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年度荣登中国好人榜的龙江好人名单
TUhjnbcbe - 2021/5/23 16:38:00

向上滑动阅览


  栾景通,男,汉族,年出生,中共*员,哈尔滨市雷锋车队队长、道外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哈尔滨市道外区人大代表、常委。他二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秉承着雷锋精神,执着地为百姓做好事。


  年起,他把个人仅存的20万元钱,购买了一台捷达王轿车,利用业余时间,跑街串巷,无偿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年,他又投入30多万元,买了四台面包车,又租了一间办公室,聘了5名专职司机和工作人员,成立了车队,命名为“雷锋车队”,并向社会公布了求助。由此,一支专职免费为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的“哈尔滨市雷锋车队”成立了。这在全国是首创!二十年来,雷锋车队的“雷锋号”志愿服务车,由最初的几台,发展到多台,拥有志愿者多人;在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多个日日夜夜的无偿服务中,接送老弱病残和困难人群多人,累计志愿服务约,小时,为百姓做好事2余件,拾金不昧万多元,收到百姓和社会有关方面的表扬信2余封。


  年,他开创了一条爱心之路,与位孤寡、特困老人结了对子。其中,有30位是省内侨眷特困老人。他每年都拿出15万元:小年送礼包、大年送红包、中秋送月饼、秋季送秋菜、生日送生日蛋糕,等等。同时,在节日里,组织专场让老人们看节目、大联欢。每当他去老人家,看望老人时,老人们都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亲热地称呼他为“小儿子”。


  栾景通为了让全国各地的学雷锋志愿者和其他的先进人物,来哈尔滨如同有到家的感觉,他又投资多万元,创建了一个专职免费入住的旅馆,命名为“中国雷锋文化旅馆”。每年都有几十位志愿者和先进个人得到热情接待和免费入住。以此,来加大宣传雷锋精神的力度,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这在全国又是一个首创!


  栾景通对困难群体中的老人们,不但长年坚持无偿资助,在老人们的微心愿上,他也关心倍至。他为老人们补拍婚纱照、分批组织老人们逛冰城、观光旅游、组织百位老人看老电影,等等,等等。


  除此之外,20年来,栾景通带领的雷锋车队,无论是在帮扶、资助残疾人、解决困难家庭中子女在中、高考时遇到的困难、资助特困教师、关爱环卫工人,以及在社会公益事业上,还是在哈洽会、冰雪节期间,都无私地做出了突出贡献。


  哈尔滨市雷锋车队的创建和运行,在全省,乃至全国起到了很好的轰动效益,全国已有个城市,在哈尔滨市雷锋车队的影响下,也相继成立了雷锋车队。栾景通被评为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全国“文明家庭”、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中国青年志愿者“金奖”、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员”、黑龙江省“十大”慈善人物、哈尔滨首届“最美退役*人”、哈尔滨“第三届”道德模范等百余项殊荣。

向上滑动阅览


  孙刚,男,汉族,年3月出生,现居住在双鸭山市宝山区,事发当天冒着生命危险驾驶着火的大货车冲出闹市区,避免人员伤亡的一则新闻在网络上快速传播,感动了无数网友,孙刚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中国好司机”。


  7月14日晚6时许,在辽宁沈阳新民市梁山镇,孙刚驾驶的大货车突然起火,当时正处闹市区,对面还有加油站,情急之下,孙刚果断驾驶大货车一路鸣笛狂奔,直到把车开到安全地带后才跳车逃生。


  回想到当时发生的一切,孙刚说,当时特别害怕,说不怕那是假的,但是为了不让更多人受到损失,我决定把车开走,我们往后撤的过程中也就十五六米的样子,油箱就爆炸了,至今仍心有余悸。但把起火的货车驶离危险区,这是他应该做的。可是每每提起妻子和4岁的双胞胎孩子,孙刚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家里就这点值钱的东西,被我给整没了!”


  孙刚的这辆大货车是夫妻俩贷款买的,为了买车,夫妻俩将原来居住的楼房卖掉缴纳了购车首付,带着双胞胎儿子投奔到宝山区东保卫街道办事处东兴社区的岳父家,与两位80高龄的老人挤在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为了还购车贷款,孙刚整日奔波在外赚钱,因受疫情影响已经几个月没回过家了,没想到一场意外将他养家糊口并给予希望的货车烧成一堆废铁。


  孙刚和爱人一家人现住在黑龙江双鸭山市宝山区东保卫街道办事处东兴社区。“我媳妇说只要人没事就行,我也这样想的,社会没有因为我的车着火受到损失,我就宽心了不少。”事后,这个朴实的东北汉子说,就算自己受伤,也不能危及他人,过段时间他还打算回沈阳,感谢当时帮他拿灭火器的好心人,“我的损失我自己扛,但不能忘了危险中出手帮我的人”,看到视频的网友纷纷点赞:“中国好司机”“懂责任,有担当”。


  孙刚开着着火大货车冲出闹市的事迹先后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予以报道,不仅感动了社会各界,也获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公益平台的
  吕秀花,女,汉族,年10月出生,是大庆市兴荣物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大同分公司一名普通的保洁员,派驻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大同大队。


  年5月20日中午在交警队办事大厅打扫卫生时,发现等候区座椅下有一个黑色皮包,内有1.5万余元现金和多张银行卡。吕秀花同志诚实守信、拾金不昧,主动将皮包交给了车管所刘学武所长,最终顺利将皮包归还失主马某。马某对吕秀花十分感谢,并要给其现金答谢,被吕秀花婉言谢绝。


  吕秀花同志入职后一直负责大同区交警队项目的卫生保洁工作,每天清晨5点多她便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事故组大院和交警队大院、办公区公共部位,清扫、擦拭、冲刷,别人平时根本不注意的地方,她绝对不马虎大意,墙角、拐角、窗内窗外、犄角旮旯都是自检的重点部位,每天快捷而有序的忙碌着,民警开始上班办公时间,整洁的办公环境已经展现在大家的眼前。由于川流不息的办公人员和外来办事人员,卫生刚刚打扫干净,难免随时产生脏乱,吕秀花同志不厌其烦、不辞辛苦,随时产生、随时打扫,她就这样每天在负责的两个大院间跑前跑后,卫生责任区做到了全天候保洁,给大家创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办公环境。冬季以雪为令,雪停开清,她经常在大家睡得最香时凌晨1、2点钟就已经开始清雪,从来都是早于相关规定,以最快的速度清雪完毕。


  她还是个热心肠,工作不分份内份外,看到交警队的干警经常为办案加班加点时,她会在做好分内工作之后,主动帮助加班的干警打扫办公室、宿舍等,为奋斗在一线的干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大家对她的工作提出表扬时,她却很谦虚:“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我深知自己的工作来之不易,只要大家满意,我流点汗受点累又算得了什么。”


  年5月20日,吕秀花像往常一样在办事大厅打扫卫生、防疫消*时,在等候区座椅下发现地上有一个黑色的皮包。当时临近中午下班,大厅内仅有两三个办理业务人员,吕秀花大声询问:“这是谁掉的包?”可问了几遍都没人认领。她想,丢包的失主一定很着急,就把包直接交给了车管所刘学武所长,当场开包验看,发现内有大量现金,估计在万元以上。刘所长通过调取大厅室内监控录像,并对照办理业务登记记录,最终确定了失主系采油七厂居民马某。电话联系上失主马某时,他还没有发现包遗失了。原来,马某在等候办理业务时,包掉到地上,并未察觉,办理完业务后就直接离开了。


  当天下午,马某来到大同交警大队认领失物,经确认,包内有1.5万余元现金和多张银行卡,他对小吕十分感谢,并要给其现金答谢,被小吕婉言谢绝了。小吕腼腆的笑了笑,谦虚的说:“来到兴荣物业的第一天我就学习了员工工作准则,捡到别人的东西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尽快还给别人,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马先生很感动,5月21日上午,委托其女儿专程来到大同交警大队,送来一面“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的锦旗,以表感谢。他希望社会中多一些这样诚实守信的好人,把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吕秀花的工资待遇和文化程度都不高,但当拾到钱物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及时找到失主,尽快归还钱物。而当失主拿出酬金感谢时,被她婉言谢绝。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坚守着“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人生信条。


  工作有分工,职业无贵贱。吕秀花同志工作对照相关标准,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人诚实守信,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好务的宗旨,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向上滑动阅览


  季建华,男,汉族,年9月出生,预备*员,大专学历,年从部队复员到国网大庆供电公司让胡路区供电公司。做过抄收员、报修员、配电运行负责人,现任让胡路区供电公司工会主席,他凭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以高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努力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救人危难死神手里夺回一条命


  年7月4日早上,太阳埋在薄雾里,就像个大蒸笼,每一道光芒下都弥漫着水气,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季建华开着车像往常一样行驶在去往台区工作的路上,当车流汇集到南一路十字灯岗时,突然一辆单车从便道上冲出来,与一辆轿车撞在一起,顿时骑车人连人带车飞出数米,两只鞋分落两处,头部血流不止,到在地上。正准备通过的他见到这个突发情况,本能地跳下车,边跑边喊,救人!救人啊!


  因为大量流血,伤者意识已有些模糊,肇事司机当时已经不知所措,在人们的提醒下准备报急救。见此情形,季建华豪不犹豫地脱下上衣,包在伤者头上,大声喊到:到现场20多分钟,救助的*金时间就过去了,要抢时间救人,请大家帮我一起把他抬上我的车!救人要紧。围观的群众在他的组织下,七手八脚把伤者抬上了车,他调转车头,医院抢救。


  医院有5公里的路程,他闯下4个红灯,医院。途中他不停地与伤者大声说话,“兄弟,挺住、医院了、千万不要睡觉啊……”


  到医院后,按程序伤者家属要去窗口办理急诊交费,为了尽快做手术,季建华二话不说,当即就到窗口交上了押金,从量血压到做CT再到伤者进入手术室,他一直守在旁边,直到家属到来,他才带着满头汗水和斑驳血迹,医院。


  第二天,伤者家属经多方打听,才知道救命恩人是季建华。


  助人为乐处处彰显共产*人的本色


  季建华是国网让胡路区供电公司共产*员服务队成员,在服务客户的同时,他把助人为乐的模范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年夏天,客户王先生出差,走时匆忙忘记交电费,晚上接到催费通知时,王先生着急了,如果停电那可了不得,冰箱融化就麻烦大了,着急之下,王先生把电话打到了值班室,季建华接到电话后,安慰王先生:“不要着急,我来想办法”。第二天,季建华为王先生交上了元电费,王先生出差回来特意来单位感谢他,王先生说:“事情虽然不大,但是他感动了我,现在这样的人少了”。


  年受台风影响暴雨频发,导致多数台区被水围淹,他第一个冲上去,组织人员排水,为了设备不受损失,为了保证百姓用电,他三天三夜守在现场,困了就在车里眯一会,饿了就啃点干面包,直到水退了才回家,可是腿却肿的像个棒槌。


  年春季,他与同事巡视线路,遇到一个老人突发心脏病,躺在路边,呼吸微弱,他老伴急的直哭。原来老两口早晨出来遛弯,老头突然发病倒在地上,季建华立即对老人进行人工呼吸,老人清醒后,他又帮助打了急救电话,直到到达他才离去。


  年冬季,晚上5点多,天下着轻雪,一个年青人酒后倒在路边睡着了,正好季建华下班路过,他下车想叫醒可是怎么都叫不醒,黑灯瞎火天寒地冻,一会就会冻僵,他没多想,就把年青人扶到车上,打开暖风,坐在那里等他醒来,直到半夜。


  年春节,他看望患病的客户,给他们送去年货和春联,帮他们修好电器、挂好红灯……


  季建华助人为乐是出了名的,开学季,他想着农民工家的留守儿童,为他们送去书包和学习用品;到台区工作,他想着弱势客户,主动帮助解决用电难题。


  为什么每次见义勇为、遇险救助、帮助他人都有他的身影?其实不是偶然的。80后的他,有责任,有担当,有爱心、守信义。他时刻用*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急难险重的情况下冲锋在前;他时刻不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在群众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用同事的话说:季建华做出这样的举动,不是偶然的,这与他平时的修为和担当分不开,他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青年人追寻的坐标和偶像。


  履行义务参与救火源于责任担当


  季建华为人非常热情,喜欢帮助他人,遇事敢打敢冲。


  那是年正月里的一天,他和同事们去现场,回来的路上,远远地就看见远望小区高层居民楼浓烟滚滚。他立刻想到是不是电源老化起火?于是驱车奔赴火警现场。


  此时消防官兵正苦于不熟悉楼房布线情况而无法找到电源,如果不切断电源,及有可能导致次生火灾!情况紧急,为保证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季建华还是二话不说,拎起灭火器,与同事一起,带着消防员冲进浓烟弥漫的楼道。此时高层电梯已不能用,多级台阶,就像座山峰,他一步两阶地奔跑,烟雾呛得人难以张口,他把工服捂在头上,边往楼上跑边喊,有人吗?赶快下楼!


