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新书上架治愈隐性虐待从心理虐待中康
TUhjnbcbe - 2020/12/2 13:06:00
治疗白癜风什么药好 http://m.39.net/pf/a_4442971.html

有人际关系的地方就可能有心理虐待,

虽然它不会使身体留下伤疤,

但却令人的精神世界伤痕累累,

甚至会因此厌恶自己、厌弃世界乃至对人生绝望,

不是你不够好

而是坏人太坏

曾奇峰、潘幸知、青音、*伟强、丛非从联袂推荐

编辑推荐

心理虐待可能存在于亲密关系中、家人之间、同事或上下级之间,可以说只要有社会关系的地方,就可能存在心理虐待。。

什么是心理虐待、谁是心理虐待的施虐者、他们为什么及怎样虐待他人、心理虐待的危害有哪些……了解有关心理虐待的知识是康复的基础。

从心理虐待中康复的六个阶段:绝望、学习、清醒、界限、恢复、维持。不管心理虐待发生在哪里,康复的六个阶段理论都适用。写康复日志。复日志包含一些简短的讨论和一系列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记录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内化从心理虐待中康复的六个阶段。

作者香农·托马斯是持证的临床社会工作者(LCSW),德克萨斯州南湖基督教辅导中心的法人和首席治疗师,她曾专门与心理虐待的受害者一起工作。

北京大学张昕作序推荐,曾奇峰、潘幸知、青音、*伟强、丛非从联袂推荐。

内容提要

心理虐待也被称作“隐性虐待”,因为伤痕、残缺和坑洞都隐藏在受害者的内心,并且操纵着他们的生活。施虐者的虐待行为伪装得如此之好,以至于受害者因此而受到的危害常常被忽视。更重要的是,遭受过心理虐待的人很难清楚地描述自己受到的伤害,治愈和康复也就无从谈起。在香农·托马斯的研究和咨询实践中,她曾专门与心理虐待的受害者一起工作。经过多年的研究她发现,不管心理虐待发生在哪种环境中,其康复过程都极其相似,这是因为心理虐待的施虐者有着共同的性格特质,即他们享受在虐待他人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掌控感,并且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作者由此得出,从心理虐待中康复需要经过六个阶段:绝望、学习、清醒、界限、恢复和维持。你所遭遇的心理虐待可能发生在原生家庭中、恋爱关系中、朋友之间、工作场合等。不管心理虐待发生在哪里,康复所需的六个阶段理论都适用,跟随本书一起踏上康复之旅吧。

作者介绍

香农·托马斯是一位持证的临床社会工作者(LCSW),德克萨斯州南湖基督教辅导中心的法人和首席治疗师,得克萨斯基督教大学社会工作系的实践指导和咨询委员会成员。她喜欢指导下一代的社会工作者和治疗师。她的热情在于帮助人们去克服生活中的挑战,并看到她的来访者能充分发挥其自身潜力。

专家推荐

曾奇峰

知名心理学家

虐待是人际关系中一种侵犯他人身体和心理边界并给他人造成难以承受的痛苦的行为。看得见的虐待会被法律阻止,而隐性的虐待则可能被所有人忽视,因此造成的危害更大。忽略时间上的先后,施虐者和受虐者都是未分化的关系的受害者,但对受虐者而言,亟需通过本书提到的路径获得康复和成长。

潘幸知

幸知在线女性心理成长平台创始人

隐性虐待是一剂*药,暴力、伤人且不易察觉,日积月累的摧毁你的自信心和价值观,让你不得不按照施暴者的意愿生活。认识心理虐待,不仅可以让受虐者远离有*的关系,也可以帮助施虐者重构自我认知。《治愈隐性虐待》给生活重塑阳光,每个深陷其中的人都需要这样一段疗愈之旅。

*伟强

壹心理创始人

大多数人不知道,在人际关系存在着一些隐性虐待,它们在伤害你、摧毁你。香农的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隐性虐待有哪些,同时给出了治愈的途径和答案,让受害者可以从伤害中走出来,成为一名幸存者。

青音

家庭治疗学派知名心理专家

是自由让人自在,是自在让人自信,是自信才造就了强大的内心。那些“有*的人”手中最厉害的武器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心失去自由,遗憾的是这样的人无处不在,我们甚至会把他们内化为自己,最终我们悲哀地活成了自己心灵的“囚犯”。这本书通过心理学的视角帮助我们拥有一双识别“心灵之*”的慧眼,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心理学佳作。

简要目录

研究心理虐待的模式第一部分有关心理虐待第一章幸存者第二章施虐者第三章幸存者的共同性格特征第二部分从心理虐待中康复的六个阶段第四章第一阶段——绝望第五章第二阶段——学习第六章第三阶段——清醒第七章第四阶段——界限第八章第五阶段——恢复第九章第六阶段——维持写给家人和朋友的一封信:你爱的人并没有疯康复日志致谢

向上滑动阅览

精神世界的施暴者及其虐待行为

说起虐待,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身体上的虐待,而忽视了另一种虐待——心理虐待。在心理学中,心理虐待是指施虐一方使用长期的精神暴力、言语暴力、情绪暴力,通过羞辱、无视、孤立、冷战、贬低、咒骂、威胁、污蔑、中伤等方式,对受虐一方的精神和心灵造成严重伤害的一种行为。

心理虐待可以存在于情侣、亲人、朋友、同事、上下级等各种人际关系中。它可以是情侣、家人之间的找茬、冷战,可以是朋友之间的贬低、羞辱,可以是职场中的孤立、中伤。

不要小瞧心理虐待的伤害,虽然它不像拳打脚踢那样会留下身体上的伤疤,但可以令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伤痕累累。它对一个人的精神摧残往往是毁灭性的,它可以让一个原本身心健康的人厌恶自己、厌弃世界乃至对人生绝望——却还不自知。它会让你的情绪全面崩溃,让外人看起来并觉得你才是疯癫的那一个。

心理虐待的施虐方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明显地施暴,他们往往先披着“为你好”的外衣,等受害者对其产生了好感、信任或依赖的心理时,再通过上述行为逐步“驯化”受害者,不断践踏受害者的自尊心,摧残受害者的意志,让他们产生一种“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的感觉。长此以往,受害者在这样的“反思”之下,往往会自轻自贱、自觉低人一等。

长期遭受心理虐待的受害者,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和性格方面的负面改变。例如,严重抑郁、焦虑、挫败、低自尊、自我贬低、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有罪、活该,严重低估自己的价值,甚至厌世、轻生。

其他几点情绪障碍也许比较容易理解,但“习得性无助”是大众不能理解的。所以,经常会有人质问受害者:“既然你这么痛苦,为何你不反抗、不逃离?”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来的,他的经典实验是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予狗电击,狗在笼子里逃不出去只能接受电击。如此反复多次之后,他再把笼门打开,此时再拉响蜂音器,狗不是夺门而逃,而是倒地等待被电击。

同样,习得性无助的心理障碍在人类世界中也存在。在长期的(肉体的或精神的)暴力对待下,受虐者会“习得”一种“反抗也是徒劳的、甚至会招来更多痛苦”的“无助”心态,所以干脆就不反抗了,任由对方作践。

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成为心理虐待的施暴者呢?这些人往往外表体面,但内心却具有各种人格障碍或性格缺陷,比如下面几类人。

自恋型人格障碍者。他们容易过高地评价自己的才智、品德、外貌、成就、理想。但同时,他们又具有敏感脆弱、低自尊、缺乏共情能力等特征。他们渴求别人持续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书上架治愈隐性虐待从心理虐待中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