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BPD)也称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发作症状往往持续一段时间,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
双相障碍典型临床表现可有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
一、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概括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三低”症状,但这些重度抑郁发作时典型症状不一定出现在所有的双相障碍患者中。目前认为,抑郁发作的表现可分为核心症状、心理症状群和躯体症状群。发作应至少持续2周,并且不同程度地损害社会功能,或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患者也可能出现一些精神运动性改变、生物学症状及精神病性症状。
1.精神运动性改变
(1)焦虑:焦虑与抑郁常常伴发,表现为莫名其妙地紧张、担心、坐立不安,甚至恐惧。可伴发一些躯体症状,如:心跳加快、尿频、出汗等。
(2)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迟滞表现为活动减少,动作缓慢,工作效率下降,严重者可表现为木僵或亚木僵状态。激越患者则与之相反,脑中反复思考一些没有目的的事情,思维内容无条理,大脑持续处于紧张状态。由于无法集中注意力来思考一个问题,实际上,思维效率下降,表现为紧张、烦躁不安、难以控制自己,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2.生物学症状
(1)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早醒后不能再人睡,并发愁一天怎么熬过去,想许多不愉快的事;有的表现为人睡困难,辗转反侧,即使睡着了也感到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
(2)食欲下降、性欲减退:抑郁障碍对食欲的影响尤为明显。许多抑郁障碍患者进食很少,自己过去爱吃的饭菜也不吃或只吃几口,食之无味,严重者甚至不愿听到吃饭这些词语,完全丧失进食欲望,体重明显下降。也有的抑郁障碍患者可出现食欲异常增加等情况,过度饮食而导致体重增加;也有两者兼有的情况。相当一部分抑郁障碍患者出现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有些患者勉强维持性行为,但无法从中体验到乐趣。
(3)精力缺失:抑郁障碍患者常诉说“太累了”或“完不成任务”“缺乏动力”,人也显得十分疲劳,常感到精力不足,体力耗竭,能力下降。
(4)其他躯体不适:在抑郁发作时很常见。可有非特异性的疼痛,头痛或全身疼痛,这些疼痛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游走的,有的疼痛较轻,有的难以忍受,相当一部分患者因医院。躯体不适的主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尿频、尿急、便秘、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这类非特医院被诊为各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一般认为躯体不适主诉可能与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等有关,主诉较多的患者,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及经济状况均较低。有的抑郁障碍患者其抑郁障碍状为躯体症状所掩盖,而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有效,有人称之为“隐匿性抑郁障碍”。这医院各科就诊,虽然大多无阳性发现,但容易造成误诊。
3.精神病性症状
患者可以在抑郁发作时期出现幻觉和妄想。内容可与抑郁心境相协调,如罪恶妄想,伴嘲弄性或谴责性的幻听;也可与抑郁心境不协调,如关系、贫穷、被害妄想,没有情感色彩的幻听等。
儿童和老年患者的抑郁障碍症状常不典型。儿童患者多表现为兴趣减退,不愿参加游戏,退缩,学习成绩下降等。老年患者除抑郁心境外,焦虑、易激惹、敌意、精神运动性迟缓、躯体不适主诉等较为突出,病程较冗长,易发展成为慢性。
二、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三高”症状,可伴有夸大观念或妄想、冲动行为等。发作应至少持续一周,并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可给自己或他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躁狂可一生仅发作一次,也可反复发作。
1.情感高涨
情感高涨是躁狂发作的主要原发症状。典型表现为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主观体验特别愉快,生活快乐、幸福;整日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其高涨的情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言语诙谐风趣,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欢笑。症状轻时可能不被视为异常,但了解他(她)的人可以看出这种表现的异常性。有的患者尽管心境高涨,但情绪不稳,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易怒。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易激惹、愤怒、敌意为特征,尤其当有人指责其不切实际的想法时,动辄暴跳如雷、怒不可遏,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持续时间较短,易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
患者联想速度明显加快,思维内容丰富多变,自觉脑子聪明,反应敏捷。语量大、语速快,口若悬河,有些自感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速度。联想丰富,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产生,或引经据典,或高谈阔论,信口开河,由于患者注意力随境转移,思维活动常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致使话题突然改变,讲话的内容常从一个主题很快转到另一个主题,即意念飘忽,严重时可出现“音联”和“意联”。患者讲话时眉飞色舞或手舞足蹈,常因说话过多口干舌燥,甚至声音嘶哑。
3.活动增多、意志行为增强
多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即内心体验、行为方式与外界环境相协调。患者自觉精力旺盛,能力强,兴趣范围广,想多做事,做大事,想有所作为,因而活动明显增多,整日忙碌不停,但多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有的表现为喜交往,爱凑热闹,与人一.见如故,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爱与人开玩笑,爱接近异性;注重打扮装饰,但并不得体,行为轻率或鲁莽(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等),自控能力差。患者无疲倦感,声称“全身有使不完的劲”。病情严重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举止粗鲁,可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
4.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
患者的思维内容多于心境高涨一致。在心境高涨的背景上,常出现夸大观念(常涉及健康容貌、能力、地位和财富等),自我评价过高,言语内容夸大,说话漫无边际,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出身名门、腰缠万贯、神通广大等,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严重时可达到妄想的程度。有时也可出现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但内容多与现实接近,持续时间也较短。