  他凭着经验,冒着浓烟寻找到电源并果断地切断了电源,避免了因火灾造成电线短路再次起火的隐患,为消防官兵赢得了灭火的时间。


  这次救火的经历给了他一个启发,自己在救援方面一点都不专业,于是,为更好地帮助他人,他业余时间学起了救援方面的知识。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季建华就是这爱的海洋中的一份子,他永远把帮助他人,当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心系企业工作事再小也是大事


  季建华担任工会主席后,工作性质变了,但是对工作热情的初心没有变,始终保持着自己助人为乐的本色。工作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这是他工作的原则。


  他把满腔热情化为工作动力,为生产一线职工解决了许多后顾之忧。他任职后,丰富了职工书屋,藏书量3多册;修好了职工浴室,方便抢修工人洗去一身油污;完善了娱乐场所,让职工业余活动丰富多彩;他把后勤管理的井井有条,大家称他为好管家。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季建华工作十几年,好事也做了十几年。他铭记伟人的教导:“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他处处以共产*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宗旨,无怨无悔地奉献着最美的青春。


  而他自己确轻描淡写地说:我做这些没什么,做好事是人的一种本能,当你看见有人落难,奄奄一息时,能见死不救吗?当你遇到灾情,国家财产将受到损失时,能袖手旁观吗?


  这是一名共产*员履行*员义务、随时准备为*和人民牺牲一切的精神。他的壮举是在共产主义信仰的支撑下,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次又一次飞跃,是为*奋斗终身的信念和誓言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升华!

向上滑动阅览


  尚丽颖,女,年2月出生,中共*员,本科学历,现任黑龙江农垦黑土知青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年凭着对家乡农村和农业的无限热爱,回村创业,从一个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现代化农业企业的领*人,十余年来她情系“三农”,吃苦耐劳,勤奋执着,奋斗在农业生产销售最前沿,带领着全体职工创业、创新,同时不忘践行社会责任。


  “北大荒知青”一词,能真正读懂的人不多,那段用青春和生命,忠诚与坚韧创造的奇迹,也许仅留存在部分六零后和七零后心中。但事有例外,有这样一位80后创业女性——黑龙江农垦黑土知青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尚丽颖,她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知青文化,将产品覆盖全国二十多个城市,令知青一词也成为诚信、品质的代名词。


  平凡创业路——立知青品牌,用品质坚守


  尚丽颖的家在双城青岭乡延*村,不甘心一辈子圈在家当农村妇女,她考到了哈尔滨上大学。年,尚丽颖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不顾家人反对,带着创业梦,只身留哈,在九三油脂当过销售、做过车间主任,积累着创业经验。


  年,成为她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尚丽颖成立了贸易公司,专门从事笨榨小包装油的研制、生产、销售。开办之初,她跟丈夫为给公司起名字彻夜未眠,“就叫黑土知青吧。”丈夫的提议令两人兴奋了一夜,两人父辈都有知青经历,在他们童年的记忆里,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知青就代表着青春、忠诚与坚韧,他们的创业路更应如此。


  没团队,没资金,尚丽颖兜里2万块钱,艰难开启了创业路。从小油厂的产品代理做起,又多方求经改进传统满族笨榨工艺,研究出了独有的笨榨油工艺,自产自销。经她生产的笨榨油炒菜无烟无沫,是消失的老味道,产量供不上市场需求,有人就给尚丽颖支招:你斤大豆才出12斤笨榨,想挣钱就掺出油率更高的沁出油。做知青品牌,品质不能打折扣,她不仅没照办,做油12年来,坚持零添加。在十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尚丽颖生产的大米、杂粮,从没令消费者失望,也没让同行诟病,做五常大米批发,批发商上门找她要真假参半的“混合米”,尚丽颖拒绝了。


  大米秋天采收,她只取自然晾晒的,坚决不要烘干的,只为口感更好,以此为代价,她每斤收的米要增加1毛钱的成本,一吨就要多承担元钱,年她整年销售出吨大米,实打实的少挣了10多万。有人说尚丽颖傻,她不以为然,依然故我。“做人跟大米一样,应该清清白白”。


  心酸创业路——不“称”妈妈,卖房度难关


  诚信创业,也并非一帆风顺。两次大麻烦,差点断送了尚丽颖辛苦创下的金字招牌。“不坚持诚信二字,我就被经济大潮拍岸上了”。


  在8年,受期货影响,大豆市场产生了泡沫经济,原料价格由原来的每吨上万元,下降到每吨6多元,原材料贵的时候尚丽颖从不涨价,但一旦下降,下线的经销商全找上门了,纷纷找各种理由退、换货。大量资金用于人工、原材料和货品上,没有现金退换货,无力应付,公司将面临倒闭,日后也很难在行业翻身立足,这时的“逼宫”无疑要将尚丽颖赶出市场。


  为了诚信二字,为了知青品牌不倒,咬牙也要挺过难关。尚丽颖答应将大部分货按照原价退回,无条件允许客户换货,这才暂时安抚了客户的情绪。原价退货没有说的那么简单,一核算最少也得需要60多万元,钱从何而来?没积蓄,更不想在亲属间借钱,尚丽颖跑回家找出了房证,卖房!就是睡大街也不能让刚建立起的“黑土知青”折在自己手里。


  让8年的尚丽颖没想到的是,勉强解决的退货危机还没让她喘匀口气,9年的风波又来了。春节前半个月,大连客户订购货值15万多的油,在运输过程中她却接到了货车司机携货勒索的电话,敲诈她24元钱,虽然最终通过警方的努力,两名不法分子被绳之以法,货物安全到达,但再次提及,仍叫人心有余悸,15万元的货品利润不足万元,一旦真“丢”了,就真的没有翻身机会了,尚丽颖没有资产能卖了。


  创业的十几年道路上,不乏磕磕绊绊,但总被她一一化解,没有轻易将她打败,没有诀窍,是一份坚持和执着。但提起家庭,尚丽颖话语中透着歉疚和遗憾,事业蒸蒸日上,却也让她忽略了家庭。


  年,母亲脑瘤大手术,血压高,并伴有多年严重的心脏病,手术危险系数很高。而同一天,正逢尚丽颖在外地签合同,无法赶回来。医院时,母亲刚刚苏醒,用微弱的声音跟她说:“我以为再见不到你了。”这一次,成为尚丽颖心里对母亲最愧疚的一件事,是呀,有做不完的生意,妈妈却只有一个,真要有什么闪失,她会抱憾终生。


  “人总要拼搏,活个不一样,也给下一代打个样儿。”


  十几年来,她心存至善,不忘回馈社会,热衷于社会及团体的各项公益事业。8年,得知汶川大地震,羌族的名孤儿来长春就读,尚丽颖立刻带着多桶粮油去慰问,够孩子们吃上一年的;年11月20日,眼见清雪中的环卫工人寒风中红肿的双手,她挨个送上了保暖手套;年,资助了铁力市希望小学的两位学生;授人予鱼,年7月份和绥化市临江县富河村结成了精准扶贫帮扶对子,为富河村6多村民创生产、找销路,把当地生产的大豆、水稻、玉米作成深加工产品,通过黑土知青的线上线下平台,为村民创收……捐款搭把手的事儿不胜枚举。


  至今,在她位于南极名优城5楼的黑土知青品牌第一家旗舰店中,摆放最多的不是产品广告,而是一张张摆放板正的奖状。全省转岗职工创业标兵、首届道外区十佳优秀青年、省食品行业第二届劳动模范、省轻工行业优秀企业家,黑龙江省诚信经营示范企业、哈雨润南极食品交易中心首届巾帼精英领袖人物、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系统文明诚信经营示范商户、黑龙江省食品行业优秀经理人、哈尔滨雨润南极公益大使。江苏盐城加盟商沈凯斌一直跟尚丽颖合作至今,当初也因为这些奖状,他坚信这位有着诸多荣誉的女老板错不了,如今他加盟“黑土知青”的产品年销售额达六百万元。


  尚丽颖常说:对抗命运最好的办法是努力,对待顾客最好的回馈是诚信,对待使命和责任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诠释知青文化,她愿意用心中的梦坚守下去。

向上滑动阅览


  丁铁刚,男,中共*员,年1月出生,达斡尔族,大学文化,高级兽医师。现任龙江县龙江镇畜牧中心副主任,龙江镇驻九里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是龙江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月20日,凌晨1点,丁铁刚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与世长辞,享年48岁。疫情面前,他始终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可是,“春天”来了,他却走了。


  心系扶贫躬身为民


  自年12月开始,丁铁刚就一直承担着包村工作任务,先是担任龙江镇腰公司村包村工作队副队长,年7月3日,又临危受命,任龙江镇九里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到任后,他利用两个月时间,把所有与扶贫相关的*策重头到尾学习了一遍,又重新摸排了解精准扶贫户的基本情况,系统分析各户的致贫原因,并根据每户的不同情况研究解决办法。


  精准扶贫户高代忠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高红于年考入佳木斯职业学院,由于家庭贫困年下学期就想辍学打工,挣钱供妹妹上学。丁铁刚听说后,主动找到高代忠,说:“家里再困难也要把学上完,这是你全家的希望啊!”他先后两次资助了元,如今,高红顺利完成了学业,在北京一家幼儿园工作。对于高老头的二女儿高霞,丁铁刚积极协调龙江二中和县教育局减免学费、申请补贴。在他的帮助下,高霞也顺利高中毕业,考入了哈尔滨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在同事朋友眼里,他总是那样阳光热情;在贫困户眼里,他总是“不差钱的”主儿,乐善好施。殊不知,他的家庭竟然债台高筑。据他的同学张辉介绍:“由于父亲常年有病,儿子学习艺术,去年妻子住院又花费5万多元,全家外债达到30多万元。为了缓解压力,他不得不卖掉了唯一的住宅,租房子住。”尽管如此,在扶贫路上,他依然出手大方,捐款捐物,助力扶贫事业。


  在驻村扶贫期间,丁铁刚为贫困户脱贫谋出路,为村域发展谋良策,为群众幸福谋利益,结出了累累硕果。年,九里村扶贫工作从倒数变成先进,全村48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因扶贫工作丁铁刚被评为年“年度嘉奖”。就在他离世的前一天,因扶贫防疫的突出表现,县人大刚刚把他作为优秀代表,向市人大予以推荐。


  履职尽责彰显本色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丁铁刚从1月30日至3月3日,每三天轮一班,每班12小时,坚持在龙江翰沃城卡口夜间执勤。


  年3月4日,根据龙江县委关于疫情防控和驻村帮扶工作要求,“帮扶工作队全员进村返岗工作”。丁铁刚又迅速返回村里,协助村“两委”开展精准扶贫和疫情防控工作。


  王亮也是九里村精准扶贫户,他因为智障,常年寄住在舅舅付元洲家里。付元洲家养了8头牛,疫情期间,母牛正处发情期,急需找“改良员”为母牛配种。而龙江镇仅有四位改良员,九里村没有。由于疫情,外村人员又进不来,付元洲不知如何是好,正在着急上火。丁铁刚知道情况后,立即与腰公司村改良员李方义取得联系,随后又与必经之路的“两个卡点”取得联系。几经周折,经过多方协调,最终将付元洲家的困难予以圆满解决。


  担当使命润物无声


  丁铁刚的“远见卓识”,让村干部们心服口服。他不仅帮助九里村解决眼前的扶贫问题,更注重长远,研究解决九里村的未来发展问题。


  为了解决贫困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丁铁刚多次主动找到郑氏果蔬总经理郑晓智沟通情况。通过沟通协调,郑氏果蔬除了每年为贫困户分红外,还吸收20多位贫困户到企业打工,参与栽土豆、摘蔬菜、摘草莓等农活,日均收入达到60到80元左右。


