急性中*首先表现为胃肠道及心脏症状,随后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慢加急LN:患者在锂盐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发生急性过量中*,临床表现较一般的急性中*更重。
▲慢性LN:起病隐匿,血锂水平在治疗窗内也可发生;患者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有时难以完全恢复。
其中,后两者之间的界线并不明确,而Amdisen量表有助于评估锂盐中*的严重程度。
LN可能的高危因素包括肾性尿崩症、年龄>50岁、甲状腺功能异常、肌酐清除率受损等;脱水及循环容量不足可通过增强钠锂重吸收导致锂中*;某些药物,如ACEI及ARB类降压药、噻嗪类利尿剂、NSAID等,可升高血锂水平;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也可导致锂盐向肾脏转运及排泄不足,升高锂中*风险。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于,由于锂盐的起效速度并不很快,对于要求快速起效的临床状况,尤其是伴有显著激越的躁狂患者,锂盐常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联用。然而,发生于这一背景下的LN临床特征如何,有无规律可循,现有证据仍明显不足。
研究简介在这一背景下,一组研究者对现有证据进行了回顾,旨在评估锂盐联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时的LN风险及其高危因素。研究者对MEDLINE、PsycINFO、EMBASE及Cochrane图书馆进行了检索,并对相关个案报告的年龄、性别、诊断、临床表现、锂盐剂量、血锂水平、抗精神病药剂量、因果关系及预防措施信息等进行了分析。
研究者共找到了项英文研究,并最终纳入了8项研究,共11例LN患者,其中RLN8例,ILN3例。这些患者的具体特征如表1:
表例LN个案的特征(NettoI,etal.)
年龄
8名RLN患者年龄27-78岁,有两名患者分别为75岁和78岁。3名ILN患者年龄56-69岁。
总体而言,近一半(45.5%)的LN患者年龄≥60岁。
性别
11名LN患者中,女性7人,男性4人。既往也有两项综述显示,LN更高发于女性患者。
诊断
11名LN患者中,双相障碍患者3人,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6人,精神分裂症患者2人。精神科诊断似乎与锂盐中*无显著关系。
躯体表现
8名RLN患者主要表现为锥体束、锥体外系及小脑体征,所有患者均完全康复;一名患者出现了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LS)。
3名ILN患者表现为锥体束征、锥体外系体征、小脑体征、舞蹈样动作、类克雅氏病综合征、类恶性综合征样表现、认知损害、眼征、前额叶功能受损等,患者仅部分恢复。
精神表现
8名RLN患者中,大部分表现为急性器质性脑病综合征(谵妄),所有患者均完全康复。
3名ILN患者最初表现为急性脑病综合征,但随后发展为慢性脑病综合征,且仅从LN中部分恢复。这一现象与既往研究类似:一旦发展为慢性脑病综合征,完全恢复的难度即较大。
相关检查
8名RLN患者中,5人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包括血锂水平)无显著异常,另外3人未报告实验室检查结果。3名ILN患者则存在血象、肾功、心电图、脑电图(如类克雅氏病表现)、MRI(如RPLS)方面的异常。
锂盐剂量
除外两名未报告锂盐剂量的患者,其他LN患者的锂盐剂量均<mg/d。
血锂水平
8名RLN患者的血锂水平为0.7–4.2mEq/L,其中6人<1.5mEq/L,另外两人分别为1.7和4.2mEq/L。3名ILN患者中,2人分别为2.5和2.6mEq/L,第三名患者未报告。
一般而言,针对急性躁狂发作,推荐血锂水平为1.0–1.5mEq/L;预防双相障碍复发时,推荐血锂水平为0.8–1.0mEq/L。3mEq/L时,患者可出现严重锂盐中*,5mEq/L可致死。
抗精神病药及其剂量
8名RLN患者中,5人联用氯氮平,其中4人氯氮平剂量为mg/d,另一人为mg/d;一名患者联用利培酮2mg/d;一名患者联用阿立哌唑5mg/d;另一名患者联用了喹硫平,但剂量不详。
3名ILN患者中,一人联用阿立哌唑30mg/d,一人联用利培酮6mg/d,另一人联用利培酮2mg/d及喹硫平mg/d。
一些研究者指出,抗精神病药剂量(而非锂盐剂量)可预测联用时的神经*性风险。
躯体共病
8名RLN患者中,3人罹患躯体共病,分别为:1.迟发性运动障碍;2.帕金森病、糖尿病;3.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3名RLN患者中,一人存在血管性痴呆、发热、脱水,另一人罹患慢性肾功能衰竭。
其他药物
8名RLN患者中,一名患者使用了左旋多巴,另一名患者使用了氢氯噻嗪、缬沙坦、左旋甲状腺素及格列美脲等。3名ILN患者中,一人联用了双丙戊酸、氯硝西泮及曲唑酮,另一人联用了布洛芬及赖诺普利。
预防措施
针对联用锂盐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患者,研究者同时提供了预防LN的建议。例如,锂盐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联用时,两者均宜酌情减量。老年人尤其需要警惕LN风险:除监测血锂外,肾功也应加以监测。还有研究者指出,透析及其他干预手段是否有助于改善LN,相关指南也应加以明确。
结论本项文献回顾是首项全面探讨锂盐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关LN临床特征的综述。多巴胺受体阻断程度的升高,以及锂盐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5-HT能相互作用,可能与这一背景下LN的发生有关。
总体而言,LN的高危人群为老年人、存在躯体共病及同时联用其他特定药物(如ACEI、ARB、NSAID)的患者。酌情降低锂盐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剂量,早期识别及处理,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宣教,有望降低LN的发生风险。
文献索引:NettoI,PhutaneVH,RavindranB.Lithiumneurotoxicityduetosecond-generationantipsycho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