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精神康复工作纪实
为切实保障失能半失能兜底保障对象基本生存和健康权益,年7月根据《榆阳区失能半失能兜底保障对象医养结合集中养护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榆阳区民*局、残联委医院对各个乡镇的失能半失能精神障碍、重度残疾人、兜底保障对象进行了全面筛查,对特困、低保、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生活困难的失能半失能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调查、评估、认真宣教养护*策,排查入住。在入户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家庭因一人有病,全家致贫,我们走乡入户,不漏一家一人,至目前对精神障碍危险性评估1级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累计集中养护入住85人,集中托养精神、智力残疾人员人次,给予他们亲人般的照料。
精神疾病是一个特殊的慢性病,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疾病,精神症状得到很好的控制,能够回归社会,医院组织编写了《精神康复训练操作手册》,要求托养中心工作人员人人熟练的掌握康复训练的技术和方法。康复师陈阳阳和护理人员每天像教幼儿园小朋友一样耐心、认真地教他们如何服药,如何认识自己的疾病,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怎样与人沟通交流等,日复一日的训练,他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了,自信心有了,脸上的笑容多了。
在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主要托养的是精神和智力残疾人,他们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都较差,护士长柳俊霞深深地意识到残疾人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综合素质差,应对社会能力弱,因此,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比正常人多的多,所以,她始终把残疾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是她带领大家承担起了最苦、最累、最脏的活,是她把托养中心管理得井井有条,让托养人员和家属感到可亲、可信,每天早晨开始,护理员会为残疾人做晨间护理,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换洗床单,整理床铺,并指导他们怎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为了让托养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护理人员会指导、帮助他们洗脸、洗头、刷牙、剪指甲、穿衣服,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给予喂饭、清理大小便、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护理,保持他们卫生、衣服清洁干净。同时还开展对托养人员的情感化、人性化方面的服务,通过举办各种形式文化娱乐活动,如:健身操、打篮球、打乒乓、羽毛球、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冬至包饺子、端午包粽子等节日活动,以及观看电影、举办读书会、书法班、绘画班等文化才艺类活动,每月开展健康知识科普讲座,以不断丰富托养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年来,榆阳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多次受到省、市、区的表彰和好评,很多残疾人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50岁的郝候娥患精神分裂症二十多年了,20年前受到打击的她出现了精神失常,自语自笑、胆小、害怕、敏感多疑,有时冲动、毁物,有时裸体外跑,但是受当时家庭条件及疾病治疗观念所限,患者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导致病情持续加重。家属担心她出现伤人、走失等情况,便把她锁在了一间房子里,从此便开始了完全与世隔绝,常人无法想象的关锁生活,每天只能依靠丈夫给送点饭维持生活,这一锁就是5、6年,最终成了每天裸体蜷缩在土炕上,自言自语,不与家人及周围人交流,举止奇怪,手指不停的在地上乱划,生活不能自理,进食、睡眠等完全没规律,多年的疾病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精神伤残,也给全家带来巨大的痛苦。下面是我们入户筛查时看到的一幕、家属哭着诉述:多少年了为照顾妻子,不能打工、不能下地干活,日子过的很拮据,拖垮了一个家。疾病无情人有情,为积极响应*和*府“健康扶贫”的号召,彰显“以人民的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于年11月派出医护人员解开了束缚患者的枷锁,对患者进行了系统治疗。刚入院时患者的状态简直令人无法想象,个人卫生完全不能自理,蓬头垢面,随地大小便,自己不知道穿衣、吃饭、喝水,睡觉不去床上而是蜷缩在床下面或是墙角里,见到人就表现得惊恐万分,立即躲起来,嘴里不停嘟哝着别人听不懂的话,患者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面,与外界没有任何交流,社会功能完全消失。医护人员把她接到安定托养中心,经过系统的治疗,细心护理,喂食喂喝,耐心呵护,逐渐开始进食,与人沟通,身体状况好转,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同时制定了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经过系统的程式化的康复训练,逐渐认识了自己的疾病,学会了自己服药,监测精神症状。两年来她在托养中心生活上得到了很好的照顾,精神上得到了关爱,家人激动的说:“是榆阳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给了她一个家”。
治疗前(家中)治疗后(医院)
像郝候娥这样的精神障碍患者,榆林失能半失能老人有5万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谁来扶?谁来照料?谁来护理?已是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70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五保老人张喜柱,在托养中心已经住5年了,他成天笑呵呵的样子让人感到特别亲切,护理人员早已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家里有好吃的、穿的会不由自主的带给他,当旁人问他啥时回家时,他笑呵呵的回答:“等我入土的那一天”。
吴浩是一个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症的社会流浪救助者,不会吃饭,不会穿衣服,随地大小便,当然也不知道自己是谁。年救助于医院,三年来,我们的护理工作者一口一口的喂他吃饭,日复一日的为他清理大小便,洗脸、洗手,夜晚给他盖好被子,冬天到了,给他买来厚厚的棉衣,夏天到了,给他送来短袖,今年九月份终于找到了他的家人,当他父亲看到吴浩的那一刻,号啕大哭,他给我们全体护理人员送来了水果,锦旗,并深深的鞠了个躬说“是榆阳区安定托养中心给了他儿子一个家,你们才是他的亲人”。
教刷牙洗脚理发
包饺子玩游戏
精神障碍患者社会融入难度大。精神疾病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社会对精神障碍者的歧视和偏见十分严重,侵害其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由于一些媒体宣传报道缺乏正向引导,目前还没有形成关怀和帮助精神障碍者融合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社会歧视及病耻感导致精神障碍者隐匿症状,不去就医,因此影响及时治疗和康复。
精神心理问题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进程加速,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精神障碍患者数也在增加,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现代医学实践证明,精神疾病是可以防治的,通过系统的治疗康复,大部分病人是完全能够回归社会的。呼吁各有关部门利用“精神卫生日”“全国助残日”“残疾预防日”“国际残疾人日”等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全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正确认识,消除偏见和歧视,营造包容和谐的环境,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