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男性多见,大部分患者于4~12岁之间起病。患者常存在多种共病情况,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OCD)、行为问题等。
关于孩子抽动症的问题,其中常见的一个原因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管”得不合理,压制太多,造成孩子紧张焦虑,所以有一定偶然性地、无疑中地选择了抽动的方式来宣泄,并形成了习惯。那么,抽动症患儿如何教育是正确的?
第一、对患儿的科学诱导要细致而耐心,多鼓励,少批评
由于患儿注意力涣散,情绪易激动或消极悲观而造成他对周围事物感知缓慢,范围狭窄,分辨力弱,缺乏认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上记忆的障碍、思维能力的低下和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他们老是内心紧张,时常处于恐惧与焦虑的心境。
对患儿这样的心态,父母与老师需要耐心而细致地去引导孩子,并且要少批评多鼓励,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而予以赞扬,并以此作为推动孩子心态改善的动力之源。父母首先要细心,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积极的影响。
第二、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患儿由于病症的干扰,常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使得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常常不够理想。此时的家长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除了积极给孩子治疗原发病之外,从家长自身的教育方法、教育态度找找原因并加以彻底改进,也是必不可少的。
建议家长在给患儿制定学习任务的时候,适当地宽松一点,当孩子完成以后,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使孩子有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是通过完成学习后,能体会到快乐的情绪,并因此逐渐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外,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专心致志的学,不能边学习边玩;在玩的时候,不妨就让他痛快的玩,不必考虑学习的事情。当然,患儿在初期不一定能做得到,这时父母可以先陪着他学,帮他建立自觉的学习意识。在学习方面要给孩子制定适当的目标,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第三、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培养孩子自立、独立能力是通过让孩子参加生活锻炼来实现的。生活锻炼的本身不单纯是为了干活,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勤奋自立的意识,并且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加深生活体验,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智能。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劳动与其健康人格密切相关。调查表明:第一、孩子的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第二、孩子从事劳动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形成勤劳节俭的品德。因此,父母们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并以此作为培养优良人格的一个切入点。在家务劳动中,为孩子选择一个适合他的劳动岗位,郑重其事地交给他,使他具有光荣感和责任感。父母应当经常鼓励孩子所做出的努力,并给其具体帮助,使他感到劳动的高尚与劳动内容的丰富多彩。
第四、要培养孩子处世、办事的能力,以提高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对患儿的教育不仅需要针对其心理缺陷进行纠正与完善,同时也应把他看成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全方面培养其整体素质。其中,为人处事是人一生中一门艺术性很强的极其重要的学问,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环境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有了良好的处世、办事的能力才能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处世、办事的能力绝不是在孩子成长中自动生成的,父母们要经常给孩子讲如何处世、办事的道理,告诉孩子在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逐渐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事的原则,并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与人接触和交往,以使孩子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真正的提高。父母要教孩子这些处事方面的一些东西,比如孩子因为发病被人嘲笑的时候该怎么办,这个真的很重要。
第五、教孩子会做人,会关心别人,爱护别人
教给孩子做人不能总是想着自己,让他明白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的道理。多为别人着想,别人才会乐意为自己着想,朋友多了,在社会上才能更好的立足。关心别人首先要从关心自己身边的亲人做起,爸爸、妈妈上班劳累了一天,回家时主动帮父母倒上一杯水,问一声辛苦;有好吃的,记得给爷爷、奶奶送,给兄弟姐妹们分;见到别人有困难了,要想到自己应该帮上一把……这都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孩子养成的好习惯,也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除了需要父母对孩子多方位的正面教育之外,父母通过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