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考点整理--内科护理学之神经系统
1、十二对脑神经的顺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神经全):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2、脑干病变的特点:交叉性瘫痪、意识障碍、去大脑僵直、定位体征、脊髓。
3、瞳孔直径约为3-4mm,一般认为瞳孔直径<2mm为瞳孔缩小,>5mm为瞳孔散大。
4、正常脑脊液压力:80-mmH2O。
5、意识障碍包括:
(名解)(1)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2)昏睡:较嗜睡重,持续处于睡眠状态,强刺激方能唤醒,应答不切题。
(3)浅昏迷:对针刺和压眶由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无语言应答,各种反射无明显改变。
(4)深昏迷:意识全部丧失,强刺激也不能引起反应,肢体常呈弛缓状失。偶有深反射亢进与病理反射出现。机体仅能维持呼吸与血循环功能。
(5)意识模糊: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表现为定向障碍,思维和语言不连贯,可有和幻觉、躁动不安、谵语或精神错乱。
6、运动障碍的护理诊断: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的护理措施:
(1)早期康复干预:重视患侧刺激、保持良好的肢体位臵、体位变换(翻身)、床上运动训练(Bobath握手、桥式运动);
(2)恢复期运动训练;
(3)综合康复治疗。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的临床表现中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子样分布。
*重要特点是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7、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1)依据症状持续时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
(2)依据病理性质: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
(3)依据发病急缓:急性脑血管疾病、慢性脑血管疾病。
8、(定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局造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的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
9、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病中最常见)
*病因: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脑动脉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加速脑血管硬化进展的重要因素。
*检查:头颅CT:24小时后CT可见相应部位低密度影像。
*急性期治疗:
(1)早期溶栓:在发病后6小时以内进行溶栓。
(2)调整血压:急性期应维持病人血压于较平时稍高水平,血压过高(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
(3)抗血小板聚集。
(4)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
(5)降纤治疗。
(6)脑保护治疗。
(7)中医中药治疗:丹参、川芎嗪、三七、葛根素、银杏叶制剂等。
(8)外科治疗:开颅降压术。
(9)早期康复治疗。
*用药护理:
(1)溶栓和抗凝药物:严格掌握药物剂量,监测BT、PT、APTT,观察有无黑便、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瘀斑等出血表现;观察有无并发颅内出血;观察有无栓子脱落所致其他部位栓塞的表现。
(2)甘露醇:监测尿量及尿液颜色;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低颅压综合征的表现。
*(选择)饮食护理:
(1)体位选择:能坐者坐位进食,头略前屈,不能坐起者将床头摇起30°,头下垫枕头部前屈。
(2)食物选择:食物柔软、密度与性状均一;不易松散有一定黏度;能够变形;不易粘在黏膜上。
(3)吞咽方法选择:空吞咽和吞咽食物交替进行;侧方吞咽:吞咽时头侧向健侧肩部;点头样吞咽。
(4)不能吞咽的病人给予鼻饲饮食。
*防止窒息:进食前应注意休息;保持进餐环境的安静、舒适;减少进餐时环境中分散注意力的干扰因素。
10、脑栓塞的病因:根据栓子来源可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和来源不明性。心源性为最常见的原因,其中一半以上病人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
11、脑出血临床特点:
(1)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男性较女性多见,冬季发病率较高。
(2)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多无前驱症状。
(3)起病较急,症状于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
(4)有肢体瘫痪、失语等局灶定位症状和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5)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三偏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
*头颅CT:确诊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发病后即刻出现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影像。
*治疗要点:治疗原则是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所致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保持肢体的功能位,鼻饲,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脱水降颅压:目的是控制脑水肿,药物:20%甘露醇。
(3)调控血压:血压≥/mmHg时,可采取降压治疗,给予硫酸镁等。
(4)止血和凝血治疗。
(5)外科治疗:壳核出血量>30ml,小脑或丘脑出血>10ml(6)康复治疗。
*休息与安全:绝对卧床休息2~4周,抬高床头15~30度,减轻脑水肿。
12、(选择)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
(1)静止性震颤:多从一侧开始,类似“搓丸”样动作,静止时明显震颤,动作时减轻,精神紧张时加重,入睡后消失。
(2)肌强直:“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
(3)运动迟缓:“小写症”“面具脸”。
(4)姿势步态异常:“慌张步态”。
13、癫痫持续状态在给氧、防护的从速制止发作,首先给地西泮10~20mg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不超过每分钟2mg,以免抑制呼吸,在监测血压同时静脉滴入苯妥英钠以控制发作。
14、癫痫的护理诊断:(1)防窒息(2)防受伤:活动状态时发作,陪伴者应立即将病人缓慢臵于平卧位,防止外伤,抽搐肢体不可用力按压,以免造成骨折或关节脱位。
15、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
(1)是一种与胸腺异常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最先表现为一侧眼睑下垂。
(3)肌无力呈进行性发展逐渐累及其他肌肉。
(4)症状晨轻暮重、活动后重,休息后轻。
*实验室检查:(1)疲劳试验(Jolly试验):嘱病人用力眨眼30次后眼裂明显变小或两臂持续平举后出现上臂下垂。(2)新斯的明试验:新斯的明0.5-1mg肌肉注射,10-20分钟后症状明显减轻为阳性。
16、腰椎穿刺术后护理嘱病人去枕平卧4~6小时,不可抬高头部,观察有无并发症,如头痛、腰背痛、脑疝、感染。
17、意识障碍按程度可分为嗜睡、昏睡、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
18、脑出血病人急性期治疗的主要原则是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减低颅内压、维持生命功能、防治并发症。
19、根据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特点,可将癫痫分为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不能分类的癫痫发作3大类。
*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过程可分为强直期、阵挛期、痉挛后三期。
20、诊断癫痫最有价值的检查是脑电图。
21、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
22、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4-6周周,避免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等。
23、三偏症指偏瘫,偏盲,偏麻(偏身感觉障碍)。
24、吉兰——巴雷的主要危险是呼吸麻痹。
25、脑血管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TIA。
26、TIA指脑缺血症状24小时内可以完全恢复。
27、早期溶栓指发病6小时内进行溶栓处理。
28、脑组织中豆纹动脉动脉最容易出血。
29、一般20%甘露醇ml静脉滴注30分钟分钟内滴完。输入甘露醇后4小时内尿量少于毫升ml要慎用或停用。
30、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征性体征是脑膜刺激征,特征性实验室检查是脑脊液检查。
31、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时发病,脑出血常在活动及情绪激动时发病。
32、简述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要点:(1)迅速控制发作(安定10~20mg静脉慢推)(2)用床挡,专人守护,必要时用约束带(3)移开周围物品(4)立即取下假牙、垫牙,保护皮肤,不用力按压病人(5)解开衣领,头偏一侧,保持气道通畅(6)观察生命体征、神志。
33、名词解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