5.睡眠需求减少
睡眠明显减少,患者常诉“我的睡眠质量非常高,不愿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睡眠上”,终日奔波但无困倦感,是躁狂发作特征之一。
6.其他症状
可有食欲增加、性欲亢进,有时则可在不适当的场合出现与人过分亲热而不顾别人的感受。体格检查可发现瞳孔轻度扩大,心率加快,且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等。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即丧失自知力。
躁狂发作可以有不同的严重程度,临床表现较轻的称为轻躁狂,患者可存在持续数天的心境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有时表现为易激惹,行为较鲁莽,但不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觉察。若躁狂发作较重,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多与心境协调,但也可不协调),明显影响社会功能者称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儿童、老年患者常不典型。儿童患者思维活动较简单,情绪和行为症状较单调,多表现为活动和要求增多。老年患者多表现为夸大、狂傲倚老卖老和易激惹,有夸大观念及妄想,言语多但较哕唆。而情感高涨、意念飘忽及活动增多不明显,病程较为迁延。
在双相障碍的长期自然病程中,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很少见,且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性格、生物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相似,故ICD和DSM两大系统均未将单相躁狂单独分类,而是把所有的躁狂和轻躁狂,即使无抑郁发作都视为双相障碍。
三、混合发作
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可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如抑郁心境伴以连续数日至数周的活动过度和言语迫促,躁狂心境伴有激越、精力和本能活动降低等。抑郁症状和躁狂症状也可快速转换,因日而异,甚至因时而异。如果在目前的疾病发作中,两类症状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很突出,则应归为混合性发作。
四、其他症状
患者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常见的有夸大妄想、被害妄想及关系妄想,幻觉相对少且短暂。这样的精神病性症状内容常与心境高涨等躁狂症状有联系,极少数患者出现木僵症状,患者表现不语不动,面部表情却显欣快,缓解后,患者诉说其思维联想增快等典型躁狂思维。
双相障碍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综合治疗原则:应采取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家庭治疗)和危机干预等措施治疗,其目的在于提高疗效、改善依从性、预防复发和自杀、改善社会功能及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②个体化治疗原则:个体对精神药物治疗的反应存在很大差异,制订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患者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躯体情况、是否合并使用药物、首发或复发、既往治疗史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治疗反应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等,并及时调整,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③长期治疗原则:双相障碍几乎终生以循环方式反复发作,应坚持长期治疗原则。治疗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急性治疗期、巩固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④心境稳定剂为基础治疗原则:不论双相障碍为何种临床类型,都必须以心境稳定剂为主要治疗药物。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在使用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可谨慎使用抗抑郁药物,特别是具有同时作用于5-HT和NE的药物。⑤联合用药治疗原则:根据病情需要可及时联合用药。药物联用方式有两种或多种心境稳定剂联合使用,心境稳定剂与苯二氮草类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联合使用。在联合用药时,应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⑥定期检测血药浓度原则:锂盐的治疗剂量和中*剂量接近,应定期对血锂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卡马西平或丙戊酸盐治疗躁狂的剂量也应达到抗癫痫的血药浓度水平。
一、双相躁狂发作
各类躁狂发作均以药物治疗为主,特殊情况下可选用电抽搐或改良电抽搐治疗。
1.药物治疗
以心境稳定剂为主。目前比较公认的心境稳定剂主要包括锂盐(碳酸锂)和卡马西平、丙戊酸盐。临床证据显示,其他抗癫痫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也具有一定的心境稳定作用,可作为候选的心境稳定剂使用。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联合治疗以增加疗效和提高临床治愈率,即在急性期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联合锂盐或丙戊酸盐治疗较单一使用心境稳定剂治疗的疗效更好。
2.电抽搐或改良电抽搐治疗
对急性重症躁狂发作、极度兴奋躁动、对锂盐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使用电抽搐或改良电抽搐治疗,起效迅速,可单独应用或合并药物治疗,一般隔日一次,4~10次为一疗程。合并药物治疗的患者应适当减少药物剂量。
二、双相抑郁发作
1.心境稳定剂
随机对照研究证明,碳酸锂治疗双相抑郁有效,平均有效率76%,而且不会导致转相或诱发快速循环发作。故双相抑郁的急性期治疗可单独使用足量锂盐,或在治疗开始时尽快使血锂浓度达到0.8mmol/L以上,是确保有效治疗的重要一步。若已接受一种心境稳定剂足量治疗但抑郁障碍状仍然未获缓解甚至恶化的患者,加用另一种心境稳定剂(锂盐或丙戊酸盐)与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样有效,不过两种心境稳定剂联用时患者耐受性较差。一些临床开放性研究提示丙戊酸盐治疗双相抑郁的总有效率约为30%,与安慰剂相比无明显优势,特点是治疗过程中不会产生转相或诱发快速循环发作。
2.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有两项喹硫平与安慰剂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固定剂量、平行对照为期8周的研究发现,喹硫平mg组及喹硫平mg组终点的有效率和缓解率均优于安慰剂,但喹硫平不同剂量组之间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临床研究证实,奥氮平能有效治疗急性双相抑郁发作并预防其短期内转躁。奥氮平联合氟西汀的疗效更优于单用奥氮平。无论单用或合用奥氮平,其转躁率(6%~7%)与安慰剂比较无显著差异。
3.双相抑郁
治疗中抗抑郁药物的使用问题:治疗双相抑郁障碍时是否加用抗抑郁药物需要充分权衡利弊后慎重决定,因为这样虽然可以缓解抑郁障碍状,但也会促使患者的情感状态转向另一个极端。有报道称与抗抑郁药物相关的转躁率为10%~70%,因此目前有关心境障碍治疗指南均建议轻至中度的双相抑郁应避免使用抗抑郁药物,而单用心境稳定剂;对那些重度或持续的双相抑郁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物后至症状缓解后则应尽快撤用抗抑郁药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