  去年村里“清化收”工作中,丁铁刚负责督导和*策宣传,效果不错,多收回20多万元。但钱怎么花?大家一时没有主意。在村*委会上,他提出:“秸秆离田是一项长期工作,建议村里购买设备,用于秸秆离田工作,可以为村里节省大量资金。”于是,村两委按照他的建议,花50多万元,购买了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在今年秸秆禁烧及离田上更是派上了大用场,村两委班子没有丝毫工作压力。


  由于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和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线,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丁铁刚身体多次出现异常。3月19日下午4时许,在九里村工作时,他再次感觉胸闷,心脏有些不舒服,嘴唇青紫。九里村*总支医院看一看。他说:“我这身体没问题,回家躺一会儿就好了。”吴玉龙开车把他送回家里。他在家里服用几粒速效救心丸后,便躺在了床上。晚间10点30分左右,他感觉心脏还是不舒服,医院。在候诊期间突发心梗,经过2个多小时的抢救,医治无效,不幸去世。


  苍山有情,不负英雄。如今,丁铁刚走了,九里村的沟沟坎坎家家户户,留下了他闪光的足迹。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这是丁铁刚生前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我们姑且再次奏响这一铿锵旋律,为他践行,送他远行。

向上滑动阅览


  于文龙,男,年6月出生,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鸡东县明德朝鲜族乡明德村村民。


  年8月17日下午2点多,受台风“利奇马”和“罗莎”影响,鸡东县多个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其中,向永线部分道路严重积水,过水路面最深处可达2米,永安镇永乐村村民、特警、消防官兵被洪水所围困,需要救援。此时,明德乡*委书记陈长发想起农民*员于文龙有水上摩托艇,在接到姜玮县长的救援命令下,紧急联系于文龙实施救援行动,于文龙接到电话后,10分钟内就赶到现场,穿上救生衣,驾驶摩托艇投入救援行动。由于过水路面水深路窄,两旁还有路桩等障碍物,但于文龙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在两岸之间进行多次往返救援。


  截止晚上8点多,共救助永乐村村民6名,运送数十名干警进行往返,完成了永乐村最后一批灾民的撤离任务。在他每一次运送灾民返回时,都得到了群众和干警的高度赞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救助行动完成后,高强度的救援行动让于文龙浑身湿透疲惫不堪,乡*委书记陈长发邀请他吃饭,他婉言谢绝。他说,这是一个*员应该有的责任和做的义务,并表示,在家随时待命,投入新的救援。


  第二天,东海镇发展村附近的穆棱河对岸,一户农场养猪户被洪水围困,形势十分危急!鸡东县消防大队出动一辆消防车、一艘冲锋舟和7名指战员赶到现场,进行紧急施救,但因水流湍急,冲锋舟无法前行。市消防支队和特勤中队带来无人机、绳索等救援物资赶到现场,并通过无人机探明了救援线路。市委书记张常荣闻讯后立即驱车赶赴现场,详细了解情况,与现场消防官兵紧急制定抢救方案。


  闻讯赶来的于文龙带来了自己的摩托艇。“洪水迅猛,非常危险,你可千万要注意安全啊”,这是张常荣对于文龙的反复叮嘱。“张书记你放心吧,我对自己有信心,何况我也是一名共产*员!”


  于文龙带上主动请缨前往的消防中队长霍东元,迎着凶猛的洪水,按照先前制定的救援路线,一路冲向被湍急洪水围困群众住所。浊浪翻涌,洪水汹汹,摩托艇风驰电掣,岸边人员紧张目送。数名消防官兵腰系绳索,站立水中准备应对。


  20分钟后,村民王国新被顺利救出,在营救吴传斌时,因洪水过猛加上途径的玉米地杂草影响,摩托艇多次熄火,令岸上指挥人员紧张不已。几经奋力拼搏,驾驶手法纯熟的于文龙终于把第二名遇险群众救上岸,经过近20余分钟清除摩托艇尾部缠绕的杂草,勇敢的于文龙最后把主动留在最后的30岁共产*员霍东元救上岸,围观群众顿时发出热烈掌声。


  “张书记,我够不够一名共产*员的资格啊?”虽已一身疲惫,但性格开朗的于文龙还不忘向一直站在岸边为他担心的张常荣开心地打招呼。“好样的,你不仅够格,你还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员啊,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张常荣紧紧地握住于文龙冰冷湿漉的双手连连赞叹。


  “谢谢你们,大家都是我们的恩人啊”,王国新的老父亲王海山激动地向于文龙等救援人员表示感谢。


  于文龙在抗洪救灾中,奋勇当先,无私奉献,积极奋斗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彰显了一名共产*员先锋本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员的使命担当。

向上滑动阅览


  沈广涛,男,年1月出生,中共预备*员,现任中华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代表处主任、中华志愿者杂志社黑龙江省联络处社长、哈尔滨陆*预备役防化团*治处副主任、呼兰区青年联合会常委、副主席。


  年1月,庚子年伊始,正当全国人民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时候,一种新型病*从武汉爆发,一路蔓延到全国。工厂停工、商铺停业、居民区封闭,一时间,口罩、酒精、消*液等防护和消杀用品成了最紧俏的“年货”,价格飞涨,“一罩难求”。正月初五的晚上,一条接龙信息在志愿者圈被不断的转发,是他,在别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晚会合家欢乐之时,与省委宣传部共同发起“抗击疫情志愿同行”主题志愿活动,联合社会组织、爱心人士、青联委员为坚守在一线的工作人员筹集防疫物资。国难当头,危急时刻,志愿者、青年企业家、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6个小时,筹集口罩6万余只,酒精、消*液等2余斤。20万余元款项有了,可是,多数工厂尚未复工、具备资质的厂家都在南方、*府订单优先等等因素都使口罩的北归之路异常艰难,一夜之间,沈广涛急得满嘴大泡。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6万支口罩陆续运抵哈尔滨。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人员聚集就增加了互相传染的风险,为了更多人的安全,口罩分装、清点、打包这些本应该十几个人共同完成的工作,沈广涛自己全部承担了下来,两整天在办公室都是他一个人孤单忙碌的身影,闲下来时他还不忘苦中作乐,自嘲地说,以后又可以接个工作——快递打包!听者心酸,他却乐在其中。


  接下来的又一个难题是如何送到一线去,对冠状病*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接触、飞沫是主要传染途径,大家劝他别去送了,让各单位安排人员来取吧。这个建议当即被他否定了,他说:“一线的同志已经很辛苦了,他们为我们守住病*传播的第一道大门,给他们送点防护用品又算得了什么呢?!”。尽管有多名志愿者报名参与,但考虑再三,沈广涛只允许两人与他同行,在他心里,每个人都有家,不能让他们的家人担心,志愿者们的健康安全也是最重要的,不能让任何人冒风险!当我们宅在家中抱怨无聊的时候,他却奔走于机场、高速关卡、火车站,社区、乡村等人员最密集最危险的地方,将一包包口罩、一桶桶酒精、一箱箱消*液交到一线工作人员手中,当我们看电视、吃水果的时候,他的午餐和晚餐只是一桶方便面。


  在得知我们的志愿者参加了青年志愿者突击队上街执勤,更有请缨驰援湖北的医生,他自费购买了测温仪、防护服、护目镜、酒精棉片等防护用品,驱车送到他们手中。他说,他们“不计小家得失,义无反顾守护大家”,是冲锋陷阵无畏的战士,我们必须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


  这些冲在一线逆行者是在用生命守护我们祖国和人民安全,我们能为他们做哪些保障?为此沈广涛积极联系华夏保险公司为全省各战线的一线工作人员免费申请了10万份防疫险,单笔保额20万元,总额高达亿元。他欣慰的笑了!


  疫情严重,他不怕吗?说不怕是假的,他也有家人有孩子,也是血肉之躯。但人的一生可以轻于鸿毛,也可以重于泰山,既然选择了志愿之路,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从火车站回来的路上,沈广涛说:“我们戴一会儿口罩,都会觉得呼吸困难,那些工作人员却要长时间穿着防护衣,全副武装,不敢多喝水也不能休息,当负责人接过口罩握着我的手连声说谢谢的时候,其实说感谢的应该是我们,我觉得这么做人生才有意义,才是值得的,将来才值得我们去回忆。


  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志愿者是精神文明的引领者,志愿行为更是这个社会向上向善的充分体现。这个时代需要志愿者,更需要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带头人,心系社会、情系群众,初心不改!

向上滑动阅览


  仲兆敏,女,年10月生人,中共*员,哈尔滨市秋林里道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1月26日以来,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劳动模范、阿城区人大代表仲兆敏一直密切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秋林里道斯集团董事长仲兆敏始终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仲兆敏的带领下秋林里道斯始终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扶贫攻坚、绿色环保、赈灾济困等领域的爱心活动;本次百万元心系家国、驰援武汉、爱心捐赠,体现了仲兆敏所倡导的“百年贵族红,大爱慈善心”的企业文化,展现着老字号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下一步企业将持续
  张景道,男,年4月出生,中共*员,退休干部,医院结核防治所负责人、医院副院长兼大庆市结核病防治所所长。曾获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府特殊津贴。


  1月26日,已经86岁高龄的张景道,向大庆市卫健委递交《请战书》,请求参战,他被聘为疫情防控顾问。1月29日,他带着整理好的各类防控知识,主动下社区义务宣讲。


  疫情无情人有情,张景道主动请缨、誓将自己充实到抗疫一线的身影令人动容。“我虽然岁数大,但我身体好。”他说:“我是*员,又有丰富的防疫经验,在非常时期就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争做打赢这场无硝烟战争的排头兵。抗非典时我没参加,这次千万别给我落下”。


  大年三十晚上,因为疫情,育有一儿两女的张景道老两口,只有儿子张海燕陪伴左右。两个女儿因为在外地,都没有回来过年。


  张海燕和老父亲共同讨论疫情。他知道父亲的心思,开玩笑地试探他说:“爸,你不是学防疫的嘛,这次正好跟你专业对口。”


  当时张景道没接话,反而转移了话题。就当家人以为他并不是太
  “3年抗击非典那会儿,我正在一个诊所返聘,就没参加上。这次,高低不能把我落下。”张景道在《请战书》中写道:“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为战胜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而战斗,我的同行日夜奋战在医疗前线,我实在坐不住了。我在岗43年,基本是在防疫战线度过的,为此我向领导请求参加战斗,分配我干什么都可以,我以一名老*员(的身份)向组织保证,一定完成任务。”


  “他有这个举动,说实话,我一点不意外。”85岁的老伴儿于淑琴从事护理专业近40年,夫妻俩一直相互扶持,两个女儿也都在医疗战线工作,于淑琴说:“在这个特殊时期,他能用他的专业知识,帮助到更多的人,我们一家人都支持他!”


  被市卫健委聘为疫情防控顾问后,考虑他的年龄、身体等原因,组织并未给他安排具体繁重的工作,可张景道却一刻都坐不下。


  “不行,我得主动找点工作干。”1月29日凌晨2时,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张景道突然从床上坐了起来,把本就觉轻的老伴儿吓了一跳:“我知道了,我可以去社区宣讲,抓基层防控!”


  说干就干!张景道爬起来,打开灯,开始伏案写宣传材料。


  从凌晨2点一直写到9点,光是讲课提纲就写了密密麻麻两页多。眼瞅着手里东西整理得差不多了,饭都没来得及吃的他又转身出门直奔市疾控中心。


  张景道没有手机,他专门跑了一趟市疾控中心说了自己的想法,下午4点多他又跑去看人家写没写完,他怕打扰疾控人员的抗疫工作,静静地守在楼道里等着。最后,从市疾控中心拎了十多斤的材料回来。


  当天,东风街道*工委书记罗宏华也主动找到张景道,想邀请他给街道防控小组的成员讲讲课,俩人一拍即合。


  他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更提振了士气。


  接连熬了两宿之后,1月31日10时,张景道的“病*防控小课堂”在东风街道正式开讲了,来听课的都是防控小组的骨干成员。


  “李兰娟院士团队病**株分离成功,这说明我们的病情防控很快就会出现拐点。你看那么多病人都治愈出院了,这都是好现象。各地都在建‘小汤山’医院,几天就建成了,这是中国速度。”临时课堂上,张景道的话语铿锵有力:“为啥中国这么厉害,是因为咱们国家体制好,在共产*的领导下,能办大事!”


