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from图虫
遗传因素:
家系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终身预期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双生子研究:双卵双生同病率14%。单卵双生子47%,单卵双生子比双卵双生子高4-6倍
寄养子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后代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患者的后代。证实遗传因素的作用大于环境因素。
遗传方式研究: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基因疾病。
患病风险随血缘亲近程度越高逐渐增大。若父母单方患病,子女患病的概率约为12%。
神经病理:
尸解发现颞叶中前部和额叶脑组织萎缩。进行性的脑萎缩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理改变。
CT及MRI发现脑室扩大和沟回增宽
PET发现额叶功能低下。
神经生化:
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
–苯丙胺导致精神分裂症样症状。苯丙胺具有促多巴胺功能。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多巴胺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增高
–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部分脑区的D2受体密度增高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可阻断D2受体
–多巴胺功能亢进与分裂症阳性症状有关。
兴奋性氨基酸功能低下假说
–部分脑区的谷氨酸受体功能低下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苯环己哌啶(PCP)可导致精神分裂样症状
–抗精神病药可以增强中枢谷氨酸功能。
5-羟色胺功能亢进假说
–新型抗精神病药除了阻断D2受体外,也有强的5-HT2A的拮抗作用。如利培酮、奥氮平等。
–5-HT与DA系统的交互作用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和治疗学当中占据重要地位
–5-HT功能亢进可能与分裂症阴性症状有关。
神经发育:
患者童年期的神经精神发育迟缓。可能源于胚胎发育时神经细胞迁移的紊乱,导致整合功能下降。
–学会行走、说话的时间晚,有更多的言语问题和较差的运动协调能力
–智商较低,在游戏中更愿独处,回避与其他儿童交往
可能是遗传和母孕期或围产期损伤所致。
感染和免疫因素:
感染引起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孕期感染弓形虫或流感,可以激活胎儿脑特定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感染平息后休眠但有了“记忆”
–在青春期长期严重应激下,小胶质细胞会苏醒并影响特定脑区发育
精神分裂症的轻度脑炎假说。
环境风险因素:
孕期营养不良
出生并发症
冬季出生
父亲年老
童年创伤和逆境
移民
大麻,吸烟。
心理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
–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水平
心理因素
–40%-80%有病前心理因素,但心理因素只是起到诱发作用或是患病的早期表现
病前性格
–多为内向、孤僻、敏感多疑。
精神分裂症的起病形式:
急性:2周以内
亚急性:2周-3个月
慢性:3个月以上,最为常见。
若患者家属可回忆到某一天开始,往往是急性起病。若可回忆到某个月开始,往往是亚急性起病。若只能回忆到哪一年,具体什么时候说不清楚,往往是慢性起病。
早期起病:
急性起病者
–突然兴奋、冲动,行为反常
–可伴有意识障碍,尤其心因下起病者
亚急性起病者
–情感症状、强迫症状、妄想
慢性起病者
–性格改变:冷淡、疏远、敌意、少语、懒散、多疑、恐惧等。“家人感觉跟我不亲了”
–类神经官能症症状:躯体不适、失眠、易疲劳、强迫、刻板、情绪不稳,人格解体等。
精神分裂症一般是没有意识障碍和智能的损伤的,但急性起病的患者可能会伴有意识障碍。
充分发展阶段:
特征性症状:思维联想过程障碍逻辑障碍
–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
–常表现为:思维松散、破裂性思维、思维中断、思维云集、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思维贫乏
特征性症状:情感障碍
–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及外界刺激不配合
–常表现为: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矛盾情感等。
特征性症状: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缺乏
–意向倒错。例如去吃知道不该吃的东西,如草木、石子、粪便。强迫症患者有时候也可有这样的表现。需辨别该表现属于意向倒错还是强制意向。
–矛盾意向。
附加常见症状
–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言语性幻听常见
–妄想:最常见症状之一,精神分裂症妄想的特点如下:内容离奇、逻辑荒谬、发生突然;泛化或具有特殊意义;患者常不愿暴露。
