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曾经被体罚的经历,会导致人际关系障碍儿童
TUhjnbcbe - 2021/4/10 13:22:00
《狗十三》()剧照。强制性纪律非但不能促进规则服从行为,反而更有甚者会破坏这类行为。强制性纪律不能通过将服从内化为一种价值观之方式来促进合作与规则遵守行为,其通常会导致孩子拒绝不值得信任的权威,从而引发他们的不服从。我们或轻或重都有过一些体罚经历,有的发生在学校,有的发生在家庭。即便完全未曾经历过,或许也见闻过。“体罚”与“完全放任”处于对立面,两者中的任何一种都有争议,都可能产生消极影响。父母和教师都有其合理的权威角色,帮助孩子纠正越轨行为(如伤害他人),然而究竟如何承担这一角色,始终难以说尽。自今年3月1日起,《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将施行。这一由教育部公布的教育惩戒规则,既赋予了教师以合理手段管教学生的权力,也明确约束了教师管教学生的行为,坚决杜绝“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强制做不适的动作或者姿势,以及刻意孤立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等7类行为。但在日常生活中,教育惩戒的使用并非只发生在学校。作为父母,采用体罚的方式对孩子不听话的行为进行惩戒并不鲜见。类似于“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传统家教观念,更促使着父母倾向于采取更加严厉的管教方式,以便杜绝孩子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当行为。体罚是一种合适的教育手段吗?父母的行为如何促进孩子习得价值观?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何种管教方式?借助强制的管教方式植根于专断控制的趋势。其中,服从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它是一种比向孩子灌输其他价值观更重要的价值观,这种方式并不关心权力的行使方式与权威的运作方式是否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相反,与权威的关系被工具化地认为是单向(oneway)事项。简单来说,成功的父母是能保证孩子服从的父母。父母设定规则,而孩子必须服从父母设定的规则。如果孩子不服从,那么他/她必然受到惩罚。好孩子是那些服从的孩子,无论服从是基于自愿的同意,还是源于他们对惩戒的恐惧,这都无关紧要。同样,服从是重要的,但让孩子理解服从的原因则是更重要的。为了让孩子服从并将服从作为一种价值观,父母倾向于使用体罚(如打屁股)来管理孩子的规则违反行为。为促使孩子实施规则服从行为,父母在很大程度上适用了工具主义的控制方法。因为父母并不重视向孩子灌输促使他们自愿服从的价值观之手段,所以他们必然是运用自己的最高权力和地位来对孩子进行管教。然而,讽刺的是,这种管教方式已经被证明无法对价值观的发展产生影响。将管教子女的做法同孩子们随后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学研究一直表明,体罚在内在控制和减少后来的规则违反行为方面收效甚微。电影《小孩不笨2》()剧照。实际上,强制性纪律非但不能促进规则服从行为,反而更有甚者会破坏这类行为。强制性纪律不能通过将服从内化为一种价值观之方式来促进合作与规则遵守行为,其通常会导致孩子拒绝不值得信任的权威,从而引发他们的不服从。例如,专制的管教方式同家庭中不断增多的规则违反行为相关,其会增加孩子采取冒险的行为(如在家庭以外酗酒和吸食*品)之可能性。其他研究直接将体罚同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攻击行为联系在一起。格肖夫(Gershoff)与比滕斯基(Bitensky)认为,“如果父母的目标是促使孩子道德内化和减少他们的攻击性行为与反社会行为,那么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体罚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是有用的”。体罚已经被证明会导致孩子采取诸如人际攻击等反社会行为,其在促使孩子长期遵守法律方面基本没用,对合理价值观之形成也无甚助益。相反,体罚可能会引发反社会行为,并致使孩子疏离人群和表现得玩世不恭。例如,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全国研究涉及了个孩子和对夫妻,施特劳斯将家庭内外的体罚经历同不断增多的暴力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报告指出,受到最严重体罚的孩子是最有可能被执法部门逮捕的。后来的研究也将孩提时代的体罚经历同成年阶段的犯罪行为联系在一起。尽管对于许多家长而言,这是一种相对温和的体罚形式,但施特劳斯认为,这是我们在社会上看到的许多暴力行为的征兆。

在所有的文化中,体罚的使用会导致孩子的更高程度的人际攻击。如果父母用强力控制他们的孩子,那么他们就是在教他们的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强力控制其他人。

父母有许多控制他们孩子行为的方式,包括纵容型(permissive)模式、专断型(authoritarian)模式和权威型(authoritative)模式。这些模式都对孩子的概念化权威之能力和约束自己行为之能力施加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纵容型父母一般以非惩罚性方式行为。亲子关系中的权威部分是不存在的或不被承认的。纵容型父母倾向于接受和认可孩子们的冲动与欲求,他们几乎不制定关于合理行为的规则或标准。专断型父母同纵容型父母完全相反,该类亲子关系中的权威部分是关键的,而且从单向度上看,父母命令孩子,孩子听从父母。专断型父母不关心他们孩子的期冀与欲求。相反,专断型父母不遗余力地影响和控制他们孩子的行为。行为标准是绝对的和明确的。服从父母的权威比自我约束更受到重视。权威型父母回应他们孩子的需求与期冀。与此同时,权威型父母还通过确立行为标准来指导他们孩子的行为,权威型父母希望孩子服从这些标准。不同于专断型父母,这些标准并不是刻板地被适用,而是充满说理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权威关系得到认可,合作受到鼓励。权威型父母主张与孩子交流(verbalgiveandtake),并向孩子解释规则背后的推理,他们还对孩子的需求进行反馈。如果规则被违反,孩子会被惩戒,但惩戒不是以专横或苛刻的方式被实施。权威型父母支持孩子实施独立和自我约束的行为。忽视型父母既不热情,也不试图进行控制。忽视型父母大多推卸他们的责任,就和既不给他们的孩子提供指导或安排,又不满足孩子需求的父母一样。孩子从这些忽视型父母处看到的权威大多是疏远与漠不关心的。毕竟,专断型父母也
1
查看完整版本: 曾经被体罚的经历,会导致人际关系障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