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主题为“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也促使全人类更加
陆林表示,通过今年2月、3月份对5万普通老百姓的线上调查显示,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众精神心理问题突出,易感人群包括:感染患者及其家属、一线工作者及其家属、隔离人群、延迟复工者、湖北居民,其中27.9%的人有抑郁,31.6%的人有焦虑,29.2%的人有失眠,24.4%的人有急性应激症状。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46.8%的人增加对网络使用的依赖,16.6%的人使用网络的时间延长;重度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从疫情前的3.5%增加至疫情后的4.3%。“新冠肺炎的患者全国有接近9万,抑郁、焦虑、失眠的症状分别达到75%、71%、68%,也就是2/3的患者会有各种各样的精神心理问题,而且这种情况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
陆林表示,今年5月份在武汉调查多名医务人员,这些医务人员抑郁的达到45.7%,焦虑的达到34.2%,失眠的有22%,应激症状有34%,还有很多人有躯体化的症状。老年人作为易感染人群,基础疾病多且病死率高,其中慢性躯体疾病患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患者)有极大风险会出现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感染新冠肺炎带来的应激、隔离措施导致的压力、缺乏支持等因素,都成为老年人群精神压力的来源。
将精神卫生服务对象前移至心理亚健康人群
目前,我国的精神卫生学科还面临着很大挑战。陆林表示:“首先我国精神卫生资源有限,医院连一个精神科医生都没有。此外,平均每10万人拥有的精神科医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还有我们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薄弱,没有足够的心理治疗师。在很多发达国家,可能一个单位、一个学校、一个企业都有专职的心理治疗师。”
陆林表示,应当呼吁整个社会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疾病筛查、评估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疾病干预。年启动的《健康中国行动(-)》中关于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的举措,明确提出,积极普及精神卫生知识,重视心理健康和睡眠健康。优化精神卫生服务模式,将精神卫生服务对象前移至心理亚健康人群,以实现精神障碍的早期预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形成全民
陆林说,当下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促进各地区间精神卫生体系的协调发展,医院发展,医院的辅助作用,基于互联网等平台提供更高效、多渠道的心理卫生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积极开展远程会诊,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的形成,提升基层诊治能力,减少因跨区就诊导致的医疗资源浪费。建立心理疏导线上平台,拓宽心理疏导服务资源,规范健康管理档案,弥补线下心理服务“时间+空间”受限的不足。
精神疾病复发的迹象有哪些??不肯服药或自行停药
?难以理解的古怪言行
?晚上失眠
?疑心重
?自言自语
?消沉、少语、闷闷不乐
?兴奋话多
?容易发脾气
这些身体的“报警信号”提醒你留意自己的心理健康千万别忽视
↓↓↓
重视心理健康
从现在开始
来源:华商报、健康广东、新华网、潇湘晨报
编辑:沙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