  在张景道的鼓励和带动下,听课人员心潮澎湃,鼓足了更大的信心和干劲。


  “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提振了士气,效果太棒了。”罗宏华说,他们下一步会通过这些骨干力量,将学到的知识和迸发的力量通过小区
  张景道说,居民们要减少外出,保护好自己,就是给国家做最大的贡献。他还说,东风街道只是他宣讲的第一站,他将继续深入到基层一线传播防控知识,而在采访中张景道总在强调要保持距离,注意防控,特别是在传递信息时绝不聚集,他会将他了解的全部传递给社区骨干,通过他们提高大庆市民严防严控意识、普及防控防疫知识。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正如张景道在日志中写道:“武汉加油!大庆加油!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定能取胜。”

向上滑动阅览


  马波,男,年10月出生,中共*员,退役*人,现任克东县宝泉镇河临村会计。


  在生活中,他热情善良,乐于助人;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的这份责任心、爱心,深受身边群众好评。特别是在不久前,他路遇交通事故现场,奋不顾身,沉着应对,成功挽救了一个年轻生命。


  年3月16日晚九点半左右,马波和他的家人一起乘坐外甥驾驶的私家车从宝泉镇返回克东县。途经国道世海钢结构企业大门时,前方不远处一团明亮的火光让马波觉得不太对劲,于是他对外甥说:“前边好像出车祸了,注意点。”当他们行驶到近处时,一看果然不出所料,只见路边一辆机动车前部引擎处正在着火,而且火势非常大,根据现场初步判断应该是事故车辆撞击道路中间隔离带反弹到路边护栏上,造成了车辆起火。由于马波坐在副驾位置上,所以当他们的车经过时,他在火光中隐约看见事故车辆副驾驶位置有人,他大声说道:“赶紧停车,下去救人!”马波的外甥刚把车停下,马波就迅速跳下车,奋不顾身地从中间隔离带处以最快速度跑到起火车辆跟前。由于火势较大,他从左后方靠近车辆,当时驾驶员一侧车门已经撞击变形,所以他开了好几次,车门都没打开。


  此时,火势越来越猛,马波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经过多次努力;第四次时,他终于将车门拉开,司机当时已经昏迷,他迅速将司机拉下车至隔离带处,确认车上只有司机一人后将其拖离现场。这时,他的妻子和外甥也立即赶过来帮忙,他们三人将救出的司机抬到安全地点。随后,车辆就开始爆胎,火势也更加凶猛。晚上十点多,救护车和消防车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被救司机也逐渐恢复了意识,马波及其家人才驾车返回克东家中。经过消防队员的奋力扑救,现场火势很快就被扑灭,但车辆也被烧的只剩下了空架。伤者被医院后,经过检查,仅仅是腿部受了点轻伤,下巴处被弹出气囊撞了一下,身体方面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当天晚上就出院回家了。


  第二天,伤者出院后千方百计找到了马波的家,表示一定要拿钱感谢马波的对他救命之恩,但却被他谢绝了。马波坚定地说:“只要人没事就好,钱我不能要。”事后救护车上的工作人员说,幸亏被救及时,受伤司机只是轻微的外伤,如果再晚一点就有严重烧伤甚至烧死的危险,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马波身为一名退役*人,穿上*装,他保家卫国;脱下*装,仍为人民舍生忘死。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从现役到退役,变了的是就业的领域和岗位,不变的是用一生“为人民服务”的庄重承诺。

向上滑动阅览


  王春天,男,年1月出生,中共预备*员,齐齐哈尔市公安局铁锋分局新工地派出所四级警长,副所长。


  参加工作以来,他扎根一线,恪尽职守,为维护辖区稳定、保一方平安做出了突出贡献。身为社区民警,无论在安保维稳工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还是在办理治安案件、基层基础工作中,他都冲在前、干在前。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他从1月23日开始一直吃住在所里,夜以继日坚守在工作岗位,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年2月11日15时许,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执行小区封控任务时,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晕倒在工作岗位,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32岁。


  舍小家、为大家,他将生命的春天绽放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疫情发生后,王春天将妻子和孩子送到大庆肇州市岳母家,为爸妈备好应急蔬菜食品,就匆匆投入到了防疫工作中。“为了保护大家,只能亏欠小家,暂时的分别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团聚。现在正是*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不上谁上”,对*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危难时刻顶得上、打得赢,这是支撑王春天战斗下去的坚定信念。


  他负责铁锋区尚品公园、景新花园等8个小区,大约多栋楼的巡查工作,这些小区人员密集,工作任务最重,但他却从未抱怨,甚至经常替其他同志值班,把休息的机会留给别人。“你快回家吧,别打扰我工作”,这是王春天经常对同事打趣的一句口头禅。作为派出所警组负责人,他吃住在所里,在承担了辖区治安案件、基层基础工作、人员管控等大量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跑遍了全部多家商户,开展疫情防控宣传、预防、排查工作,实现了辖区内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零发生”。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更紧急的任务纷至沓来,他又主动担当承担起疫情病例线索核查的任务,疫情期间,他共核查各类人员信息4余条,超额完成了市局所下达的任务指标。


  化矛盾、解难题,他用枫桥经验打造社区“春天警务室”


  王春天将“铁锋式枫桥精神”融入到工作中,用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辖区治理格局。年、年,他连续两年在分局基层基础工作考核中排名第一,因工作成绩突出,年9月在建工社区挂牌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春天警务室”。


  “春天为人憨厚淳朴,在单位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二柱子’,因为在家他是顶梁柱,在单位一样是顶梁柱,他管辖的区域有2多户居民,基本上每户他都去过,每个辖区老百姓都认识他,工作面前他永远冲到第一个,只要是在他辖区,每次领导检查工作都能看见他默默工作的身影,从春天警务室设立的那天起,老百姓的夸赞便没有停过”铁锋分局户*大队副大队长董鑫说。


  重民意、体民情,他用春天般的温暖架起警民“连心桥”


  “我在您身边,有事儿您说话。”这是王春天常挂嘴边儿的一句话。每次入户走访排查,他都把自己的手机号添加到老百姓的手机上,一句“有事儿您说话”,让社区居民倍感踏实和温暖,让警民的心更近了,情更暖了。


  在他的辖区内有一名精神障碍人员小李,小李患有严重的自闭症,20岁了大脑发育程度却只有正常人六七岁的水平,平时在家中从不出门,只要见到陌生人就害怕得浑身发抖,在一次走访中王春天得知小李连身份证都没有,便主动为小李进行上门办证。由于小李因害怕生人,总是颤抖躲避,照相、采指纹等全都无法顺利进行,他便与小李聊天,通过有趣的故事,分散小李的注意力,按指纹的时候把着小李的手帮助他按,一个简简单单的办证业务就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久而久之,小李已经不再那么害怕他,他也成为了小李仅有的同龄朋友之一。通过这件事辖区群众都纷纷称赞道:“王春天是一个热心肠的好民警,别人不愿意办的事,他都愿意办,而且能办成”。


  “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这位32岁的年轻战士,用20多天的连续奋战,把自己最后的生命全部献给了*和人民,他为了大多数人的“春天”,牺牲了自己的“春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春天”。

向上滑动阅览


  王志伟,男,年7月出生,中共*员,牺牲前任尚志市公安局国内安全保卫大队二级警长。


  从警30年来,先后曾荣获嘉奖3次,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年2月18日13时许,王志伟同志在尚志市亚布力镇前进社区执行新型冠状病*感染肺炎疫情防控任务时,突然感觉心脏不适,医院抢救,当日下午15时30分,连续坚守岗位25天的王志伟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2岁。


  “告诉队长一声,找人替我,咱守的卡口千万别漏了。”这是王志伟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2月的亚布力,寒风凛冽,不管白天夜晚,山风掠过脸庞、钻进裤脚,冰冷刺骨。这些天,在亚布力前进社区空旷的道口,总有一辆闪着警灯的警车停在那里。这是尚志市抗击疫情的一处前线阵地,也是王志伟同志连续坚守的地方。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1月25日,大年初一,王志伟毅然放弃节日休息主动返岗,每天深入辖区检查落实疫情防控和消*工作。


  “立即赶赴亚布力镇,布设卡点,防控疫情!”2月6日,因出现确诊病例,一道紧急增援令下达到王志伟所在的大队。


  “我去守卡点!”王志伟主动请缨。


  “王哥,这一去不知道多少天才能回来,还是让队里的年轻人去吧。”大队长李治国当时有些犹豫。他深知,50多岁民警的身体可比不了年轻人。


  “没事,我能行!”王志伟一再坚持。


  就这样,王志伟成了第一批增援到亚布力战“疫”的民警。


  每天在出村的必经路口,王志伟和战友们劝导村民不要出社区,同时也严防外来人员进入。刚开始,很多村民不理解,王志伟就耐心细致地做解释劝导工作。时间久了,村民们都认识了这位一直在路口值守的“大个子民警”,大家也愿意听他的。


  王志伟与战友们在卡点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在他倒下前连续5天,前进社区内再未出现确诊和隔离病例。2月18日,王志伟在抗疫前线已经坚守了25天。这天中午,他刚刚去午餐派发点取回大家的午餐,还没来得及换班吃一口,突然觉得心脏不舒服,只说了句“我胸口疼得厉害”,就已经站不住了。民警姚尚玲赶紧把他扶到车上,给他喂下了配发给卡点的速效救心丸,医院。


  眼见着离开了卡点,王志伟跟姚尚玲说:“告诉队长一声,找人替我,咱守的卡口千万别漏了。”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为这位钢强铁汉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坚守——这是王志伟临终前给战友们的殷殷嘱托。


  王志伟是尽忠职守的人民警察,也是父母眼里的好儿子,是妻子口中的好丈夫,是女儿记忆里的好爸爸。


  这个春节,回深圳工作的女儿,没能等来送行的父亲。她万万没想到,2月6日,她送爸爸走出家门那一刻,竟是父女俩今生的永别。


  就在王志伟倒下的前一天深夜,他还通过手机视频教妻子给家里换煤气罐。这对恩爱夫妻,羡煞了一起执勤的战友,如今却天人两隔。端详着夫妻二人的合影,一遍遍抚摸着照片上丈夫的脸庞,刘桂贞哭成了泪人。


  这个春节,老父亲王世凯本来想和儿子喝上一杯。儿子“接班”当了警察,年过七旬的老爷子心里特别骄傲。藏了好几年的老酒都启了封,可儿子却再不能回来。白发人送黑发人是真痛啊!老伴儿已经哭干了眼泪,王世凯紧攥着老伴儿的手说了一句:“他是警察,他光荣啊!”


  王志伟的牺牲,给朝夕相处的战友们带来巨大的悲痛,同时也极大地激发起战友们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斗志和决心。战友们表示,一定要牢记王志伟临终前的嘱托,危急关头冲锋在前,困难面前决不退缩,牢牢守住阵地,以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宁,来告慰战友的英灵!