–被动体验
–紧张综合征:紧张性木僵、紧张性兴奋。
泛化:患者每换一个环境,无论遇到的是家人,还是亲戚,陌生人,患者总会产生新的妄想症状。临床表现的范围扩大。
被动体验:感觉身体的某一部分不受自己控制;感觉自己被控制,自己的行为不由自己掌握。
破裂性思维常表现为言语支离破碎,根本无法交谈。
思维云集:患者思维过程中大量涌现很多不自主的、强制的想法。
疾病后期:
病程为持续进展或间歇发作
部分病人最终衰退,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
–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减退。
有些病人则病情好转、残留个别症状。
有些病人病情控制稳定后可出现抑郁状态。
抑郁状态可能来源于病愈后的病耻感等,在诊断系统里也包括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这一诊断。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
偏执型——“疑”
青春型——“乱”
紧张型——“呆”
单纯型——“懒”
未分化型。
目前临床上仍使用该分型。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最为常见
起病年龄较晚,多在中年
起病较缓慢
以妄想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幻觉
病程进展较缓慢
疗效相对较好。
常伴有幻觉,但幻觉不是必备条件。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青春期起病,15-25岁
起病形式多为急性或亚急性
以思维、情感、行为的不协调为主要表现
妄想和幻觉多呈片断性
预后欠佳。
虽然叫青春型,但并不是所有青春期起病的患者都属于该型。又被称为“瓦解型精神分裂症”。往往表现为喜怒无常、动作行为的怪异、情感的浅薄、缺乏目的等。需与躁狂鉴别。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多发于青、中年
多急性起病
病程多呈发作性
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
预后最好。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青少年起病
起病隐袭
缓慢发展,逐渐趋向精神衰退
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社会性退缩等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
从无明显的阳性精神病性症状
预后最差。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不易被发现。“家里人觉得不打、不闹、不折腾,就是太内向了。多年以后发现患者缺乏基本的社会功能。”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无法归入前述分型
具有一种以上的亚型特点
目前有增多趋势,可能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关。
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
–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
–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
–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
I型分裂症
以阳性症状为特征
药物疗效好
往往无认知改变
预后良好
生物学基础是多巴胺功能亢进。
II型分裂症
以阴性症状为主
药物疗效差
伴认知损害
预后差
有额叶脑萎缩
多巴胺功能没有特殊改变。
精神分裂症的四A症状:
E.Bleuler提出
–联想障碍(Association)
–情感障碍(Affection)
–矛盾意向(Ambivalence)
–内向性(Autism)。
在内向性上,往往诊断一致性比较差。内向性:终日沉湎在毫无意义的幻想、计划、探讨当中,与现实有完全的脱节。
精神分裂症的五维症状: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认知缺陷
攻击敌意
焦虑抑郁。
精神分裂症的首级症状:
--11个首级症状:思维鸣响、争论性幻听、评论性幻听、躯体影响妄想、思维被夺、思维被插入、思维被广播、被强加的情感、被强加的冲动、被强加的意志、妄想性知觉。
--首级症状的发生率在70%左右
--首级症状的一致性较高,是精神分裂症症状学标准的基本框架。
妄想性知觉:当产生一个知觉时,就产生一个妄想。如在听到小狗在叫的知觉体验的同时,产生一个原发性妄想,那个小狗的主人要害我。
精神分裂症的预后:
--1/4病人痊愈,社会功能良好
--1/4病人少数症状残留,社会功能较好
--1/4病人多数症状残留,社会功能损害
--1/4病人恶化、衰退。
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
–急性起病
–病程短暂
–既往无精神疾病史
–具有活跃的情感症状
–发病年龄较大
–病前个性良好
–社会适应良好
–社会交往关系融洽
–工作成绩优良。
预后欠佳的相关因素:
–徐缓发病
–病程冗长
–有精神疾病史
–情感淡漠
–发病年龄较轻
–病前个性反常
–社会适应不良
–倾向社会性隔绝
–工作成绩欠佳。
整理徐鑫鹏
排版徐鑫鹏
审核*秋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