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读书多了,就感到真的无话可说,一切道理皆被贤圣说尽。
黑格尔甚至说:“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真的是这样,很多书的解读歪曲了孔子的思想,扰乱了视听,贻误了后人。正因为这些错误的解读,也招致后人对孔子和儒家的诟病。
在道,一语而终;不在道,流恶无穷。我们没有能力成为论语争议的终结者,但我们都希望论语的争论会有所减少,让几千年的显学走向正轨。人人都有都可以从自身的角度阐释解读论语,但是真理真相只有一个。
我们可以不学习论语,不去评价论语;也可以在充分读懂论语思想后以批判论语,但是,千万不要在不了解的前提下妄议论语!更不要在错解的前提下攻击论语。为此我们需要知道,论语到底在讲什么?儒家到底追求什么?
一论语的基本名词
孝悌:孝是爱父母,悌是爱兄弟姐妹,孝悌都是血缘关系范围内的爱,做不到孝悌是极端自私;做到了,有了推己及人的人生体验,但这仍然是小爱,或者说,这是血缘范围内的自私。
义:是对朋友的爱,从孝悌到义,实现了从血缘到业缘的跨越。人的心胸开阔豁达,敢于担当,必将开启美好的前程。但是一定要小心:如果做到对朋友的义,却做不到孝悌,这叫人伦颠倒,是悖德。这种义充其量是江湖义气,是小团体的自私,绝大部分是假仁假义,背后隐藏着个人的私欲。
忠:是对上司的爱,对领导的爱。由于上司领导代表的集体利益,所以忠的本质上是对集体的爱,对国家的爱,对全体人民的爱。当上司和领导不能代表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时,对上司的效忠就沦为愚忠。儒家认为一定要忠于“道”,即忠于仁道,而不是忠于某一个人,某一个政权。如果一个政权无道,再去效忠的话,就是助纣为虐。但孔子不主张以暴力革命方式推翻腐朽政权,那样会造成动荡不安生灵涂炭,这时候,孔子主张以用脚投票的方式进行抗议,所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只要贤者隐没,腐朽政权就会崩塌。
儒道倡导孝、悌、忠、义最终目的是驯化人心,让人一步一步放下自私,打开广博的胸怀,拓展格局,实现人格境界的升华,形成超越血缘、业缘的普世无我大爱,这种大爱就叫仁。类似于基督教的博爱,佛教的普度众生。
对于被各种欲望驱动的国人来说,契入仁爱的精神境界,太难了。儒家的先贤用心良苦,发明了一套训练人心格局的方法——孝悌忠义
不义富且贵与我如浮云二儒家的终极追求
儒家根据人的格局大小,良心发现的程度,把人分成六个品级,分别是:小人、庸人、士、君子、贤人、圣人。孔子倡导的最低做人目标是君子。做一名“士”成大器,孔子都不高兴,必须升华为君子,所以孔老师告诫弟子“君子不器。”孔子教学的任务是努力把学生从小人、庸人经过士的跨越上升为君子,继之成贤、成圣。
把人修练成君子、贤、圣的道路就是儒道。儒道的总愿则是克己复礼,也就是克制私欲,恢复仁爱。具体方法是通过孝悌义忠的次第,修习仁爱之心。再博之以文,约之以礼,塑造成儒家的高贵贫格。孔子坚守儒道,矢志不渝。
儒家修行成就的标志是乐。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仁者乐山(如山)智者乐水(如水)”小人和庸人的基本特征就是多怨。君子的底线就是不怨,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如果一个践行儒道的人,整天忧心忡忡,满腹怨言,与儒家修行背道而驰。真正的儒家,一定是死守善道,“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子曰:“不义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
一切贤圣所见略同,道家有羽化成仙之乐,佛家有极乐世界的向往。史载:水潦和尚朝拜马祖道一禅师 被马祖踹了一脚,豁然大悟。作偈曰:“自从一吃马师蹋,直至如今笑不休。”成道的人一定是快乐的。儒家的大成就是“成于乐!”颜回是孔子眼中修学儒道的典范,就在于他的快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们去观察生活,如果一个人能有持久的快乐,那一定是不简单的人。退一步说能保持平静如水,也很难得,苍雪大师云: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三儒家的诚信观
诚信是由甲乙双方结成的契约关系,甲真诚,乙相信;或者乙真诚,甲相信。最佳的合作关系是甲方的掏心的真诚得到了乙方的完全彻底的信任。悲哀的是:甲付出真诚,得不到乙方的相信;甲不诚,乙却完全相信。这两种现象会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发生。孔子一生真诚付出,却不被领导信任,所以发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感叹。意思是:别人要是不相信你,你对他就爱莫能助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他败亡!