向上滑动阅览


  于铁夫,男,年8月6日出生,汉族,民进*员,硕士研究生,医院消化病研究中心普外科八病区主治医师。5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8年分配至医院普外一科工作,年9月获得佳木斯大学普外微创外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连续六年获得院级先进个人,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嘉奖”奖励。今年4月25日,作为抗击绥芬河口岸输入性疫情医疗队队员,奔赴牡丹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5月27日,圆满完成支援任务返齐,在酒店进行集中隔离。


  于铁夫医生这名生长在牡丹江市、大学毕业后工作在齐齐哈尔市的普外科主治医师,在绥芬河口岸发生输入性疫情后,毅然报名参加医疗队,在当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和他的团队一起回到齐齐哈尔,在隔离点进行隔离。在隔离第六天,在离家仅一步之遥时,突发呼吸心脏骤停,最后经抢救无效,于6月1日12时许去世,年仅42岁。


  于铁夫医生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富有责任感。听闻他离世的消息,患者在网页上留言“此刻让我太震惊和难过,年端午节的时候,医院做甲状腺结节手术,主刀大夫就是于铁夫医生,手术很成功,几次复查都很好。医院与于医生相处了10天,他人很随和,但也看到他的工作很忙,晚上值班遇到急诊手术的时候,第二天也不能及时休息,他太累了!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他的敬业精神,时刻随叫随到的状态”。“于医生是个闲不住的人,医院做手术就是在他的科里,虽不是我的主管医生,但是每天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的同事和援绥队员留言“我们人一起去支援牡丹江,一起回到齐齐哈尔市,我们还要一起走出隔离的酒店!我们闯过一道道难关,核酸、抗体检测全部合格,不日可以回家,说好人全不掉队,你怎么自己先走啦”。


  年,一张医生因工作太累,睡倒在手术室的照片迅速“蹿红”朋友圈,无数人点赞,接力传递正能量。照片中的主人公,便是于铁夫。彼时,他值夜班的凌晨,来了一个外伤患者需要做手术,上午还有一台手术,不能下夜班,只能连轴转了。于铁夫一夜没合眼,两台手术之间,手术区待消*时,正好有近半小时的时间,他得空坐在地上靠墙打个盹,也许并未睡实,因为还有一台手术等着他。这一幕被同事用手机拍了下来,不知情的于铁夫,一夜之间“红”遍朋友圈。当记者采访到他时,他说:“我只是众多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身穿这身白服,每天都在经历这些,是很平常的事。选择医生,就是选择奉献;选择普外,就是选择辛苦!”。在普外科工作12年时间,他极少能顾家,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很有限,大部分时间,医院工作。他曾说“在家的时候,最怕接电话,尤其是陌生号,但还必须得接,只要有急诊手术,必须随叫随到”。他曾经因为一台手术,36个小时连轴转、不合眼。此时,他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再也无法睁开。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于铁夫连续多日奋战在防控救治一线。医院实行“病房全封闭“管理时,他主动请缨,留守在科里,医院北院区隔离病区1号楼负责人,医院的工作目标,在科室内建立了一个有序的工作流程;他协同病区护士每天坚持照顾病人的日常生活,并承担起病区的消杀工作。他带领留守的医护人员积极开展封闭管理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患者共同面对疫情,积极做好日常救治工作。有的患者因对新冠病*充满未知恐惧,对封闭管理不理解,在病区大吵大闹,他便从专业角度反复给患者和家属讲解,做解释工作,苦口婆心地劝,一次又一次,一人又一人,慢慢地,理解和配合的患者越来越多,病区工作也得到了更好的开展。在疫情紧张,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时期,有需要采集核酸操作,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把风险留给自己,保护同事安全。平日的工作里,一次次“我先来”,一句句“干就完了”,成了他嘴边常说的口头禅。这样永远“自告奋勇”的于铁夫,几乎活跃在科室各项日常工作的全过程,他像一只永不停歇的陀螺,不知疲倦、无私且无畏......


  今年4月25日,医院紧急选派名医护人员组成抗击绥芬河口岸输入性疫情医疗队,医院,于铁夫光荣地成为其中一员。在于铁夫看来,这次不仅是来支援,更是想为年仅5岁的宝贝女儿做个榜样,让她为这名参加战“疫”的英雄爸爸骄傲、点赞。他曾跟队友们说“来到这儿后,特别想姑娘,想的不行了,这次回去一定要带姑娘好好玩玩“可没想到,就在六一儿童节的这天,他带着对女儿的无限愧疚和眷恋走了。同时,牡丹江是他的家乡,他的父母、弟弟都生活在那里,他经常跟医疗队员们指向不远处的家,说想去看一看年迈的老母亲,哪怕是看一眼也行,但他不能,因为身上的责任让他必须暂时放下骨肉亲情。他还向大家讲述这个四面环山的小城,讲述这次援绥抗疫的家乡情结………但这次特殊的“回家之旅”,“过家门而不入”的于铁夫却没有告诉住在当地的父母,因怕老人担心,他选择了隐瞒,选择了沉默,在牡丹江的一个月时间里,父母和弟弟全然不知他们的儿子、哥哥就奋战在家乡抗击疫情最前沿。直到返回齐齐哈尔的当天早晨,在大巴车上,他才把电话拨给了母亲,电话的两端,母子俩早已泣不成声……


  在牡丹江期间,于铁夫作为医疗队临时成立的三级医师查房的责任主治医之一,除了完成日常查房工作,他还主动放弃每个休息日,检查病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每次进仓,他要把所有的患者全部查看一遍,帮助管床医生采集患者病史,还承担了所在病区所有患者的核酸标本采集任务。对于患者提出的咨询问题,他总是和蔼可亲地细心解答。那段日子里,他经常是从隔离病房回到酒店洗漱完毕后,医院工作区完善病历、办理出院事宜。他常说“工作是大家的,我们是一个集体,我能多做就多做一些。”医疗队成立核酸采集小组,他率先报名,踊跃参战,每次有任务,只要不在房班值病,他一定会踊跃领任务,进病房采集核酸标本。虽然组内实行轮班制,但他一个人能完成的操作绝对不会再叫其他人,他说“这个事危险,能少一个人去,就少一个人去,保护好我们队员”。他主动当起了医疗队员的“保健医”,还打趣地与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队员约定好,解除隔离后帮助他们进行手术……


  生活中的于铁夫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是患者的好医生,同事的好榜样。对于入院患者,他总是能够凭着一股天生的幽默感为他们带去欢声笑语;对于新来的同事,他经常积极帮助大家解决面临的困难,协助他们度过“新手期”;即便是与他还不完全熟悉的人,跟他相处后,都会被他的积极向上感染和带动。在牡丹江期间,第一次进仓是在凌晨,进仓前他给队员准备了巧克力,告诉大家出来时务必全吃掉,以防虚脱,进仓后他帮助大家检查防护服穿戴是否到位,带领大家熟悉病区的情况,每进入红区都嘱咐同事早点出来,而他一个人留守到最后。医院护士的孩子过生日,当天他与当地工作人员一起准备了祝福视频,组织大家整齐划一地喊出祝福口号,力争让孩子的生日充满温情、不留遗憾。他说,自己也是一名父亲,希望看见孩子的笑脸,不要哭泣,不要失望。


  刚回到齐齐哈尔到达隔离点时,他跟队友说“这辈子这种经历很难得,我觉得还没干够,要是再需要回去,咱还要接着干”。隔离休整还没有完全结束,放在背包里准备给女儿的六一礼物还没有送出去,亲爱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还没有来得及好好拥抱,于铁夫便带着太多的不舍和遗憾离开了这片他曾经战斗过的热土,但却将最美笑容留在了人间。


  恪尽职守,担当奉献。于铁夫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向上滑动阅览


  陈宏,男,汉族,年出生,中共*员,哈医大二院呼吸内科二病房主任、黑龙江省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一*支部书记。


  在黑龙江援助湖北医疗队中,有这样一位医生,3年抗击非典、8年抗震救灾、9年甲流防治都曾留下过他的身影,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又主动请缨支援武汉,全力救治重症患者……


  2月13日18时30分,哈医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二病房主任陈宏登上了去往武汉的飞机。此前,他一直辗转在黑龙江省绥化、齐齐哈尔、大庆、双鸭山等地,对省内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会诊和救治。作为一名经历过非典、抗震、甲流等救援战斗洗礼的“老兵”,接到支援的通知后,陈宏毫不犹豫地表示:“我要去,没问题,顶得住!”驱车8小时,他终于在医院。


  此刻,他已连续工作近一天一夜,同为医生的爱人正在隔离病房奋战,父母身体欠佳,疲惫与压力可想而知。而在他看来,此时此刻,打起背包,支援武汉,不需要考虑,非常自然。因为,作为一名有着30年*龄的老*员,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对*的忠诚,对人民群众健康的责任,对最初医学誓言的践行,都指向一个目标:奔赴抗疫最前沿,投入到治病救人的行列中!


  落地即战救援“老兵”带队率先进舱


  13日午夜12时,载着哈医大二院名医护人员的飞机降落武汉天河机场。


  14日凌晨2时,医疗队抵达驻地。


  早8时,陈宏跟随医疗队队长蒋传路来到武汉市医院参加会议,医院布局、科室分配和医疗流程,全面对接工作,准备当日接管病区。


  下午13时,全部名队员开始进行集中培训。医疗队召开临时*总支会议,医疗队共成立四个临时*支部,陈宏被任命为第一临时*支部书记兼队长。


  晚21时30分,陈宏带领第一小队医护人员率先进舱,与在舱外负责病历书写和医嘱录入的第二小队并肩战斗,连续奋战了6个小时,而陈宏从开始培训到走出隔离病房,已经连续工作18个小时。此刻,距离医护人员们抵达武汉不到20小时,他们真正做到了落地即战!


  陈宏参加过3年非典防疫、8年抗震救灾、9年甲流防疫,作为抗疫“老兵”,拥有丰富的救援经验。哈医大二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队员来自不同的科室,为了使大家能够更好地使用无创呼吸机,了解新冠肺炎的救治过程,他为队员们编写了简明版《新冠肺炎患者入院常规诊疗流程要点》,从如何询问病史、诊疗、复查肺CT及病*核酸指征、危重患者评估及死亡患者确认、病程记录和病人分组管理六个方面进行培训。


  为了方便隔离病房内外沟通,陈宏贡献出了自己的一部手机,用于患者情况反馈和医嘱沟通交流以及紧急情况会诊。解决了舱内舱外沟通不畅的问题,各组的医疗队员就变成了一个整体,能够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专家意见与治疗方案。


  哈医大二院消化内科宋吉涛医生介绍,15日早6时,他和同事接诊了一名77岁的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血氧饱和度不到70%(正常为98%以上),情况十分危急。值班医生一边抢救一边拨通了陈宏的电话,正在休息的陈宏迅速接起电话,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呼吸机调节和用药方案给予指导,经过紧张有序的救治,患者转危为安。


  15日晚,陈宏进入隔离病房,带领医疗队员查房之后,从治疗方案的落实、无创呼吸机的调整、参数设置、用药等方面对值班医生进行指导,回到驻地,已经接近午夜12时。


  做患者的贴心人提供有温度的治疗


  与患者们一起共渡难关,也让细心的陈宏成了他们最贴心的人,医患关系特别融洽。48床的罗阿姨,老伴因为新冠肺炎在楼上病房住院,罗阿姨一直很惦记。每次查房,陈宏都会第一时间把罗阿姨老伴的情况告诉她。一位80多岁的患者牙齿不好,吃饭困难,陈宏就每天给他准备软烂的食品。护士王建和王岩经常照顾一名无法自主行走的老大妈吃饭、如厕,大妈隔着口罩动情地说:“姑娘们,大妈现在不能抱你们,如果可以,我一定要抱抱你们。”


  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这样配合治疗。患者张某来院时,伴有严重的呼吸困难,情况非常危急,经过队员们的奋力抢救,病情很快好转。在后续治疗中,张某逐渐变得焦躁和易怒,好几次自行摘除无创呼吸机改为鼻导管吸氧,理由是“我现在感觉没有那么难受了,这东西可以不用了。”陈宏苦口婆心地劝,说轻了担心患者不听,就拿出东北人特有的幽默:“你体验过呼吸困难那个阶段,你是不是不想再复习一遍?”


