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糖尿病的ldquo死对头rdquo
TUhjnbcbe - 2020/10/31 18:30:00

说到糖尿病,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觉得患有糖尿病的人肯定是因为日常的饮食摄入过多的糖,久而久之身体负荷不来,就变成糖尿病了。但是糖尿病的罪魁祸首真的是糖的摄入吗?虽然我们知道糖尿病的患者要绝糖,各种各样的甜食已经被糖尿病人列为黑名单了,难道不吃糖就不会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死对头”并不是甜食,若再不忌口,血糖越来越高

首先,医学上的“糖”和老百姓说的“糖”不完全相同。在医学概念里,“糖”是指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如淀粉类)、单糖(葡萄糖、果糖)和双糖(蔗糖)等。而老百姓平时说的“糖”,指的是单糖或双糖。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吃甜食和得糖尿病划上等号,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如果所说的“糖”是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多吃是不会引起糖尿病的。过去,我们吃的几乎是以高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糖尿病的患病率不仅不高,反而很低。今天如果我们常吃包括糖果、白糖、红糖、冰糖等单糖与双糖,就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几率。

研究表明:大量摄取单糖、双糖,一则可促使肥胖率增高,从而使糖尿病增多,二则将会使许多隐性糖尿病患者,迅速转为显性,这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明显。但是并不一定吃得多就会得糖尿病。并且,吃糖不多,并不一定代表糖的摄入量不多,比如主食的糖转化量并不少,例如馒头。其实正常人吃糖并不多。

我国人均糖分摄入过高的主要原因是饮食越来越精细,而主食全都是高糖的。越精细的主食,短时间内的升糖指数越高,造成胰岛素疲劳的几率也越大。但是不是说越粗的粮食糖含量越低,只是粗粮不容易消化,导致了升糖的效率比精细的粮食低很多,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化。

不吃糖会得糖尿病吗?

如果我们摄入的精制糖过多,就会变胖,患上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之类的疾病,所以,冰淇淋、糕点之类的甜食,可乐、冰红茶之类的含糖饮料都要少吃,在食物的配料表上看到白砂糖、果葡糖浆、果糖、葡萄糖这样的配料占比很多的话,也要提个醒,少吃。

除此之外,年龄增长、运动少、妊娠期糖尿病、长期吸烟、高血压、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等原因都会增加患上糖尿病疾病的风险,单单只是“不吃糖”,是无法完全杜绝糖尿病的。

单一的糖,不是导致糖尿病、肥胖、心脏病的祸根

有专家指出,在过去10年,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已经减少了高浓度糖浆的摄入量,但是肥胖并没有随之下降,而且,在欧洲和澳大利亚,并未摄入过多高浓度糖浆,但是肥胖依然普遍。

重要的,单纯的糖(不是由其它卡路里,即其它热量转化来的),到底怎样影响人类健康的是没有得到充分证明的。

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糖单独是不会导致肥胖的,而是伴随高热量食物一起才会肥胖,也就是糖增加糖尿病、肥胖、心脏病的风险,是因为吃太多糖的同时,还伴随吃过高热量食物导致的,也可以说,这很可能是吃太多糖增加了吃高热量食物的机会(高热量食物大多是甜食),而不是单纯糖导致的,糖仅仅是高热量成份之一。

如何预防糖尿病?

1、控制饮食

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饮食控制膳食要注意相互间搭配平衡,品种要多样化。40岁左右的中年人,每天摄入食物含热能大卡左右,每天大体的食物量相当于鸡蛋1~2个,瘦肉50~克,植物油50克,粮食~克。一般体重指数(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平方)男25,女24为良好;超过这一范围,应控制膳食量。总的原则是低脂、低糖、低盐、粗细粮搭配和高纤维素饮食。

2、饮食要规律

不暴饮暴食,要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人一定要注意。

3、定期检查血糖

对于一些糖尿病高危人群,例如中年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定期检查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应为有一些早期的糖尿病人不会出现任何的糖尿病症状和其他的不适反应,很难根据症状自查。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的ldquo死对头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