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是一个压抑的分享,为了让大家更好的走进这个压抑的话题,我们先看一个压抑的视频,带我们走进这一个敏感又压抑的话题!
也许,抑郁症我们经常听到,特别在疫情期间的时候,突然身边多了一群自认为是抑郁症患者。对于他们,对于我,我听见之后也只是笑笑。大家图个开心就好。
.下面进入我想分享给大家的一个话题:
边缘型人格障碍
这种疾病往往不为人知,但有这种问题的人却相当的多。国外的研究结论是心理精神科门诊的10%,住院病人的20%,都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以我的临床观察,国内的比例与此接近。
边缘型人格障碍虽不像抑郁症那样众所周知,但疾病导致的痛苦程度并不亚于抑郁症,只是由于多种原因,这部分患者很少得到正确的诊治,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它。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人格,
什么又是人格障碍。
所谓人格,就是一个人是怎样的人,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世界,如何行事。
人格障碍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长期逐渐形成的,起始于18岁之前的偏离正常的对人对事的看法,以及偏离正常的行为模式,是一种性格上的偏差,实际表现出来,往往就是一个人“与众不同”,人际关系困扰,社会适应不良。根据具体的“与众不同”之处,人格障碍被美国学者分为ABC三大类共十种类型,A类比较奇怪,B类比较情绪化,C类比较焦虑。我们的边缘型人格障碍属于B类的四种之一.
边缘型人格障碍多见于年轻女性,男性的比例只占四分之一,以显著而长期(超过一年)的情绪不稳定、冲动为特征,常常伴随自残行为。
有一个比较容易的识别方法,未满18岁就长期有自残习惯的人,很可能就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患者常常表现为长期的情绪不稳定、易怒,时常感到烦躁,情绪说不好就不好,间断出现抑郁情绪,长期存在一种空虚感,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常通过自残来缓解不良情绪,还时常出现暴食,常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害怕人际关系中被抛弃,对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常常感到混乱和困惑,对他人的看法也常发生极端变化(比如今天觉得某个人很好,明天又开始厌恶这个人)。
他们的人际关系常常出现问题,由于情绪不稳定,没有安全感,很怕受伤害,往往导致对他人缺乏信任,要么尽量远离别人,要么和别人的关系很不稳定,对别人的忽视和拒绝非常敏感,难以保持长期健康的人际关系。患者往往同时体验到多种心理症状,比如抑郁、焦虑、偏执、冲动、强迫,精神状况堪忧,即便有人关心自己,却很少能得到别人的理解。
这种病的成因和多数心理精神疾病一样,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先天也就是遗传来的特质,边缘型患者往往情绪敏感度非常高,此外患者的家庭成员中有时也会有存在类似问题的人,只是他们也并不知道自己有这种病而已。
后天指的是成长经历,人格障碍多数都是在先天的基础上在长期的不良环境中形成的,边缘型人格的人,常常与两类情况相关:一是长期地受到了忽视,缺乏养育者的关怀和陪伴,二是可能经历过虐待,包括身体上的、性的或是情感的虐待。
不良的成长经历(并不一定是家长不爱孩子,家长可能也有自己的问题和无奈),让孩子内心中逐渐形成了不安全感和疏离感,难以和他人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对自己、对他人都充满了愤怒和否定。
过去的观点认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是由于“糟糕的”父母造成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先天的人际互动中高度的情绪敏感占据了一半的病因,边缘型人格的形成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暴躁的孩子”和不懂得关怀人的父母之间反复互动的结果。
人们常说心病要心药医,这句话没有错,但是问题心药必须有强大的能量才可以,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因为要打一场持久战役,没有强大的能量是不可自我治愈的。
下期分享有关边缘型人格障的治愈方法
请大家记住不要把一次两次的聊天当成心理疏导,真正的心理咨询是需要收费的,因为要长期的过程,所以心理咨询师会用到很多的东西,心理咨询的次数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正常的话是十次以上的过程,一周一次咨询和跟进,是最合理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