  患者:“不想。”陈宏立马跟上:“吃完饭一定把呼吸机戴上,这是保咱命的啊。给别人写都是坚持就是胜利,给您写‘再接再厉’,不知道咋回事儿啊?”“软硬兼施”下,患者开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继续努力,早日出院”“新冠必败,您必胜”“坚持就是胜利”“期待彼此的拥抱”……在武汉市医院16楼重症病区,几乎每位患者床头都贴有一张写着鼓励话语的淡粉色纸卡,卡纸上温暖的话语都是陈宏医生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亲手写下的。


  每天超负荷运转,为啥还要写这些小卡片?陈宏用心良苦:“患者天天看着这样提示性的文字,好像我们在查房,在温柔地告诉他,这个疾病并不可怕。所以,他们焦虑的情绪大大缓解,对于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大大增强了。”


  “临床治疗的同时,应对患者的心理诉求给予足够的
  患者罗女士说,心理压力很大,所以,我们有什么心事就总向医生倾诉,其实,倾诉的时候,我心里挺内疚的,他们多累啊,这些医生护士真是很有奉献精神。


  治疗体会战“新冠”要有新思路


  作为呼吸科专家,从抵达武汉那天起,查房、诊疗、解决重症病房里棘手的疑难问题就成了陈宏每天的日常。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半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有40多名患者从重症转成轻症。


  陈宏强调,
  目前,经陈宏团队治愈出院的患者已有22名,他和队员们建立了
  陈宏的宗旨是:到疫区来,发挥自己的专长,更好地为武汉的人民做好抗击疫情的工作,让我们的患者满意,让我们的患者康复。


  *旗飘扬抗疫战斗是最好的试金石


  抗疫战斗是最好的试金石,可以试出*员对*的信仰和群众对*的热爱。“有陈老师在,我们就觉得有主心骨了。”哈医大二院感染科医生*海英刚刚提交了一份入*申请书。她介绍,作为医疗队第一临时*支部书记,在病房里,陈宏主任带领医护人员全力救治患者,是患者的贴心人;出了病房,他还是队员们的贴心人。


  “在黑龙江,我们是同事;在武汉,我们就是战友,是家人。”在与*员和群众的谈话中,陈宏详细询问了大家目前的困难和问题。从工作到思想再到家庭,无论有什么后顾之忧,临时*支部能解决的坚决解决,不能解决的向上级*委反映解决。所有的医护人员要相互关心,守望相助。


  没有蛋糕,没有蜡烛,2月16日一早,队员们用苹果摆了一个极简的“生日蛋糕”送给陈宏,他说“苹果寓意很好,我一定把你们平平安安带回去,明年的这个时候,我请大家吃饭!”


  对自己的生日可以进行“极简处理”,但对医疗队员们的生活却不能有丝毫马虎。由于一线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宾馆相对老旧,队员的一日三餐、保暖措施、防护用具、消*清洁、体温监测等等方面,事无巨细都是陈宏考虑的范畴,他却常常忘记了自己:“等到查完房了,才知道,太累了。就说在看病人、做处置的时候,想不到这些。”


  在病区里健步如飞的陈主任,其实,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由于工作量大,腰痛严重,有时,只能趴在电话桌上接诊。


  面对肆虐的疫情和艰巨的任务,老*员陈宏的付出与担当,时时刻刻影响着周围的医护人员。感染科医生*海英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名*员的决心,写下了战地入*申请书。

向上滑动阅览


  原野,男,年2月出生,中共*员,二级警督,现任海林市公安局第一派出所副所长。


  面对新型冠状病*感染肺炎疫情,警察丈夫与医生妻子一同上“战场”,始终坚持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面对湖北返乡疑似感染人员,不惧危险,深入到居民家中走访调查,积极稳控,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警察丈夫与医生妻子一同上“战场”


  鼠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感染肺炎疫情向我们袭来,给原本欢庆喜悦的节日笼罩上一层阴影。公安民警和医护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是绝对的主力。牡丹江海林市就有这样一对警察丈夫和医生妻子,海林市公安局第一派出所副所长医院发热门诊工作的王静,“警察蓝+天使白”义无反顾冲上前线,共同成为这座城市的光和暖。为了轻装上阵,夫妻二人把年幼的女儿独自留在家中,嘱托年迈的父母时常去探望照顾一眼,全身心的投身到了抗疫行动当中。虽然辛苦,但夫妻俩都说:“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群众都积极配合,大家众志成城很令人感动,苦点累点都值得”。


  始终坚守抗击疫情第一线


  抗击疫情期间,原野同志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工作第一线,对辖区内的返乡人员逐人排查、逐人登记,防疫工作开展至今,共计排查返乡人员余人,对本辖区35个有湖北返人员家庭的基本情况、成员身体状况如数家珍。1月25日晚20时第一派出所接到市局指令:医院有人不配合医护人员检查和治疗。接到指令后,副所长原野立即带领医院,对一名发烧(38.5℃)并且疑似感染的女子进行稳控。经了解,该女子51岁,1月21日曾接触过一名1月12日从武汉市返回海林的人员。该女在其丈夫医院检查,症状疑似新型冠状肺炎,医院医护人员的检查且情绪非常激动。为了稳定夫妻二人情绪,原野一直劝说二人五个多小时,该女终于在1月26日凌晨1时许,医院及民警进行血液采样,也将其接触过的武汉市返乡人员姓名及联系方式告知派出所民警。原野深知武汉返乡人员存在重大疫情传播隐患,便立即与疾控中心专家组对其进行问卷询问,26日凌晨2时许在海医院工作人员工作下,该女血液样本被送到牡丹江市疾控中心检测,夫妻二人也立即进行了隔离,幸运的是女子经检测未受到感染。


  耐心劝解返乡人员强化防范


  原野所在派出所辖区的居民在湖北省务工人员较多,时值春节返乡季,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回家中团聚,考虑到返乡人员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原野同志与社区工作人员密切协作,确保辖区内不发生疫情传播。一辆警车就是一座灯塔,一名警察就是一个标兵,一个*员就是一面旗帜。疫情不退,警察不退。疫情不退,警察蓝+天使白也将一直用光暖守护这座城市。

向上滑动阅览


  张海燕,女,年出生,中共*员,现为佳木斯市桦南县桦南镇双合村村医。


  村医是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是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护人”。张海燕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已经25年,疫情防控以来,今年52岁的她一直蹲守在疫情防控的后方战场,以护佑生命的大爱和舍已为人的奉献,筑起了守护全村百姓安全的“防护墙”。


  桦南县桦南镇双合村有常驻人口户、口人,这次共排查出12名武汉返乡人员。今年春节,这12人成了张海燕最牵挂的人,从武汉返乡回来的12个务工人员,尽管隔离在家,但刚开始还是在村里造成了恐慌,为了不让村民担心,保障大家的安全,张海燕每天穿着防护服,拿着听诊器、温度计和“返乡人员情况摸排表”,穿梭于村中,为返乡人员测体温、录数据,给村民宣传防护方法。期间,武汉返乡人员吴某某找到她,说自己咳嗽几天也未见好转,让张海燕帮忙来看看。联想到近日在网上看到的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的新闻,医生的敏锐性告诉她,这件事必须引起重视。在缺少防护物资的情况下,张海燕顾不上那么多,多次往返吴某某家中,量体温、看症状,并第一时间向镇卫生院报告,镇卫生院立刻协调县疾控中心为吴某某诊疗诊断,最终确定其未感染,是慢性肺炎引发的咳嗽。事后,大家都问张海燕:“你不害怕么?”张海燕说:“怕,怎么不怕,但我是医生、是*员,群众需要我,我必须上,这是我的责任”。全村12名武汉返乡人员隔离14天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经县乡卫生部门同意,村里对这12名返乡人员延长隔离时间7天。本来就已经很烦躁的这些人,延长后部分人开始出现焦虑和不稳定,总提出要出来见亲人和同学。张海燕发现这一苗头后,逐户进行心理疏导,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反复劝说,与此同时,张海燕为了得到他们的理解,开始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由于隔离时间长,有些人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出现短缺,她就主动提出为其购买和运送,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除武汉返乡人员外,全村百姓的安危也是张海燕一直放不下的事。疫情防控以来,双合村村干部立即进行返乡人员排查,张海燕也投入一线开始紧张的监测工作。虽然村子户数较多,但她从不漏走一户、漏登一人。有的村民劝她,在家里打电话问问情况就好了,她却说:“不去看看我不放心啊!我是医生,会保护好自己,我得让村民知道有人在照顾他们,密切
  张海燕的母亲居住在县里面,已是古稀之年,一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陈旧性脑梗塞,而且有新发病灶,自己是名医生,自然知道病情的严重程度,所以母亲的病一直都是她在亲自照顾。疫情防控期间,每天忙忙碌碌的她根本顾不上母亲的病,有时通过电话进行询问,得知母亲哪里不舒服,自己又不能亲自在床前照顾,她总是在电话这头偷偷地流泪。不光是母亲,自己的女儿在外地上大学,只有假期才能和家人团聚,然而,张海燕白天入户走访,夜间测体温监测,一家人吃顿饭都成了奢望。女儿虽有些不高兴,但看到百姓安全了,她在心里开始心疼和理解妈妈了。当被问到你这么做不觉得亏欠家人么?张海燕哽咽说:“我自己内心肯定是觉得亏欠了家人许多,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无论如何也不能‘亏欠’那12名返乡人员和全村的百姓呀,他们的健康是我这名村医最大的责任和使命。”

向上滑动阅览


  李永刚,男,年2月出生,中共*员,现任医院院长、*委副书记。


  李永刚作为大医院救治中心总指挥、专家组组长,他舍小家、为大家,身患双侧股骨头坏死,仍坚持奋战在一线。他誓言:“我会一直站下去,直到倒下的那一天。”


  李永刚平时走路,总是很慢很慢,上下楼一定要抓紧栏杆,一步步挪。十年了,双腿股骨头坏死的病症始终折磨着他,近两年愈发严重,已经到了影像学诊断4期(股骨头坏死分4期,4期最重),走得多了、站得久了,踏出每一步都会感到刺痛。他一直想手术,可每次都有事耽搁,一拖再拖。今年,他下了决心:“正月十五过后,必须做!”可疫情一发生,这场手术,无疑又被搁置。不仅是双腿,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症,也使李永刚备受煎熬。细心的人会发现,他站着的时候,身体总是向右歪。“腰疼,还有就是左腿股骨头坏死更严重,只能靠右腿发力撑着。”就是这样的一副身躯,每天都会在一线看见他忙碌的身影。


  作为院长,他冲在前面。从本院的流程再造、物资储备,医院的医护人员、物资器材调配,以及收治患者的病情变化,都是他的“头等大事”。2月7日,李永刚穿好防护服,头也不回地走进隔离病房。“作为领导,不真正到一线、到隔离病房,就不能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在隔离病房,能直接接触确诊病例,这样才能得到更准确、更完整的第一手信息,才能知道我们的诊断、治疗是否更精准、合理。”他说,关键时刻,领导干部必须有担当、往前冲,“只有冲到前面,才能把队伍带起来……”。作为专家,他冲在前面。每一次会诊,他直接参与、一次不落;每一个病人,他熟悉情况、亲自上手。作为*员,他冲在前面。在ICU病房改造、接诊首例确诊病例的“战斗”中,坚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总是冲在第一线。


  痛和情,不知在何时何地,会来个突然袭击。大年三十那天,是抗击疫情20多天来,李永刚唯一一次请假,83岁的岳母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他与岳母一起生活了30多年,在老人临终前没能看上最后一眼,这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严峻的疫情面前,大义方为孝。当天,也没办任何仪式,医院任何人,他和家人送别了老人。大年初一大早,医院,与同事们一同研究ICU病房建设方案,研究防控工作。掩去悲痛的李永刚,全身心投入到新冠肺炎病患和医护人员身上。他对待每一位病患,都是细之又细,大到诊治用药,小到饮食起居,甚至连病房内的温度、帮病患翻身次数都一一询问记下,“我们要给病人提供全方位的诊治,帮助他们尽快康复。”疫情袭来,冲击着每一个人,李永刚特别关心爱护一线医护人员和职工,希望大家放下压力、轻松上阵。“千万、千万要做好防护,保护自己。”他不厌其烦地叮咛,大家记在心上、暖在心间。


  58岁的李永刚,从一名普通医生起步,年9医院任院长。这身白大褂,一穿就是30多年。从医以来,他参加胸心外科手术2多例,在省内率先开展食管手术后的早期肠内营养综合治疗;带领团队开展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及食管癌腔镜手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主持完成大庆首例食管癌拔脱手术、黑龙江省首例跨省DBD肺移植手术……


  如今年近花甲,很多人担心:“抗击疫情的过程很艰难、很辛苦,您的身体吃得消吗?”他说:“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我会一直站下去,直到倒下的那一天。”

