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新型冠状病*病(以下简称「新冠」)疫苗研发的全球竞赛中,一系列问题值得探讨。其中一个重要挑战即在于早期疫苗产能不足,以及哪些人在伦理层面上应首先接种新冠疫苗。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工程与医学院(NASEM)提出了美国新冠疫苗公平分配伦理框架,而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其他一些实体也发布了类似的框架。总体而言,这些框架提出了三个伦理原则:伤害最小化及获益最大化;优先给予新冠疫情中健康负担尤其沉重的个体;对每个人给予同等程度的尊重,不以权贵人士为重。
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而言,如果已经或可能共病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肥胖、免疫缺陷及癌症,在新冠疫情中均面临着更高的疾病及死亡威胁。对于NASEM而言,上述群体的早亡及重病风险足以将其置于优先接种疫苗的行列。
即便没有将新冠计算在内,严重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双相障碍)患者的死亡率也达到了一般人群的2-3倍,预期寿命较后者缩短10-20年,且这一差距似乎仍在扩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正是躯体疾病——大量证据显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群体更容易罹患各种各样的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例如,肥胖是新冠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而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的比例是一般人群的4倍以上,抑郁症或双相障碍患者肥胖的比例也比一般人群高约50%。
证据显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新冠疫情中的染病率及死亡率均更高。本文作者由此建议,这一人群也应优先接种新冠疫苗。
例如,近期一项纳入6,万人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即便调整了年龄、性别、种族及上述躯体疾病因素后,近期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症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个体感染新冠病*的风险仍达到非精神障碍人群的5.7-7.6倍。此外,这一人群也更容易罹患新冠并发症,反映在更高的住院及死亡率上。其他一些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发现。
精神障碍患者更容易感染新冠病*?一项纳入六千万人的分析
研究速递
-10-09
以美国为例:年,该国有1,万名18岁以上成年人罹患严重精神障碍;以上述大规模研究所得到的8.5%的死亡率计算,如果这些患者全部感染新冠,大约万人会因此死亡。
人们已经知道,严重精神障碍本身即与感染新冠的很多高危因素呈正相关,如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在不安全的环境下工作,生活环境过度拥挤或无家可归,被收入封闭病房或活动受限等。针对精神障碍及其患者的污名化、歧视、错误信念及消极态度,以及某些系统性的因素,对精神障碍患者躯体疾病的识别及管理构成了阻碍。最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遵循及开展抗疫相关措施方面存在困难。在上述背景下,严重精神障碍成为新冠感染及相关不良转归的重要高危因素也不难理解。
基于上述讨论,以及新冠疫苗公平分配伦理框架的第二与第三个原则,本文作者认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疫苗分配早期应能够优先接种疫苗。在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我们作为精神科医生有责任为患者的需求代言。此外,公卫机构应研发及实施有针对性的项目,确保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医生了解疫情期间患者所面临的高风险,以及接种疫苗的益处。
文献索引:DeHertM,MazereelV,DetrauxJ,VanAsscheK.PrioritizingCOVID-19vaccinationforpeoplewithseverementalillness.WorldPsychiatry.Nov1.doi:10.2/wps..Epubaheadofprint.PMID:.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和焦虑症成为了使人失去社会能力以致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得到治疗。研究发现各种精神障碍之间有很多共同点,有大于50%的患者可以同时被诊断为至少一种精神障碍,如焦虑症等。
来自斯坦福大学等地的Grisanzio等研究员认为这些共同点不仅存在于症状方面,还存在于行为认知、心理和日常行为功能水平。受试者在悉尼大学、阿德莱德大学周医院门诊受招募,共名(平均39.8岁,其中位为女性)。其中的临床病人根据DSM-IV,主要被确诊为抑郁症(MD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或惊恐障碍中的一种,并同时并发另外两种疾病或多动症、焦虑症、心境恶劣、强迫症等疾病的部分症状,研究时间为年至年。此外还有有效独立样本人(平均年龄36.7岁,女性位),于年至年进行研究,以确保可重复性。研究论文于年12月发表于JAMAPsychiatry上。
研究方法包括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评估受试者负面情绪状况;「IntegNeuro」心理测量表,评估神经认知功能;脑电图(EEG),测量静息状态和情绪状态下大脑不同部位的激活情况;BRISC量表(BriefRisk-ResilienceIndexforScreening)评估社交能力和情绪适应能力。
根据统计结果,研究人员将受试者重新分为六种亚型:紧张(n=81;19%),惊恐发作(n=55;13%),广泛性焦虑症(n=38;9%),快感缺失(n=29;7%),忧郁(n=37;9%)和正常心情(,43%)。这六种亚型又同时通过认知调控能力(F5.=5.13,P.,ηp2=0.)、工作记忆(F5.=3.29,P=.,ηp2=0.)、EEG静息状态下β波(F5,=3.84,P=.,ηp2=0.)、EEG情绪状态下β波(F5,=3.56,P=.,ηp2=0.)、社会功能(F5,=21.33,P.,ηp2=0.)以及情绪适应能力(F5,=15.10,P.,ηp2=0.)六项参数进行分类。
这项研究将神经和精神病学方面主要的量表及其他诊断方式相结合,将原本用DSM-IV和面谈的形式诊断的抑郁症、惊恐障碍等精神疾病重新分出亚型,揭示了原本诊断方式中疾病之间重叠因素过多所造成的不足。这种跨学科的科研思想是值得借鉴的,但该项研究中各个亚型的样本量呈现不足,亚型中的各项参数应更具互补和辅助性,由于研究时间问题,研究无法涵盖受试者终生精神疾病史和物质滥用史等。因而目前这项研究的亚型分类还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临床可操作性,但这仍不失为一个神经精神领域疾病诊断分型的研究方向。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追踪信源地址
编辑
郑涵之
欢迎投稿
huangbb
dxy.c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