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启动“菜篮子”
建蔬菜生产信息监测络
农业部启动“菜篮子”
建蔬菜生产信息监测络
农业部启动“菜篮子”
建蔬菜生产信息监测络
作者:
文章来源:人民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近日,杭州市农办组织滞销蔬菜进社区直销,市民、农民双方受益。图为杭州市民拎着价廉物美的蔬菜满载而归。龙巍摄
一段时间以来,菜价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令人纳闷儿的是,去年以来,市场菜价持续上扬绷紧社会的神经,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呢,突然间怎么田头就出现“烂市”了?
而且,这轮大涨大跌恰恰发生在国家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之际。新的“菜篮子”里都装些啥?怎样长期稳定地解决好菜园子、菜摊子、菜篮子的问题?专访了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
蔬菜生产整体稳步发展态势没有改变,营销仍将是主要矛盾
:近期菜价下跌,又现卖难,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晓华:准确地说,是部分地区部分蔬菜产品出现了滞销卖难。尤其是叶菜类价格下降最为明显,芹菜、大白菜、卷心菜等品种发生不同程度滞销。
这次蔬菜价格下跌是多种因素叠加引发的。一是季节因素,每年4月菜价是总体回落的。二是天气因素,1月份南方连续低温导致蔬菜上市期推迟近一个月,与北方露地菜上市刚好碰头。三是外部因素,日本核泄漏在我国菠菜、莴苣等品种上检出,在部分消费者中引发疑虑。四是受去年价格行情较好的影响,部分地区芹菜、洋白菜等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了局部卖难。
:这次蔬菜价格波动,会不会影响今后蔬菜的生产和市场供应?个别品种会不会再来一个“菜荒”?
陈晓华:近期蔬菜滞销价跌,部分地区菜农遭受较大损失,可能影响种植积极性,但这不会改变蔬菜生产整体稳步发展的态势。特别是近期受损的多为生产期短的叶菜,如果市场需求转旺,生产会很快恢复扩张,不可能出现“菜荒”。而且,就目前的农情调度看,今后一个时期,蔬菜产业面临的很大压力将是营销和市场开拓。目前蔬菜在田面积9340万亩,同比增长6.7%。预计5月上市蔬菜733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10%以上。
因此,当前蔬菜生产继续保持发展,市场供应充足,农业投入品监管措施进一步加大,质量安全总体有保障。今后关键是要加强*府对蔬菜平稳运行的公共服务,避免市场供给的大幅度波动。
消费结构和生产布局深度调整,“菜篮子”面临新的压力
:2010年的1号文件提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今年的1号文件以及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仍强调了这项工作。继“米袋子”之后,“菜篮子”再次得到更大重视。请问,这项决策的大背景是什么?
陈晓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消费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菜篮子”有了新变化。
一是保供应压力增大。过去10年,我国城市人口净增2.2亿,到2020年仍将净增2亿以上。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010年已达49%以上,比1997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城郊“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向远离城市的农区转移,打破了原来的“近郊为主、远郊为辅、农区补充”的生产布局。大中城市自给率明显下降。北京市蔬菜自给率目前比2000年下降了16%;天津市禽蛋自给率比2000年下降了40%;上海市肉类自给率比2000年下降了25%。
二是生产转型压力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使分散的小规模种养业受到严峻挑战,而规模化、标准化种养业发展还有个过程,如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不足50%。同时,传统主产区基础设施条件差,科技、信息服务水平不高,目前全国设施蔬菜面积仅占蔬菜播种总面积的20%,养殖池塘显著老化的占60%。因此,迫切需要对传统“菜篮子”生产基地进行升级改造,推进生产方式转变。
三是质量安全压力大。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人们不仅对“菜篮子”产品的需求趋于多元化,而且更关注吃得安全放心。同时,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之我国农产品自身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菜篮子”产业比较优势的发挥。
四是流通配套压力大。目前,我国蔬菜市场初步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大流通格局,对市场信息、市场设施、物流配送、冷链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实行现代拍卖、电子交易和电子结算系统的批发市场不到1%,特别是产地批发市场数量远远不够,加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的市场仅占11%。同时,由于采后加工、冷藏保鲜和冷链运输设施严重匮乏,致使产品在流通中损耗达25%—30%,远高于发达国家5%的水平。
产业遇到新问题,民生又有新期待,这些压力恰恰是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强大动力。
新“菜篮子”要有新“提梁”,转变发展方式是迫切任务
:那么,新的“菜篮子”要安装哪些“新提梁”呢?
陈晓华:一是突出统筹推进的思路。统筹销区与产区利益,既考虑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又关注农民持续增收;统筹市场调节与*府调控,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府对“菜篮子”工程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统筹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实现“菜篮子”产品生产可持续发展;统筹能力建设和机制创新,在改造升级原有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风险控制、产销衔接和市场预警机制,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促进“菜篮子”长期稳定发展。
二是明确了大中城市郊区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大中城市郊区农业如何发展,功能定位过去一直没有明确。一些郊区甚至能“种楼”的,就不种菜。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明确了郊区农业发展的定位,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菜篮子”生产、流通、加工、质量监管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协调。
三是突出了转变“菜篮子”产品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从源头夯实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要求大规模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带动园艺产品、畜禽水产品养殖标准化生产。指导农户建立生产档案,并加大品牌培育和认证力度,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人们对“放心菜”的要求的确越来越高。通过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产品质量安全将得到哪些机制保障?
