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精在体内的代谢
酒精进入人体后,20%在胃中被吸收,其余由十二指肠及空肠吸收,酒精在体内的吸收量高达90%。所饮酒量的1/2第一个小时即被吸收,三小时内几乎全部被吸收。
人体解酒过程主要在肝脏中进行:乙醇(酒精)——乙醛——乙酸——水+二氧化碳最终排出体外。
此代谢过程需要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参与,而且会产生一种比乙醇本身*性更高的乙醛,一般每个人的身体内都存有乙醇脱氢酶,且数量相差无几,而大部分人乙醛脱氢酶的缺乏,才会使酒精在人体内不能顺利地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导致乙醛持续残留于人体,乙醇乙醛共同作用并导致一系列醉酒症状。通常人们常说的“醉酒”,实为乙醇的急性中*。
二、酒精中*的7大危害
1、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酒精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一系列症状。麻痹小脑导致走路不稳,醉酒步态;酒精抑制大脑和神经,易致精神恍惚、倦怠无力、幻听、幻视、记忆减退、智力下降。
2、肝脏损害
酒精通过肝脏分解解*引起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而致酒精性肝硬化,或诱发肝癌等。
3、肾脏损害
饮酒后肾脏会将水直接输送到膀胱中而不回吸收,损失水分相当于摄入水分的四倍。还降低肾的功能并致*素蓄积,引起尿少,甚至发生肾炎、肾结石、尿*症等。
4、胃肠的损害
酒精进入胃,吸收后会囤积在胃壁上对胃持续伤害。如果一次大量饮酒可能引起急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或出血等。醉酒后通常会恶心呕吐,因胃内乙醇浓度较高引起幽门痉挛是原因之一。
5、心血管系统损害
饮酒者体内产生多余的谷氨酸盐,导致亢奋、发抖、焦虑及血压升高,继发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饮酒后会使人体血循环加快,血管扩张,脑出血和脑卒中等。头痛可由脱水引起的,大脑收缩进而牵动连接大脑与头盖骨的隔膜,产生疼痛。
6、内分泌系统
乙醇代谢过程会伴随发生NADH/NAD的比例改变、半乳糖耐量减低,甘油三酯合成增加,脂质过氧化增加等,所以饮酒后会发生低血糖。乙醇进入肝脏后会抑制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输送到血液中,也就阻断了机体在空腹时维持血糖的途径。正常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由于有药物的降血糖作用,更容易因为空腹饮酒导致低血糖。
7、慢性酒精中*
(1)神经和肌肉维持机能所需的盐和钾含量过低时,头痛、疲倦和恶心症状。慢性酒精中*者突然停饮后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意识模糊,兴奋、惊恐与幻视,伴有谵妄、抽搐、发热、多汗、血压升高、心动过速、舌唇和四肢粗大震颤及瞳孔散大。
(2)慢性酒精中*性多发性神经病是慢性酒中*常见并发症。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均可受累。一般发生于慢性酒精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后10年左右,发病率约占慢性酒精中*患者的34%。
(3)中*性小脑变性是以运动失调为主要症状,肢体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为主要特征。长期饮酒和慢性酒精中*患者,肌痛、肿胀并可有运动障碍和痛性痉挛,伴腱发射减弱或消失。
(4)酒精性痴呆是酒精对脑组织的慢性作用所致的原发性特征性痴呆。系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脑器质性损害,表现为震颤、谵妄、痉挛、人格改变、智力低下、记忆力障碍等。
(5)酒精中*性视神经病变威尔尼克脑病、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柯萨可夫(Korsakov)综合征等。
三、5种不同的醉酒程度
根据不同人的性格特点,饮酒或醉酒后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分别有酒后酣睡型;酒后愉悦型;酒后交际型;酒后倾诉型;酒后郁闷型;酒后狂躁型等。
人体发生醉酒主要与血中酒精浓度含量增高有关,一般情况下,血中酒精浓度越高,发生醉酒程度越高。结合急性酒精中*临床分期及人们的实际表现,把醉酒程度分以下几个过程:
1、欣醉:血中酒精浓度为0.02——0.04%
此时精神轻松、愉快,是饮酒者最为舒适的阶段。此时饮酒者应见好就收,适可而止。稍加不注意即可进入醉酒兴奋期:感觉头痛、欣快、兴奋、健谈、饶舌、情绪不稳定、自负、易激惹、可有粗鲁行为或攻击行动,也有可能沉默、孤僻。
2、初醉:血中酒精浓度为0.05——0.1%
此时出现脉搏加快,呼吸急促、语言增多、头晕目眩。此时临床又称共济失调期:肌肉运动不协调,行动笨拙,言语含糊不清,视力模糊、步态不稳,伴有出现恶心、呕吐、困倦。
3、失控醉:血中酒精浓度为0.11——0.15%
此时失掉自我控制能力,埋藏在思想深处的话都可能脱口而出,大脑皮质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不加劝阻,会越饮越多不加控制而进入第四期。
4、酩酊醉:血中酒精浓度为0.16——0.3%
站立困难,跌倒难以自立,意识混浊,语言支离破碎,不进别人的话语。
5、泥醉:血中酒精浓度为0.31——0.4%,或血乙醇浓度超过mg/L
醉酒者处于抑制状态,常伏案而眠。临床又称昏迷期:醉酒者可陷入深昏迷、瞳孔散大,体温降低,血压下降,呼吸慢而有鼾音,大小便失禁,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有生命危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