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确切病因尚不明,发现精神分裂症发病与生物、遗传有密切关系,但生物因素目前多为假说,其它很多因素也非常重要,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精神分裂症预防:
1、遗传因素:
与遗传有关:
①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系统的家谱调查(调查其父系、母系3代),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成员中,精神病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
②父母双方均患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患病机率为35%-68%(患病机率指在人群中个体终生患病的可能性)。正常人群仅为0.86%-1%。
③对精神分裂症孪生子的调查发现,单卵双胎的同病率比双卵双胎的同病率高4-6倍。
④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自幼寄养在精神健康的父母家庭中,而将精神健康父母的子女也寄养在精神健康的父母家庭中,结果,精神分裂症父母的子女患精神分裂症和智力缺陷者占寄养子女总数的19.1%;精神健康父母的子女无一个患精神病。血缘关系愈近,遗传因素的影响就愈突出。
2、个性因素: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50%一60%在得病前具有某种特殊的个性特征,其表现为孤僻、内向性格、怕羞、多疑敏感、思考问题缺乏逻辑性、好想入非非等。在精神病学中,有的学者把这种个性特征称为“分裂性人格”。
3、心理因素: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对疾病发生的解释模式发生转变,对以往被忽视的社会,心理因素又重新给予重视。精神分裂症可在各种各样的精神因素影响下诱发,诸如恋爱失败,婚姻破裂,学习、工作受挫等。精神分裂症发病前有精神诱因者占44%一77%。精神刺激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只是起到诱发作用。
4、社会环境因素:生活贫困、经济条件低劣和居住在贫民区的最低社会阶层的人群,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较高。我国的调查也得出类似的结果,即经济水平低、无职业的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经济水平高的职业人群的患病率。不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具有不平常的社会生活经历,如有的自幼家庭娇生惯养,形成孤独、内向的精神分裂症人格特征;有的家庭气氛紧张,父母离异,受继母歧视;也有的在尚未具备独立生活能力时离开家庭,远离父母到边疆垦荒,到边远山区落户等,所以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体内的异常变化因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可能与体内代谢异常而产生某种*物使之“自体中*”有关。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某些生化代谢的异常。还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与自身的免疫力变化有一定关系。
素材源于: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