陈晓华:治本之策是标准化生产。首先,加快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应用,重点制定农兽药残留、污染物限量安全标准及其检测方法,建立完善涵盖“菜篮子”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其次,加快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第三,探索建立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国家级“菜篮子”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平台,鼓励地方建立各省质量追溯信息中心,支持“菜篮子”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质量安全信息采集系统,目标是: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身份证明。
3亿从业人员将受益*策扶持,建立蔬菜生产信息监测络
:农民将从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中得到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陈晓华:目前,“菜篮子”初级产品种类很多,产值在我国农业总产值中比重已达65%,农民销售“菜篮子”产品的收入占农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45%,“菜篮子”产业从业人数高达3亿左右,是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重要途径。
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一方面增强农民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国家将在大中城市郊区和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优势产区,支持建设一批设施化、集约化“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支持建设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既支持生产基地的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提高采后初加工水平,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又支持大中城市改造销地批发市场。鼓励农贸市场与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和生产基地实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农超对接”。
:“菜篮子”产业暴露出来的突出矛盾,除了产销衔接问题,还有信息服务。这方面有什么新办法?
陈晓华:尽快建立覆盖产销各个环节的信息采集、分析和发布体系,是当务之急。农业部将建立蔬菜生产信息监测络,及时掌握200个基点县、20个主要蔬菜品种的面积、产量、上市档期、产地价格等信息,全面调度100个重点批发市场的批发价格、交易量等流通信息。建立月度产销情况调度制度,定期分析研判走势,加强信息发布,主动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促进跨区域有序流通。
:近年来,“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的声音此起彼伏。今天,统筹兼顾农民增收与市民生活,关键解决哪些突出矛盾?
陈晓华:“菜篮子”问题,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两头都是大民生。
农村要解决生产组织化问题。要通过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面提高“菜篮子”产销组织化程度,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订单生产。
城市要建立低收入人群临时救济机制。农业生产需要有较长的周期,如果遇到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下降,恢复生产扩大供应需要一定时间,这个时期“菜篮子”产品供应偏紧、价格过高时,可对低收入人群实行临时救助,缓解生产压力。
稳菜地、活流通、能应急,市长负责制的三件大事
:“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是个老提法。可是,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蔬菜生产营销的格局有了很大变化,市长还拎得动“菜篮子”吗?市长负责制该怎样完善?
陈晓华:国务院对“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有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大中城市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菜篮子”产品生产用地保有数量、“菜篮子”重点产品自给率和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等指标,并作为大中城市市长负责制的内容。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针对蔬菜产销问题再次强化了“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内容要求。
具体说,突出抓好三件事:
一是稳面积,保证一定的蔬菜自给能力。大城市特别是城区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城市人民*府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增加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切实提高本地应季蔬菜的自给能力。要制定郊区“菜篮子”建设发展规划,实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实行更为严格的占补平衡和补偿机制,提高大城市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收取标准,用地单位缴纳的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必须全部用于建设新菜地和发展蔬菜生产。
二是活流通,加强城市蔬菜批发和零售市场的建设、服务与管理。合理规划布局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店,保证批发市场和菜市场建设用地。要增加零售点,对蔬菜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店建设给予必要的补贴,切实解决摊位费过高的问题,要为零售商贩经营创造便利。
三是能应急,建立适合本地区的蔬菜储备制度。确保重要的耐贮存蔬菜品种5—7天消费量的动态库存;制定异常情况下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蔬菜基本消费需求的救济办法,保证其基本生活水平在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时不降低。
:可是,产业的梯次转移、价格波动,都是市场规律在起主导作用。怎样处理好市长与市场的关系?
陈晓华:从经济布局看,虽然在城市近郊淘汰低附加值的种植养殖生产是必然趋势,但是,产销不断分离,将进一步增加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损耗和能源消费,弱化大中城市鲜活农产品供应的保障能力和应急调控能力。因此,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大中城市近郊地理、资金、技术和信息优势,稳定鲜活“菜篮子”产品的自给率,尤为重要。
然而,在全国经历了较长的供应相对宽松期后,不少地方放松了对“菜篮子”工作的组织领导,一些地方的“菜篮子”工作甚至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因此,为了推动“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到实处,目前由农业部牵头,国家发改委
、财*部
、商务部等13部门参加组成了“菜篮子”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正在抓紧制定全国重点城市的相关考评办法,通过每年定期考评和公开通报考评结果,建立激励机制。
总之,近年来,我国农业长足发展,“菜篮子”产品空前丰富,大家的胃口上去了,一日三餐不可无“菜”。全天候的需求,要求全天候的管理。而且,只能是管理服务适应胃口,很难要求人们的胃口适应管理。因此,市场解决“一万”问题,市长则要侧重解决“万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