诚信分为君子的诚信和小人的诚信。君子的诚信是利他的;小人的诚信是利己的。有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履也”就是说,诚信必须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才能践行。(有子,即有若,孔子的弟子)
小人的诚信大多属于攻守同盟,同流合污,谋取私利。这就是所谓的“小人同而不和”。小人的诚信,实质是各怀鬼胎,暂时为了共同的私利结党营私;一旦利益冲突,必将反目为仇,甚至兵戈相见。
对于小人,不仁不义,没有必要与他们讲诚信。小人做坏事,一旦“言必行,行必果”危害更大。所以孔子说“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孟子心领神会,进一步阐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
重信义的人必须修学仁德,没有仁德做基础。就会沦为江湖草寇,故孔子言“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四儒家的学习智慧
学习要善于思考和总结,不去总结的学习就是无意义的重复,知识化为满脑子浆糊,障碍智慧的灵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向贤圣学习比独立思考要重要的多,在知识积累阶段,学习要比思考更节省时间,少走弯路。前人走过的路,翻过的山,趟过的河,早已给我们搭好了梯子,架好了桥。我们所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沿着梯子,爬到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继续开拓。善于钻研本来是学习的优点,但如果一心自钻,疏与学习借鉴,就会多走弯路,流于主观臆断,偏执狭隘,最终导致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不可救药。故孔子告诫后人“多思无益,不如学也”“思而不学则殆。”可见不学习与不思考比起来,危害更大。
不要什么都学,什么都会。人世间的知识、技艺是学不完的,知识技艺是吸噬时间的黑洞,把一生宝贵的光阴献给雕虫小技,虽然怡情养性,但让人失了很多更高层次的人生体验,辜负了太多人的期望,推卸了太多的社会担当和责任,亏欠了太多恩德和情感。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不要什么人都跟着学。不要什么书都读,应亲近正能量的人,读有正能量的书。读什么样的书,就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就有什么命运。子曰:“就有道而正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内省。”
学习是为了破愚,不是为了满欲。博学以求道,道必难会,笃志奉道,离道不远,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学习宜早不宜迟,不要与天赋高的人比努力。他们十年不学也比我们强,这是他们的天命和福报,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发掘出自己天赋的人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要等到遭遇困境再去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五儒家观人的智慧
如果我们经常上当受骗,那是因为我们是非不分;如果我们经常是非不分,那是因为我们不够善良。有人说,善良的人容易被骗,这是世俗之见,容易上当被骗的“善良人”不是真正的善良,是愚善,或者是夹杂着私欲、祈求某种回报的善。真正善良的人心如明镜,听一眼、观一行、察一色,就能分辨出谁是好人,谁是恶人。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有强烈私欲的人,啥事都能干出来!为了达到目的,会不择手段。当领导的,如果非常在意自己的位子,而是不为了造福一方,那么,也会无所不用其极。孔子说:“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也!”
能说会道的人没有几个好人!因为真诚缺失,必须用花言巧语来骗取别人的信任。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也!”
能言善变的人一定要远离!抬杠讲理的人一定要远离!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子曰:“巧言乱德。”
老好人是一种低劣的品质,论语中称为“乡愿”,谭嗣同曾经猛烈批判老好人,说他们与大盗一起,侵蚀了道德的灵魂,在正义、是非面前,私利大于天。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乡愿,一作乡原,乡野人的思想,引申为老好人。)
姑息别人缺点的人最残暴。特别是当老师的,一定要敢管敢问,不要纵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那会害了他们。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为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求全责备的人是小人。人无完人,君子用人长,不用人短,小人心胸狭隘,缺乏理解和宽容,希望每一个人都完美无缺。孔子说:小人,其使人也,求备焉……君子无求备于一人。”
穷人与富人的境界:穷人有四种境界:贫而谄;贫而怨,贫而无怨,贫而乐。富人有四种:富而骄;富而吝;富而好施;富而好礼。
富人放下骄慢比较容易,但贫穷的人放弃抱怨很难,整天抱怨的人,炫耀富贵的人,都属于小人行列。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不善的人,坏日子不愿过,好日子不会过,不能安于困境,也不能安于乐境。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心地善良的人,一心向道,无所谓顺境、逆境,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子曰:“不仁者,不可久处约。”(约:约束,引申为困境)。
不能直面自己缺点的人是小人。君子有错误马上忏悔,第一时间承认错误。小人犯了错误,想方设法掩饰狡辩。子曰:“小人有过必文。”自以为聪明,实际上根本盖不住,说一句谎话,需要一百句谎话来圆谎。聪明全用错地方了,还把狡猾当成智慧,一生工于心计,却不知道自己是小人!可悲呀!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观察人,一定要看他做的怎样,不能听他说的怎样。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听其言,观其行”
