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专家解答中医理论在精神疾病防治中的作
TUhjnbcbe - 2020/9/27 9:20:00

康明秀,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科主任,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精神卫生研究所中西医结合研究室学科带头人。

本科毕业于三峡大学医学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近30年,有5医院的内科和急诊科临床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精神科、内科临床经验,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及较强的临床诊治能力。

专业擅长:善于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精神障碍及疑难病例,在采用中医、中药、针灸治疗精神科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如便秘、流涎、闭经、肥胖、糖脂代谢紊乱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一定的中医心理、现代心理学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对精神疾病早期干预、睡眠障碍及神经症的综合治疗有独到心得。

出诊时间:精神科专家门诊每周二下午

每周三上午

心理专家门诊每周四上午

特需门诊每周二上午

中医理论在精神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应该是一个天人合一,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人体只有保持自身的阴阳平衡,与自然界和谐共处才能达到机体的健康状态。一旦这种平衡状态被破坏,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就有可能出现各种躯体疾病,如果影响到人的精神活动就有可能引发各种精神疾病,从而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给自身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人民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理论在精神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以下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医理论体系在防治疾病方面的论述。

1.治未病:早在《*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未病先防是指对有可能发生疾病的个体或人群,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顾护人体正气,预防疾病发生的方法。既病防变是指医者可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对可能受到传变的脏腑,采取预防措施,阻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把疾病尽可能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以利于疾病的彻底治疗,取得最好的疗效。该理论注重精神、情志调摄,保持情志调畅,以建立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减轻或消除心理冲突引起的不愉快情绪,从而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常用的调节方法有:药物调节、针灸调节、功法调节、情志调节、起居调节、饮食调节、娱乐调节等。

2.辨证论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西医学依靠现代化的检查手段,标准化的诊断,规范化的治疗,用药后疗效确切肯定,成为治疗重性精神疾病的主流医学,但由于注重疾病诊断、治疗的标准化,往往容易忽视患者个人体验和个体差异性,再加上服用抗精神病药可能会出现副作用,如:肥胖、闭经、泌乳、锥体外系反应等。中医理论主张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辨证论治,对于一些神经症类的精神障碍以辨证论治的方法确实收到了较为肯定的疗效。常用的中医治疗手段有:中药、针灸、各种导引术等,而大多数的治疗手段没有明显的副反应,且在减轻西药副作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瘥后防复:瘥就是病,“瘥后”即指疾病初愈至完全恢复正常健康状态的一段时间。恰当的调护,有利于正气的恢复、邪气的祛除,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调摄护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如饮食调护、生活调护、精神调护、药物调护。此中尤其注重精神调护,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提高抗压能力,在配合药物治疗时,习练一些能促进人体气血正常运行的导引术,如八段锦之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总之,中医的治未病理论、辨证论治理论等,以及丰富多样的治疗手段在精神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正确认识精神药物副作用精神科药物会成瘾吗?抑郁焦虑情绪的识别

编辑

宣传科

供稿

中西医结合五科

医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解答中医理论在精神疾病防治中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