向上滑动阅览


  李广华,女,年8月出生,任饶河县团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岁末,始料未及的新型冠状病*感染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并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在新年伊始迅速蔓延开来。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已受到严重威胁,抗疫已是刻不容缓!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然而伤害却是难以预料的。面对肆虐的疫情,时间就是生命。在这个关键时期,团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广华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势带领中心医护人员充分发挥基层健康服务体系的“网底作用”,在上级卫健行*部门发出决策部署要求的第一时间,她迅速启动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以她为组长的团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情联防联控小组,加强落实各项针对性防控举措,为更好地抗击疫情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惧危险,义无反顾投入到抗疫一线工作中。在她身先士卒的带领下,中心全体医务人员紧跟步伐,自愿加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性肺炎的一线工作,并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请战书上按下自己的红手印,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投入到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疫情的防控工作。针对新冠病*的以“发热、乏力、干咳为首要主要症状”她在团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别设立了独立的发热门诊,同时配有临床经验丰富、经过传染病知识培训的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发热病人接诊筛查流程,认真落实发热病人登记报告制度,发热门诊有明确标识,保持良好通风,落实消*隔离措施,防止人流、物流交叉,切实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同时采取严格的消*隔离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控制疫情。在诊治过程中,她要求中心医务人员坚持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规范病例发现、报告和处置,接诊过程中,时刻注意询问发热病人有无两周内武汉相关市场流行病,认真做好病例排查工作,及时识别可疑病例。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在进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她还要求设立了体温预测处,配备体温枪、手套、消*液、洗手液等相关医疗、消*、防护器械,进出患者均测量体温并进行消*。并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询问近期身体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发现体温异常的患者并及时给予相关处理,把疫情的防控做到完备细致不遗漏。


  事无惧细,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员。在信息发达的时代,疫情扩散、人人自危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和谣传也困扰着人们。对此,她挤出时间先对中心的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网络培训答题等形式,对新型冠状病*肺炎有了更新的认识了解和掌握。她连日组织召开了服务中心新型冠状病*性肺炎培训会。这是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不仅提高了医务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认识,更为服务中心应对新型冠状病*感染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宣传和给人民群众解疑,她不辞辛苦带领同事们以各种形式积极宣传预防冠状病*肺炎工作。发放有关新型冠状病*肺炎宣传单;应用智能外呼电话宣传新型冠状病*肺炎防控知识;使用智能外呼短信推送新型冠状病*肺炎防控知识;室外电子屏24小时滚动新型冠状病*肺炎防控知识;在单位门前悬挂条幅,设立宣传板,借用卫生健康局
  舍小家,为大家,尽显巾帼担当。她也是母亲,妻子,女儿,她的家人也需要她。她的儿子正在上高三,面临高考这一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正是需要母亲陪伴和鼓励的时候,她也依然奉献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依然选择挺身而出。她说,在疫情危机的时刻总要有人站出来,我要尽已所能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她的带领下,饶河县团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员上岗,舍小家,为大家,将自己的利益抛在了脑后,决心为抗击疫情贡献全部力量。


  疫情不停,坚守仍在继续,她坚信只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她是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国家有难、人民遇险的紧急关头,用忠诚和担当体现着一名共产*员、基层女干部的神圣责任,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向上滑动阅览


  马彦巍,男,年2月出生,中共*员,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客运段杭州车队K50次一组列车长。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战疫”过程中,大病初愈的马彦巍决然投入乘务工作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员的初心与使命。他的事迹被经济日报、中国交通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面对生死考验,毅然选择冲锋在前


  年2月2日,列车长马彦巍冷风中登上齐齐哈尔开往杭州的K50次列车,再次踏上“战疫”征程。这已经是他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第三次担当乘务。


  2月4日20时25分,K48次列车镇江站刚开车,对讲机就响起急促的呼声,12车一名中年男性旅客腹痛。刚一量体温时,测温仪显示37.4度。参与救助的列车红十字救护员李海亮就提醒马彦巍,是不是启动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看着头上直冒虚汗的旅客,在确认旅客没有疫区旅行史后,马彦巍视频拨通了妻子刘冰的电话。最终,在妻子的远程指导下,通过热敷和服用藿香正气水,半小时内降低了旅客体温,止住了旅客疼痛。虚惊一场,旅客向马彦巍竖起了大拇指。


  列车上需要有人为旅客测温,这是与旅客接触最密切的工作。马彦巍主动承担起来,领着乘务员一人一人的测温,有时全列旅客测完,得一个多小时。他从不晒自己的工作量,但只要赶上乘务,他手机中显示的步数就会超过2万步。换算一下,每天马彦巍会在编组17辆的列车上往返走行20多趟。生死面前,马彦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员的承诺。


  面对良心质问,决然选择负重前行


  马彦巍曾经在特大连车队、北京车队、满洲里车队、丹东车队、天津车队和成都车队工作过,先后担任过列车乘务员、列车值班员、列车长等职务。他认为,列车长是“兵头将尾”,是最基层的管理者,只有自身站得直坐的正,光明磊落,严以律已,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


  年7月,马彦巍参加单位体检,检查出甲状腺恶性肿瘤。他永远忘不了,妻子刘冰拿到化验单时,那强忍悲痛的面容。病魔没有摧毁他的信心和意志,他于12月6日在哈医院成功接受了甲状腺切除手术,术后修养3个班次,就张罗着恢复了乘务工作。


  他说:“面对困难,挺一挺就过去了,只要你不丢掉战胜困难的勇气,困难啥也不是。”


  面对亲情抉择,坦然选择牺牲小我


  1月27日乘务中,15时45分,马彦巍完成了全列名旅客的测温工作后,才看到妻子刘冰的留言和3个未接电话。原来她的爱人刘冰正在征求她是否参加医院组建的疫情防控梯队。当他正准备回复时,
  马彦巍十分清楚这个报名的含义,妻子将会更直接的面对大量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可他还是在
  马彦巍知道,女儿还是得交给爷爷奶奶,他们夫妻必须接受自我隔离的事实。那一刻,他的心疼的厉害,但他同时知道,大爱面前,必须有人牺牲。

向上滑动阅览

张永学,男,汉族,年12月出生,中共*员,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太平大队民警。先后获得省十佳志愿者、龙江好人、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


  都说“人生如路”而他的一生恰恰与“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就是哈尔滨市交警支队太平大队的一名普通的交通警察,一名在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管理工作33年老民警——张永学。


  交通安全我先行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道路交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命脉,然而,面对乡村公路一血淋淋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逝去的生命,一个个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这些都刺激着张永学的神经,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保一方百姓的平安。自9年4月起,他利用业余时间,驾驶自家车辆,行程6万余公里,深入到道外区全区的所有乡镇村屯,就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并成立了“哈尔滨市道外区交通安全村村通志愿者协会”,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以“交通安全村村通”命名的志愿者协会。张永学自费制作交通安全宣传板和标语,印制《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单。仅当年6月的一个月时间里,就为4个镇38个村的村民和47所中小学校的师生发放交法宣传单6万余份、发放各种宣传材料6余份、悬挂交通安全宣传标语70多幅。在四镇都设立了交通安全宣传站(点),选配的“村村通志愿者交通协管员”,经培训全部能够独立上岗,张永学被4镇38村和47所中小学聘为交通安全辅导员。


  志愿服务协会成立后,他带领志愿者重点针对团结、民主两个镇的6处交通事故多发地段进行治理。这6个地段交通标志设置不合理、有的被树木遮挡、险要地段甚至没有交通标志,这些都是事故频发的隐患。于是,他们自费买来水泥、交通标志牌进行设置,对遮挡交通标志的树木进行清理。夏天,他们头顶30多度高温,每个人都汗流浃背,有的志愿者甚至累倒在治理现场;寒冬里,他们为了治理险段,有的志愿者被电焊烤得脸上掉了一层皮,他们也毫无怨言;期间,他们不知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休息日,也不知错过了多少次照顾家人孩子、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但为了百姓的安全,他们无怨无悔,团结和民主两个镇的乡村道路交通标志覆盖率达到97%,交通事故近七年下降了47%,张永学被村民们称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守护人”。


  护航生命我有责


  “警察同志,救救我的孩子吧!我是外地人,来哈迷路了,我刚出生的孩子正在抽搐,急需找辆出租车带路,医院……”年11月1日15时,一中年男子满头大汗、满脸焦急地跑到先锋路与*家崴子路交口,向正在执勤的交警张永学求救。张警官看到大人焦急的脸庞和车内不停抽搐、出生刚刚一天的婴儿,再看看路上拥堵的车流,他意识到情况的危急,医院绝非易事,“走,抱孩子赶紧上我的警车,我送你们”张永学凭借多年的交通经验,开启警灯,绕过拥堵路段,加速行驶。途中,张警官将这一紧急情况汇报给大队和支队指挥中心,经与太平大队、道外大队、道里大队协调,沿途各交通岗民警为“救命警车”开辟出了一条绿色生命通道,在这条路上,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生死时速。原本需要行驶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张永学的警车风驰电掣般地只用了20分钟,就医院,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医生在经过紧急抢救后,孩子脱险了,医生告诉孩子家属,如果再晚到10分钟,孩子就会有生命危险,听到这里,孩子家属“扑通”一声跪在了张警官的面前,泪流满面地说,“警官同志,您真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啊!”说到这里已泣不成声。张永学每年处理这类紧急突发事件都在两三起以上,但他从没留下过名字,也没接受过感谢。


  畅通道路我骄傲


  团结镇东新村横东屯通往石人沟村塔头屯有一段长米、宽4.6米的道路,由于坡度陡,缺乏配套管护,每逢雪季,该路段交通事故频发,甚至车毁人亡,有的车辆为绕开这段“夺命路”宁愿绕行5公里回家。据坡底房子紧邻路边的百姓描述,“连半夜睡觉都不踏实,听见汽车声就害怕,说不上啥时候车就会进屋。”有一户人家实在害怕,硬是把房子往后缩了一米多。这条路虽然不长,却是石人沟村多户、2多名村民和过往车辆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心吊胆之路”。为了给村民创造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从9年入冬开始,张警官都以雪为令,组织志愿者到这一路段清雪。由于乡村道路狭窄,机械化设备施展不开,清雪都是纯手工作业,简单的雪推子、铁锹、扁铲、扫帚等工具轮番上阵,九年里,也不知他们用坏了多少铁秋、铲子和扫帚,磨破了多少副手套,保证了此路段的畅通。


  年2月21日(农历大年初三),凌晨三点,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天还没亮,张永学就带领志愿者驱车10多公里赶到了该路段。当日,哈同高速全线封闭,东部地区来往哈市的所有车辆只好走老哈同路,上午10点多,距市区十公里处至金家路段,上百辆车拥堵长达2公里。在这紧急时刻,有位熟悉路况的司机,通过黑龙江交通广播电台向广大驾驶员提供一条信息:“有条乡村小路可绕行,并且路上的积雪也已清完。”一时间,这条信息通过电波在被堵车流中迅速扩散开来,被堵车辆纷纷调头,从志愿者清扫出的路段顺利通过。当路过的驾驶员看到志愿者们汗水浸湿了棉衣,身上结满了白霜,棉裤冻得像木板一样,都情不自禁地为他们竖起大拇指点赞。一位个体客车车主给张永学打来“张警官,多亏了你们呀!若不及时将积雪清理完,今天说不定得堵到啥时候,也知会耽误多少大事啊!”张永学带着他的志愿服务队在这一路段共清理积雪次,清理面积达七万多平方米,团结镇*府特将此路命名为“张永学警官爱民路”。张永学带领他的团队,随时对四镇辖区内的险路、难路进行清理,使百姓的归途变通途。


  为了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张永学和他的志愿团队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一路风尘,一路奔忙,一路奉献;作为人民的卫士,他把保一路畅通,护一路安全,献一生忠诚作为毕生的追求。脸膛微黑、笑容可掬的他常说:“此生我与马路有着不解之缘,它征服了我的人生,感动了我的人生,升华了我的人生,我不会止步,必将努力,奋然前行!”

