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理学和社会人口统计学相关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慢性和严重的精神疾病,它是根据躁狂、轻躁狂和抑郁的一系列症状来分类的。它是全球十大致残原因之一,在急性情感性发作和亚急性状态中发病率很高。数据显示,BD的终生患病率为2.1%,亚阈值形式可能影响会影响另外2.4%的美国人口。症状通常发生在青春期晚期或成年早期,情绪不稳定和循环性是最常见的前驱特征。相比之下,人格障碍,如BPD,是一种普遍存在且适应不良的情绪反应模式,通常偏离个人的发展阶段和文化背景。这些障碍往往会造成严重损害,特别是在个人、职业和社会领域。环境因素,如儿童早期创伤,似乎在人格障碍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在BPD中尤其重要,BPD的特征是明显的冲动和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模式。与双相障碍相似,BPD也是一种慢性的、高度致残的疾病。根据全国酒精及相关疾病调查(NESARC),大约15%的美国成年人至少有一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并且6%符合B类人格障碍的标准(反社会、边缘型、自恋和表演型)。BPD的终生患病率接近2%,在精神病学环境中观察到的数值更高。由于BD与BPD在表型上的相似性,鉴别诊断往往比较困难。最近的研究表明,双相障碍和BPD的共病是常见的,共病BPD的比例在BDI中高达29%,BDII中高达24%。另一方面,近20%的BPD患者似乎伴有双相障碍。多项研究表明,共病性人格障碍是情绪障碍过程中的不良预后因素。BD患者中BPD的出现似乎与更严重的临床表现,更大的治疗复杂性,更多的抑郁发作,更大的功能障碍和其他共病如物质使用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相关。而BD对BPD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楚,也未得到充分的探讨,但已有研究表明,更好地控制情绪症状可能会让BPD患者拥有更稳定的社会心理功能。BD和BPD是否属于同一疾病谱尚有争议
基于结构化访谈、自我管理和临床评估的临床量表、神经影像学研究、生物标记和机器学习模型,已经提出了多维方法来更好地描述高危人群中的这些疾病。有力的证据表明,双相障碍和BPD具有不同的潜在神经生物学和精神病理学机制;然而,鉴别诊断仍然依赖于表型特征,因为对生物标记的研究尚未确定可用于临床的特定生物标志物。BPD的核心特征,如情绪不稳定、冲动、冒险行为等,也是BD诊断标准的一部分。同样,抑郁症状在BPD中也普遍存在,这增加了鉴别的复杂性,因为“抑郁”也是BPD诊断标准的一部分。因此,全面的精神病学评估和纵向观察对诊断准确性和治疗计划至关重要。症状的进一步表征,如发作模式、临床过程、症状现象学(如时间、频率、持续时间、触发因素)和性格特征,也为正确区分这两个症状提供重要信息。双相情感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特征
双相情感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
抑郁症状
?情绪低落
?感到悲伤,空虚或绝望
?对活动失去兴趣或乐趣减少
?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
?失眠或嗜睡
?精神运动性躁动或迟钝
?毫无价值或过度内疚感
?优柔寡断或注意力不集中
?死亡或自杀念头反复出现
?自杀意念,计划或企图
人格功能障碍
?不稳定的自我形象
?过度的自我批评
?长期的空虚感
?压力下的解离状态
?识别情感以及他人需求的能力受损
?对他人的看法有选择性的偏见
?紧张,不稳定和冲突的关系
?理想化的极端现象——贬值
躁狂/轻度躁狂的症状
?情绪高涨、膨胀或易怒
?以目标为导向的活动增多
?高冒险行为
?浮夸或膨胀的自尊
?睡眠需求减少
?能量增加
?分心
?冲动
?精神运动性躁动
?多言
?灵感迸发
病态人格特质
?情绪不稳定和焦虑
?崩溃或失控的感觉
?害怕被抛弃/拒绝
?抑郁:情绪低落,绝望或痛苦
?悲观、无处不在的羞耻感和自卑
?自杀念头和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
?冲动性和抑制性
?高冒险行为
?敌意和对抗
临床特征:仔细观察
1、边缘型人格障碍情感失调、情绪不稳定和不稳定的自我形象、长期的空虚感是BPD的核心特征。这些特征,再加上对被抛弃或拒绝的恐惧,识别他人感受和需求的能力受损,以及极端的理想化。BPD患者在压力环境下可能会变得多疑或偏执。在这种情况下,BPD患者也可能出现人格解体和其他解离症状。在BPD患者中观察到的情绪不稳定通常是对环境因素的反应,虽然通常是强烈的和不成比例的,但它们往往是短暂的,通常持续几个小时。BPD患者报告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常常与“崩溃”或“失控”、悲观、羞愧和自卑等情绪有关。应对策略往往发展不佳和/或适应不良,BPD患者通常表现出敌对和对抗的行为,并采取自杀或非自杀性自残(NSSI)行为,来缓解情绪困扰。冲动、对挫折的耐受力差和冒险行为也是BPD的特征。因此,BPD通常与严重的功能障碍、多次住院、高共病情绪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SUDs和自杀死亡相关。2、双相情感障碍相反,与BPD患者所观察到的短暂情绪变化相比,在双相障碍患者中观察到的情绪和波动通常是周期性的,并且持续时间更长(通常是数天到数周)。双相障碍患者报告的冲动,精神运动躁动和目标导向活动的增加,通常是在急性情感发作的背景下发生的,在稳定时期则很少见。浮夸和自我膨胀——躁狂或轻躁狂状态的标志——似乎与BPD中观察到的不稳定的自我形象相反,但在抑郁发作期间双相障碍患者也可能表现出优柔寡断和较低的自我价值。抗抑郁药诱发的躁狂或轻躁狂、非典型抑郁发作、以及睡眠和昼夜节律紊乱可能是双相障碍的预测因素。虽然社会心理压力可能与双相情感障碍早期的急性情感性发作有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小的压力也能诱发情绪发作。虽然双相障碍与高自杀率有关,但自杀企图通常出现在急性抑郁发作的情况下,而自伤行为在双相障碍患者中较少见。最后,其他资料,如早期生活创伤史、共病史和精神疾病家族史,对确定BD和BPD的鉴别诊断特别有帮助。例如,有证据表明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性可能高达70%,这通常转化为广泛的双相情感障碍和相关疾病的家族史。此外,研究表明,双相障碍患者中,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运动障碍的共病率很高,而创伤后应激障碍、运动障碍和饮食障碍往往与BPD高度并存。童年逆境(即身体、性、情感虐待或忽视的历史)似乎是BPD形成的关键因素,可能使这些人更容易出现精神病和解离症状,尤其是那些有性虐待史的人,而这些在双相障碍中只是起次要作用。有几个因素可能使临床医生不愿诊断BPD,或使他们倾向于更频繁地诊断双相障碍。这些包括对BPD的诊断标准缺乏了解,BP和BPD之间的表型相似性,甚至对BPD诊断的病耻感和负面影响的担忧。虽然目前BD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强大生物学基础的疾病,但对于BPD及其本质存在着相当多的误解。因此,BPD患者往往被认为是“难以治疗的”、“不合作的”或“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