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middot一词一图middot
TUhjnbcbe - 2021/3/13 20:24:00

·一词一图·心肌震荡综合征

心肌震荡综合征暂时性Q波

年,Roessler和Dressler描述了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多个导联出现异常Q波,急性发作之后这些导联的“病理性”Q波可以消失,R波可以恢复,同时没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此后,文献中陆续报道了在哮喘、电解质絮乱、休克、低血糖、急性胰腺炎、颅内出血等数十种急性代谢应激的情况下,心电图也可以出现暂时性Q波,这种由于一过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严重损伤,使心肌暂时丧失除极和复极的电活动能力而出现“电静止区”,引发Q波出现,但随后电活动可完全恢复或部分恢复的现象,称为心肌震荡综合征,心肌震荡综合征还被称为暂时性Q波、一过性Q波或短暂性Q波。

心电图表现:

?异常Q波持续时间短,多为数分钟至数天(一般不超过7天);

?Q波深度常低于同一导联R波高度的1/4,以出现于V1~V3导联多见;

?无心肌梗死Q波的演变规律。患者心肌酶谱多无明显改变。由于Q波改变可逆,需要结合临床分析及连续心电图监测进行诊断。

发生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年Depasqual提出电静止学说,即严重缺血缺氧影响细胞膜,导致动作电位活动丧失,而心肌细胞并未真正死亡;

?由于心肌一过性水肿,浦肯野纤维或束支出现暂时传导障碍,使心室的激动程序改变而出现暂时性Q波;

?部分患者存在陈旧性心肌梗死,由于某些因素导致Q波被掩盖,在急性代谢损伤时Q波暂时性显露出来;

?年Braunwald和Kloner提出心肌顿抑学说,即急性短暂而严重的心肌缺血虽然未引起心肌坏死,但可造成心肌结构、代谢及功能改变(暂时性左室功能障碍),在有效的再灌注后需要数小时、数日乃至数周才能恢复正常,而与大量氧自由基产生及细胞内钙超负荷有关。可以认为心肌震荡综合症仅是心肌顿抑发生后的心电功能障碍的表现。

临床意义:

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来说,及时识别心肌震荡综合征将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溶栓或介入手术等再灌注治疗),以及客观进行疗效评价。

版权JClinElectrocardiol

心肌震荡综合征1例报道

杨磊蒋苏虹

莱芜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心肌震荡综合征;治疗

1病例报道

患者,男,56岁。因上腹部不适,进食后泛酸半年入院。电子胃镜显示食道下段有一菜花状肿物,病理检查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于年6月22日9时行食道癌切除术,食道胃弓吻合术及纵隔淋巴清扫术。手术前心电图显示Ⅱ,Ⅲ,avF导联呈QS型,T波直立,胸前导联正常图形(图1)。术后次日晨5时突感胸骨后疼痛,向左肩背放射,伴胸闷,憋气,大汗,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给予吗啡3mg静脉推注,静脉点滴硝酸甘油,约1h后疼痛有所缓解。当时查体:心率次/min,BP/7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电图V1~V6R波较术前明显降低(图2),ST-T较前无明显改变。考虑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转入心内科,给予硝酸甘油持续静滴,静脉给予倍他乐克减慢心室率,动态观察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逐渐降低,至中午12时V1~V6R波呈胚胎型r,近似QS型(图3)。但无ST-T动态演变。胸痛后6h、12h、24h检查心肌酶CK最高达U/L,CK-MB及肌钙蛋白T正常。胸痛后第2日心电图V1~V6R波开始逐渐升高(图4),第3日恢复术前形态(图5)。追问病史患者近半年活动后经常出现胸骨后疼痛胸闷,向左肩背放射,持续数分钟,休息后可缓解,未引起重视和治疗,有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的表现。最后诊断为冠心病,心肌震荡综合征。继续治疗10d后带药出院。

2讨论

心肌震荡综合征是指由于严重心肌缺血性损伤,心肌一时丧失除极和复极能力成为“电静止”区域,出现一过性异常Q波,有时伴典型的缺血性ST-T改变,随后数小时内电位完全恢复正常或部分恢复的现象[1]。极易与急性心肌梗死混淆,但这种缺血性心肌损伤尚未至不可逆坏死程度,R波能在数小时内再出现,Q波也消失。其他一过性Q波也可见于过敏性休克,心脏手术和急性胰腺炎,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时和发作后,以及非缺血性代谢损伤如低血糖休克,磷中*,高钾血症等。本例患者由于合并食道癌,术前未注意胸痛的表现,因手术致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加之手术创伤为诱因,导致心肌严重缺血发作而出现心肌震荡综合征,其CK升高与手术创伤有关,心肌坏死标志物未见升高说明没有心肌的坏死。遇到这种情况应先按急性心肌梗死处理,短期内进行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测定等的动态观察以明确诊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middot一词一图midd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