向上滑动阅览


  王永明,男,年7月14日出生,群众,初中学历,黑龙江省顺丰速运有限公司鸡西分公司,收派员。


  年5月9日11时左右,在鸡冠区红*路街道红旗社区的新华小区7号楼3单元楼,道口雨搭上侧电线突然发生电线着火事故。因起火点在雨搭上侧,很难上去,就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群众焦急万分的时候,正在此楼派送快递邮件的王永明看到现场火苗快速上窜的紧急情况后,奋不顾身地就冲了上去,用社区工作人员抬来的沙土扬撒覆盖到着火线路上,迅速的将火扑灭。


  王永明在黑龙江省顺丰速运有限公司鸡西分公司担任收派员,主要负责为鸡冠区红*路办事处附近小区居民的邮件派送工作,因为他工作认真负责,他态度和蔼亲切,附近的居民对他非常认可。年5月9日11时左右,红旗社区的巡逻员和往常一样,在小区内巡逻,当走到新华小区7号楼的时候,突然发现楼道口雨搭上面的电线上有火苗,危急时刻大家马上向社区主任汇报,并拨打火警电话,并且从办公楼拿出了灭火器和沙袋紧急灭火,由于起火的地方在雨搭上侧,巡逻队员又都是女同志,很难上去,正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一名身穿快递标识工作服装的快递小哥挺身而出,他踩着大家拿来的塑料凳,灵活地攀爬跳上雨搭,勇敢地冲了上去。他用随手拿来笤帚去灭火,可是用笤帚扫拍打了几下,笤帚就起了火,瞬间笤帚就烧没了。这时社区的工作人员将沙袋递给了他,因为起火地点有很多杂乱的电线,为了快点把火扑灭,快递小哥来不及多想,他用双手捧着沙子,一点点将火灭掉。终于在大家的配合下,快递小哥把火扑灭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如果火情得不到控制,整个楼的居民都会有危险,后果将不堪设想。火灭了之后,周围的群众却没有找到挺身而出的救火英雄,原来快递小哥早已经低调的离开现场,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经社区寻访了解,得知勇敢的救火快递小哥叫王永明,是黑龙江省顺丰速运有限公司鸡西分公司的收派员后,新华小区7号楼的居民住户十分感动,为他送去了一面满含谢意的锦旗,锦旗上面写道:“顺丰快递值依赖,救火小哥最可爱”。当辖区居民问他当时是怎么那么勇敢,看着越烧越大的电火不害怕吗?他朴实的笑着说:“当时没来得及多想,因为看见旁边都是电线,只是想着快点把火扑灭,别烧进居民家中,以免造成更大的火灾,其实没什么,换了别人赶上了,也会这么做的。”


  王永明,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全力保护小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用行动诠释了他勇敢善良、关爱他人的优秀品格和舍己为人无畏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学习的新时代好榜样。

向上滑动阅览


  高玉文,男,年12月出生,绥化市兰西县税务局职工,*员。


  5月30日,在榆林镇林安水库边高玉文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孩子在绥化市兰西县广为流传。谈起英雄,大家都觉得英雄就是那些干出一番事业,赢得一番成就的大人物才是英雄。但是在和平年代,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无私奉献的人、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奋不顾身、舍己为人的人同样是英雄,同样需要人们敬仰和铭记。6月5日上午,兰西县榆林镇林城村村民刘博和县电视台记者以及榆林镇*委有关干部一同来到兰西县税务局,找到了高玉文,并为他送来了一面印有“品德高尚见义勇为”的锦旗。正当单位同事们疑惑不解时,被救男孩本人道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年5月30日,普通的一天却因为高玉文同志的一次见义勇为,而变成了不平凡的一天。当天,落水少年刘博和几个朋友到榆林镇林安水库边游玩,看到河边有很多田螺,便打算捞一些带回家里,却没有注意到岸边有光滑的苔藓,光脚踩在上面,便突然滑到河里,由于水库水很深,落水后河水将他瞬间淹没。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刘博不会游泳,拼命在水中挣扎,还被水草缠住了脚,呛了几口水,有些意识模糊,和刘博一起的几个朋友也都吓的不知所措,现场十分惊险。


  在附近钓鱼的高玉文,看见有个男孩在水里露头,在河里有像挣扎的动作,岸边其他孩子有的惊慌,有的在找东西,来回四散奔跑,他意识到出现了危险,便赶紧拿起鱼竿,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到岸边,大声呼喊,让落水青年把住鱼竿竿稍,成功把他救了上来。


  被救之后的刘博,意识清醒后,想用各种方法表示感谢,给钱、请吃饭、买新鱼竿等,但都被高玉文婉言拒绝。高玉文同志临走前还一再叮嘱他,以后不要在河边做这么危险的事情,防止出现意外,随后,便匆匆离去。刘博将此事告诉在外地的父母,他的父母便联系了县委宣传部和电视台,通过多方打听才得知,这个见义勇为的人正是高玉文。于是,6月5日上午,刘博就来到兰西县税务局,将一面印有“品德高尚见义勇为”的锦旗送到了高玉文的手中。刘博激动的说:“他是我的救命恩人,还不求回报,他的高尚品格让我钦佩,我便想用这样的方式,真心感谢他给我第二次生命。”


  当县电视台记者采访高玉文时,他朴实的说:“当时救完人之后,这个孩子也一再表示感谢,但是如果换成咱们孩子,谁都一样,谁碰到这种情况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毕竟是活生生的一条命,任何人都不能袖手旁观。救人要紧,平时我这腰病一突然运动就疼得不行,可那天看到孩子落水,也不知道哪里涌出了力量,腰也不疼了,感觉有用不完的劲”。


  英雄的壮举绝非偶然,更不是在一瞬间塑造而成。年出生在绥化市兰西县的高玉文,从小就有参*的梦想,年入伍参*,投身*营10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钢枪在手报国心,一方安定尽忠诚”的誓言。在部队退伍后,年参加工作,在税务岗位一干就是整整30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年轻时投身*营是男儿满腔热血报效祖国,来到税务局更是为了给当地老百姓做些实事,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朴实、善良、认真”是他身上鲜明的标签。但他的日常生活甚至可以用“单调枯燥”来形容,没事钓钓鱼,看看风景就成为了他平时生活当中为数不多的休闲方式。


  从高玉文的同事哪里了解到,高玉文在平时,不善言语,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这次救人,他并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几天后落水被救的刘博找到了他的单位,同事们才得知此事,纷纷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平常之事必有其不平常之处,正义之心必有其正义之果。沧海中的每一滴水,皆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黑暗当中的一盏烛光,也能让房间充满光明。高玉文凭着果敢、凭着机智、凭着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支撑,救起了危在旦夕的生命。他以实际行动真正诠释了一名老*员、老税官的牺牲精神和热血情怀,让我们在和平年代,再次目睹了平凡人的壮举,值得我们学习和点赞。

向上滑动阅览


  于云波,男,年7月出生,中共*员,红光乡丰裕村*总支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巴彦县瑞丰合作社理事长。


  在丰裕村,于云波可是一个大能人,他经营着一家农机合作社,种上千亩地,家里有农机具十多台。可是他致富不忘众乡亲,带领着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可以说是新时代的楷模。


  年春天,村子里面有41家农户报名要种大豆,他知道了这些事,决定给大家无偿发大豆种子,大家听了,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但是说了到做到,直接从种业公司进货,因为他自己的用量也很大,也就是顺路帮乡亲们稍回来。当他把大豆种挨家挨户的发放了下去,大家这才相信这是真的。


  他老婆也不禁抱怨,这等于是送出了几万块。他说:“我们自己富了不算富,我们的乡亲还没有富裕呢?”


  他老婆对他说:“我们的钱也是我们辛苦劳动挣来的,这样送出去,谁会领你的情啊?”


  他马上说道:“我是一名共产*员,我们能有今天,一是*的*策好,二是各位乡亲的支持。我们也在回报大家。”


  经过劝说,老婆最后也是想通了,到了秋天,大豆迎来的丰收。各户都是喜气洋洋,不过这几年大豆的价格不太好,他以比市场价高出一毛钱的价格收购各户的大豆。


  杨希*家种的是高蛋白无公害大豆,他家种了十二亩六分的大豆,就是这一项他家就多收入了一千多元。


  李杰和李财是亲哥俩,是村里的五保户,李财还是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家里种了十多亩地。现在都是大农机时代,小门小户自己根本就是没有农机具,看到二人要花钱的机器来收地,就决定免费的为他们收地。


  李杰听了,马上摆手说道:“大侄子,真的是太谢谢你了,你整这么大一片家业,也不容易,我们种地还是挣钱的,我们还是花钱收吧!”


  他马上说道:“大叔,你们是五保户,家里的生活比较困难,我给你们收这一点地,最多也就是多花一点油钱,机器是我自己买的,你们就放心的等着吧!”


  两位老人看到他这样的真诚,不由得都流下了眼泪。


  事后,两位老人逢人就夸,说于云波是一个大好人,致富不忘穷乡亲。


  张立奎和李文玲是一对残疾夫妻,丈夫肢体有残疾,需要拄拐才能走路。妻子视力二级残疾,这样一个家庭自然是非常的贫困。于云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他们的家中有一个孩子,这些年以来,孩子学习的各项费用都是由于云波来支出,一直把这个学生供到初中毕业。


  在农村烧柴是一件大事,他们夫妻二人都没有什么劳动能力,所以每年到了整烧柴的时候,他们也只有求人帮他们干活。于云波看到这些之后,二话没说,带着合作社的人帮着他整柴草垛。同时又给了他们家不少的苞米瓤子,冬天烧炉子用,可以省下不少煤钱。


  年,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家庭,妻子李文玲又患上了心脏病,急需手术。于云波又冲在了前面,帮助他们筹钱看病,同时又无偿的帮助了他们一千元钱,李文玲经过手术,终于是恢复了健康,大家看了,也都替他们家感觉到高兴。


  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于云波无论怎么忙,他心里所牵挂的还是丰裕村低保户、五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户的生活保障问题,他电话一一询问每一家的情况,对有需要的人家,他将大米、豆油等生活必需品送到家中,全力保障群众生活物资供应,保证他们的生活正常运转,并对所有困难群众家中进行全面消杀。宋国臣的儿子得了糖尿病,在兴隆二院住院期间,他一直很关心,亲自去看,并送去元。


  这就是一个人共产*人的胸怀,致富不忘众乡亲,邻里和睦一家亲。”

向上滑动阅览


  关丽华,女,年12月出生,中专学历,中共*员,是龙沙区五福玛村一名退休民办教师,现居住在五福玛村。


  她从30年前开始就从自己并不富裕的生活费中挤出钱来,资助贫困孩子上学,在这30多年里,她靠自己微乎其微的收入和慈母般的爱心,使8名贫困孩子圆上了求学梦。


  年,关丽华的班里有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李传平,家中十分贫困,父亲精神病,无法种地,所有的农活都由母亲一人承担。一弟一妹尚小,因为家庭情况实在无法供孩子上学了,李传平将这一个情况告诉了她最敬爱关老师,想和老师说声对不起我要辍学,关老师听后摸着孩子的头对他说,没事别怕有我在,你专心学习其他的事不用你担心,我会帮你完成学业的,当时关老师的工资只有43元,其实他的家庭状况也不好,孩子也小家庭负担也很重,可为了让李传平生活更好,学习无忧无虑,她省吃俭用从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因为她的丈夫的收入也不高,她只能利用下班时间和休息日到外边打零工挣钱,无论是开会、听课、办事她都骑着一辆旧自行车,骑车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关老师不仅在经济上帮助了他,在学习和精神上也给了很大的帮助。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关老师的资助下,李传平顺利的完成学业。


  在收听广播的时候,关老师又认识了齐大外语系的讷河市贫困学生高伟,母亲很早就离开了人世,他和患有癌症的爸爸上大学的弟弟相依为命,家里欠下了6万多元的外债,弟弟高峰也被迫休学,关丽华来到了学校找到兄弟俩了解了情况属实后说:无论如何也要把大学读完,没有生活费,学费,我来帮你。从那天起在她心里这两个孩子就视如己出了。她利用上下班时间和休息日到外边打零工挣钱,为了这两个孩子,她吃了不少苦,她没有钱就到处去借欠下了几万元的外债,但她毫无怨言。经过几年的努力,高伟高峰都顺利的完成学业。


  今年疫情时,关丽华挺身而出,第一个报名参加村*总支组织的疫情防控工作,大年三十,她放弃与家人团聚,挨家挨户宣传排查,从早走到天黑,怕有遗漏,针对没见到人的村民又进行电话排查,忙到半夜才将数据统计完成。大年初一,她又开始帮助村里为路边商户发放消*液,指导商户怎样使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她始终冲在前面,特别是村里进行封闭以后,她每天都在路口卡点站岗执勤,充分发挥*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当时,卡点条件差,长时间站在零下二十几度的室外,脚冻伤了,她默默的忍受着,饿了就吃一碗泡面,为了减少热量流失,她不敢喝水,不上厕所。关丽华为五福玛村战胜疫情树立了最好的榜样,她的工作热情,瞬间化作冬日里最美的阳光,温暖着这个革命老区的小村庄,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她冲在最前面,成为村民健康的守护者。

来源/龙视新闻在线

编辑/崔曼

审核/卢钢

双鸭山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度荣登中国好人榜的龙江好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