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期刊文献总库收录期刊”
“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
投稿邮箱:youeryibai
.
长期从事精神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工作,在Science、NatNeurosci、TrendsNeurosci、NatCommun、AmJPsychiatry和BiolPsychiatry等著名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余篇,总引用一万余次,在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您的身边是否有这样的孩子:活泼好动、上窜下跳,一天到晚安静不下来;
或者每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爱说话,不与人交流;
又或者行为暴力、言语粗俗、攻击性强,尽管家长老师已经费劲“洪荒之力”依然不服管教。
您可知,其实您觉得“顽皮闹腾”的孩子可能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您可知,其实您觉得“乖巧内向”的孩子可能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
您可知,其实您觉得“没有教养”的孩子可能患有品行障碍?
人们往往只
幼儿时期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幼儿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着人类的繁衍和社会的进步。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着精神和情绪的巨大变化,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类型的精神疾病直接妨碍幼儿的成长发育和身心健康。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幼儿时期的教育,追求孩子的全面发展,让孩子学习各种知识和特长,在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的同时,他们的心理压力也在日益加重,精神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美国一项调查显示,每年有20%的美国儿童被诊断患有精神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发现,中国儿童精神疾病负担占儿童总疾病负担的比例超过11%,其中抑郁症、品行障碍等疾病负担居前列。从我国多项地区性调查发现,中国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约为12.8%-16.2%。
您“视而不见”的幼儿精神疾病有哪些
精神疾病严重危害幼儿的成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然而人们却常常对儿童的精神心理问题视而不见,以致病情延误,酿成苦果。幼儿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幼儿园中度过,其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要多于家长,因此幼儿园教师是最容易发现幼儿精神问题的人,却也是最容易忽略这些问题的人。
那么就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些容易被视而不见的精神疾病。
孤独症是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一类幼儿精神疾病,患病的幼儿不仅不容易受到重视,反而会得到老师的夸奖,因为他们不调皮,好管理。前几天我接诊了一位小患者,孩子很安静,乍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从父母口中得知,这个孩子在幼儿园时就喜欢独自玩耍,不爱说话,不与他人交流。这些其实都是典型的孤独症的症状,但幼儿园的老师却没有意识到,反而觉得孩子很“乖”,经常对家长夸奖他,家长也一直引以为傲。直到孩子上了小学,在学校仍然无法与同学相处,并且有明显的学习障碍,家长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送孩子来就医。其实如果能在幼儿园时期就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孩子的病情就不会进一步恶化,会更容易治愈。
孤独症学名叫做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发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语言沟通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表情贫乏、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等。分析显示,我国大陆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为0.12%-0.13%,且男童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女童。近年来,我国孤独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除了遗传等因素以外,父母与孩子年龄差偏大也是孤独症发病的原因。
那么,活泼好动的孩子是不是就不会有问题了呢?其实不然,多动症是与孤独症表现相反的一种儿童精神疾病,学名叫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也是很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一类疾病,这些孩子由于上课小动作较多、无法安静地学习而经常受到教师的训斥,但很多教师并不会意识到孩子可能患有多动症,而仅仅是认为孩子不听话、不服管教,对其进行更严厉的惩罚,因而延误了病情。多动症患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患病率为4.25%-6.3%,也就是说每个孩子中就有4-6个患有这种疾病。这些孩子会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冲动和学习困难等。多动症的病因很复杂,包括出生缺陷、遗传、神经心理发育异常、家庭和环境等影响因素,不发达地区患病率最高。
品行障碍也是患病率较高的一类儿童精神疾病,调查发现我国品行障碍的患病率为1.5%-7.4%,男孩的患病率约为女孩的9倍。前不久我还接诊了一位患有品行障碍的男孩,他脾气暴躁,喜欢恶作剧,经常与其他孩子打架。品行障碍的发生可能与从小遭遇家庭暴力、受到虐待等有关,主要表现为持久性的反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和对立违抗行为,经常会被家长和老师误以为是调皮或叛逆,因而对其进行更加严厉的管教,使其病情恶化。其实这些异常行为与正常儿童的调皮和逆反行为相比要严重得多,违反了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应及时就医治疗,否则将愈演愈烈,最后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暴力倾向并不一定就是品行障碍,有的孩子频繁地眨眼、挤眉、吸鼻、噘嘴,性格急躁、任性、易怒,经常口吐脏话,稍有冲突就会骂人甚至打人,其实他们患的可能是抽动秽语综合征。这些孩子常伴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成绩下降,严重时他们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可能会影响课堂秩序,因而受到教师的批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以男孩更多见,男女患病比例约为3:1,90%以上于2-12岁之间起病。幼儿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因素,尤其是会引起幼儿紧张、焦虑情绪的原因都可能诱发抽动综合征。
除了这些特发于儿童期的精神疾病外,儿童精神疾病还包括一些与成年人共有的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儿童精神疾病,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可导致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研究发现24%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在18岁以前曾有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抑郁症状。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集中在1.2%-3.1%左右,且患有抑郁障碍的儿童往往存在其他精神疾病共病的情况。
焦虑障碍也是儿童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以过分焦虑、担心、害怕为主要体验,伴有相应的认知改变、行为改变和躯体症状,发病率较高,且具有性别差异。幼儿常见的焦虑障碍包括分离焦虑障碍、特定恐怖症、社交焦虑障碍等。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较成人低,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碍为主要特征,并与相应年龄的活动表现相比有明显的异常和不协调,起病年龄最小者为3岁。据报道,我国儿童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0.05%-0.08%。
除此之外,双相情感障碍、进食障碍、酒精滥用、药物成瘾等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也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园长和教师,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位老师和家长的期望,精神疾病严重危害儿童的成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只有
那么,身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您可以做些什么呢?
园长在幼儿园的管理、教学中担任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园长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是幼儿园发展的风向标。园长从意识到行动上均应重视幼儿精神疾病的干预和预防,尽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努力降低孩子身边可能诱发精神疾病的危险因素,配备或聘请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辅导人员,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或者依靠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和工作队伍,在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对儿童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同时,园长应注重加强对班主任、教师、校医等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其早期发现儿童精神疾病的意识和能力。此外,幼儿园还应定期对家长进行幼儿精神卫生健康教育,使其对幼儿精神疾病形成正确的认识,鼓励其对孩子的精神心理问题做到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讳疾忌医。
教师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确的教育和沟通方式可以使教师成为幼儿的良师益友,而错误的方式则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老师们应主动学习幼儿精神卫生知识,多与孩子沟通,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定期对幼儿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教师应随时
总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应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