不快乐的人必须加强修养,如果不能让自己每天心情愉悦,至少要让自己心情平静。想让自己拥有持久的快乐,唯一的道路是修善,把自己升华为一个谦谦君子。因为仁者乐如山,智者乐如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如果有人常常被羞辱,根源一定在自己。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濯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悔,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六儒家说话的智慧
过往的事情不要多说,好事坏事,都要少提。“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要少说多做。“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要多说别人的优点:乐道人之善。
说话不要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不要花言巧语,显示自己的健谈。“辞,达而已矣”“巧言令色,鲜矣仁也。”
说话要注意分寸“非礼勿言”该说的话一定要说;不该说的话一定不要说。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不要说越位的话,吃地沟油的命不要操中南海的心,先把自己的事做好。“君子思不出其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不会说话和乱说话都是因为我们的德行还不够。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处在困境,要反思自己平时讲过的话,不忘初心,经得起考验。子曰:“久约不忘平生之言”(约:处于困境)
少说闲话,道听途说,散步流言蜚语。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道听途说,德之弃也。”
与领导讲话,要善于把握时机。孔子曰:“伺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不要说吹牛的话,过头话。事以秘成,泄则多败。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之。”
七儒家做人的智慧
不能急于求成;不要只顾眼前利益。“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使人快乐的事情,有的是有利的,让人进取;有的是有害的,让人堕落。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没有道义的名利坚决不去争。不符合道义的事业坚决不去做,名有祸福,利有吉凶。凶入者必将凶出。不要羡慕或者仇视别人的财富与地位,要去仰慕别人的德行。不修道德,一味追求名利的人避免不了灾祸,即便朝夕耕田,也会有饿死的危险;追求道的人,老天一定会眷顾他,有福禄相随。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者,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朋友也好、领导也好,不信任我们,不要提意见。即便信任我们,提几次意见后不听,就不要提了,否则,自寻其辱。子夏曰:“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游曰:“事君数,斯辱也,朋友数,斯疏也。”(数:多次劝谏)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帮人要雪中送碳,不要锦上添花,小人一不小心就漏出谄富骄贫的嘴脸。子曰:“君子周急不继富。”
借花献佛的人不是君子。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醢(xi,醋)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中记载的故事:微生高,人名。有人向他醋,他家没有,就向邻居家借来,再转借他人。细品之,耐人寻味!如果是乞丐来要饭,他会这样做吗?!)
帮人要有取舍。如果没有道义的人和事,我们一定不要帮助。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要让好人领导坏人,不能让坏人领导好人。无德之人在高位,必然播恶于众。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错:措,放置,安放)
管理别人要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教育别人,更不要强求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不令而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
处理人际关系,不能过多使用利益刺激。因为小人好利,过多用小利刺激,必将导致大量小人出现,甚至,为争小利,导致人际关系不和。正能量的领导一定引导员工合作,不引导员工斗争;引导员工争义,不引导员工争利。上下交征利,危矣!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要与愚蠢的人谈论智慧。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对人要恭敬,我们敬人一尺,别人会敬我们一丈。子曰“恭则不辱”
要学会宽容别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得理要扰人,有礼让人三分,不得理更要扰人。。子曰:宽则得众。”
任何人委托我们的事,一定讲谨而信,谨是敬事,信是敬人。不要藏奸耍滑,小人的狡猾,别人嘴上不说,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诚信的破产是人生最大的破产;讲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子曰:“信则人任焉。”
人要有眼色,善于发现别人的难处,善于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子曰:“敏则有功!”
要学会施恩于人,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切人都是让我们爱的,上天让人占有财富,是希望他能合理的分配财富,而不私享。用自己的所有爱一切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用掌。”子曰:“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的思想远不止这些,子贡用一个比喻来描述孔子思想的高深难测:“譬如宫墙,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能见宗庙之美。”然而能够得其门的人太少了。
如果了解论语的基本思想后,认同并景仰儒家思想,那就开始践行吧。有一张世上最好的弓,有一只世上最好的箭,比赛中可能是最后一名,为什么?因为遇到了最差的射手。儒家的先哲为我们打造了最精良的弓,儒学是世界上最锋利的箭,还需要优秀的射手!你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