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儿童心理障碍诊疗学之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TUhjnbcbe - 2021/4/11 14:33:00
10月接近尾声,因为临近全国社工考,读书小组聚会挪在了11月2日。就算是这样,也不够我看完一本书。主要是,每天晚上我都会在三件事情上纠结很久:看书?做笔记?还是做单位里的功课?灵*弥散在各种综艺娱乐节目里纠结……在慌张、愧悔、焦虑的情绪中洗漱上床……这时候的课外书会变得格外香,你懂的……最近几个晚上,在自我的理性调整下,逐步突破本我的惰性、惯性,在超我的道德指引下,以上症状得到缓解。没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与行为主义大不相同的是,它特别重视发展变量,并强调儿童心理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任务以及人生早期发展阶段对成年期的决定性影响。精神分析理论,改变了我们对儿童的认知,为家长正确认识和全面承担自己对儿童的养育职责指明了方向。精神分析理论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是最有影响力的西方现代思潮之一。最初是一种关于神经症的治疗方法的体系,逐步演变为解释个体人格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后被不断推广应用到社会科学各领域。作为一种人格理论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提供了人格的结构、人格发展的动力、人格发展的阶段以及人格发展的特殊问题等的解释,为我们理解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一、弗洛伊德关于儿童人格发展的心理学理论1.儿童人格发展的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由先天本能、欲望组成,包括人类本能的性驱力和压抑的习惯倾向,贮存了巨大的心理能力即力比多,混沌弥漫,急切地寻找出路以获得即时满足。“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是意识的结构部分,“自我”来自“本我”,调整“本我”。“超我”遵循至善原则,监督“自我”限制“本我”,代表“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2.儿童人格发展的动力。弗洛伊德将被排挤或压抑到意识阈以下的冲动和本能欲望称为“力比多”,认为是“力比多”推动着人格结构逐步向前发展。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具有非常宽泛的意义,并不是狭义的“性欲”,而是指一切快感或者情绪快乐感。3.儿童人格发展的阶段:口腔期(0-1岁)、肛门期(1-3岁)、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2-20岁)。

口腔期:满足过度和不足,将使成年期可能出现吸烟成瘾、爱吃零食和喜挖苦、讥诮他人等行为或人格倾向。

肛门期:儿童如果在对父母的大小便训练产生冲突和抵抗中占了上风,成年后可能形成肮脏、浪费、放肆的性格特征;训练过于严格,就可能造成过分干净、清洁、吝啬和强迫主义的人格特征。

生殖器期:如果处理不好“俄狄浦斯情结”和“爱勒克屈拉情结”,将影响成年后与异性的相处。

潜伏期:性欲发展处于休眠期,将性本能指向到其他的事物或活动上。

青春期:力图摆脱父母的控制,建立自己的生活;如果前面的阶段发展顺利,儿童将成长为一个具有选择异性对象或抚养子女的异性爱权利和社会化的成人,否则,儿童的人格发展将固着在前一个阶段,或倒退到前面的阶段。

4.儿童人格发展的特殊问题。关于焦虑。弗洛伊德认为,焦虑在性质上是一种由于本我与现实、本我与超我之前的冲突而引起的一种弥漫性恐惧。在弗洛伊德看来,儿童的分离焦虑和害怕陌生人,并非因为自己的弱小,而是因为母亲亲切而熟悉的面孔消失之后其内在的力比多本能无从发泄并积聚,最终表现为焦虑与惊恐。焦虑可分为客观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关于防御机制。自我通过一定的方式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让本我有满足感的同时,也能让超我可以接受。主要的几种防御机制有:认同、压抑、升华、投射、反向形成、固着、倒退。仅举一例:成人受创伤后表现出的胡吃海喝反映了对口腔期或肛门期的倒退。二、埃里克森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埃里克森是继弗洛伊德之后当代最有影响的精神分析学家之一,发展出一种着重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心理障碍诊疗学之精神分析理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