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岁的李铁夫妻一家生活在成都,却和远在公里外的新西兰惠灵顿人保持一致的作息规律。夫妻俩每天凌晨3点起床,卖菜养家,照顾有认知障碍的儿子儿媳,带双腿残疾的孙子求医。爷爷的菜摊,是一家5口的生计;奶奶坚持带孙子求医,是一家5口的希望。
医院、社区、残联、小区邻居等的爱心帮助下,儿子、儿媳终于找到了工作,残疾的孙子也终于站了起来。
▲我院康复科医生协助元元学会走路
“比正常人勤快一点、努力一点,
总能正常生活”
因为特殊原因,成都李铁夫妻一家五口,是一个特别“慢”的家庭。为了弥补这种“慢”,像正常人家一样生活,夫妻俩选择了一种“笨鸟先飞”的方式——“早”。
他们一家的钟表,比成都人早了整整4个小时。
凌晨3点,当大多数成都人还在睡梦中,这家人已经起床了。李铁爷爷和妻子张琼花奶奶张罗完一家人的早饭,协助儿子儿媳做好出门工作的准备,李爷爷就骑着三轮车出门了,他在锦尚西二路号锦尚菜市二楼电梯旁开了一个菜摊,这个菜摊的收入,撑起一家5口人的生计。
▲小小的菜摊,撑起了一家人的生计
大家都喜欢新鲜水灵的蔬菜,菜贩们各有各的保鲜绝招。李爷爷不懂保鲜技术,他比同行早起,赶早收购物美价廉的蔬菜。“我没有能耐,但我舍得下力气。我们一家人先天不足,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比正常人勤快一点、努力一点,总能正常生活。”
上午,在李爷爷睡眼惺忪削土豆时,医院儿童康复科医生正焦急地等张奶奶带孙儿元元来做康复治疗。
医者父母心,多年来,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帮助过太多像元元这样的孩子,其中很多家庭原本多处求医无果,已经放弃了希望,是医生们用实力和坚持,改写了孩子的命运。医生们深知,及时有效的治疗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
元元的身上,凝结着整个科室,医院无私的帮助和医生们的心血。帮助元元和他的家庭,是医生们心中不变的坚持。
只是今天,张琼花迟到了,因为她的迟到,打乱了儿童康复科的治疗安排,医生体恤张奶奶的不易,选择主动放弃中午休息的时间,加班帮元元做康复治疗。
然而医生不知道,此刻的张琼花也心急火燎,正用医院艰难跋涉。
▲张奶奶医院做康复治疗
抬孙子和婴儿车上下公交车、收起和安装婴儿车、出示疫情期间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