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疾病,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障碍分为10类,其中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焦虑症和失眠症等为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大多数功能性精神障碍没有明确的病因,发病机制不祥,也无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治疗上以药物为主,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和工娱治疗。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患者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但部分患者经合理治疗能痊愈或基本痊愈。
临床表现
1.感知觉障碍
表现为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等。最突出的是幻觉,以言语性幻听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①思维内容障碍,主要指妄想,很常见,以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最多见,可见于各个年龄层。
②思维形式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这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患者可出现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词语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内向性思维、思维贫乏等。
3.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迟钝或平淡。对客观刺激内心体验做出不相称或截然相反的情绪反应,即情感不协调或情感倒错。
4.意志与行为障碍①意志减退,较发病前显得明显孤僻、懶散,常闭门不出、社交退缩。
②行为障碍,可表现为行为怪异、愚蠢幼稚,也可表现为紧张症状群,如刻板、模仿动作、违拗、作态,甚至木僵或突然兴奋冲动。
临床分型
以生物学和现象学相统一的观点将精神分裂症按阳性症状(positivesymptoms)和阴性症状(negativesymptoms)进行分型。阳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异常亢进,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阴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
I型精神分裂症:以阳性症状为主,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良好,无认知功能改变,预后良好,生物学基础是多巴胺功能亢进。II型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差,伴有认知功能改变,预后差,生物学基础是脑细胞丧失退化(额叶萎缩),多巴胺功能没有特别变化。
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康复治疗。另外,还可以采取其他躯体治疗方式,包括电休克治疗(ECT),胰岛素昏迷疗法或精神外科疗法等。一般说来应坚持以下原则:
1.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患者首次治疗时患精神病时间的长短与疗效及远期预后之间有密切相关性,发现越早,治疗针对性越强,预后越好。“三早”是本病预后的关键。
2.药物治疗原则
(1)单一药物治疗:一般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2周内加至治疗量。如已达治疗剂量仍无效者,酌情加量或考虑换用另一种化学结构的抗精神病药。
(2)足剂量治疗:只要病情未达临床治愈,就应坚决加量,若加至最高治疗量仍无效,再考虑换药。高剂量时应密切注意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不能突然停药。(3)足疗程治疗:每种药物至少用足疗程,若仍无效才考虑换药。①急性期治疗:经治疗量系统治疗4~6周无效可考虑换药;
②恢复期治疗:以原有效药物、原有效剂量坚持继续巩固治疗,疗程至少3~6个月;
③维持期治疗:有研究表明,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内的复发率超过80%,中断药物治疗者的复发风险是持续药物治疗者的5倍。因此,抗精神病药在维持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应根据个体及所用药物情况,确定是否减少剂量,把握预防复发所需剂量。第1次发作维持治疗2~5年,第2次或多次复发者维持治疗时间应更长一些,甚至是终生服药。
(4)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摸索个体化的用药剂量。3.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精神症状,增强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人际关系,特别是恢复期给予心理解释,可改变其病态认知,提高重返社会的适应能力。
4.社会康复治疗对临床痊愈的患者,应当鼓励其参加社会活动和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有退缩表现的患者,可进行日常生活能力、人际交往技能的训练和职业劳动训练,使患者尽可能保留一部分社会生活功能,减轻残疾程度。同时还要对患者亲属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多给患者一些关爱和理解,还应向公众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使全社会的人尽可能给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的帮助和理解,少一些歧视和指责。总之,对精神分裂症要进行系统的综合治疗和持续治疗。
药物治疗
1.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又称典型抗精神病药、传统抗精神病药、神经阻滞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临床上治疗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为紊乱、兴奋、激越、紧张症候群具有明显疗效。对阴性症状及伴发抑郁症状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以锥体外系反应(EPS)和催乳素水平升高为主。代表药有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等,详见表。
2.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又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非传统抗精神病药。具有5-HT2A受体与多巴胺D2受体的高阻滞比是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重要特征。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相比,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对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都有效;②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③不引起或者较少引起EPS;④不导致催乳素水平升高等不良反应。代表药有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详见表。本文为“卢药药有话说”原创,如有内容转载,请标明来源
参考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药理学》、第四版《临床药物治疗学》、科学出版社第四版《药理学》、《药物*理学》等教材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开启问题征集环节,与我直接交流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