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人民网
TUhjnbcbe - 2025/6/29 17:14:00

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结合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体实际,从不同层面呈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这一讲话不仅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而且有助于人们深化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从而坚定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一、在文化层面,具有培根铸魂的本源意义。

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在文化层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本源意义,这是由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重要地位所决定的。

“百川之首”“四渎之宗”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既是条波澜壮阔的自然之河、生命之河,也是条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心灵之河,千百年来,她滋养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长期以来,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就在黄河流域建立国都,郑州、西安、洛阳、开封、安阳历史文化古都均在黄河流域,三秦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皆孕育于此。在这里,勤劳勇敢、坚韧智慧的先人创造了绚丽灿烂的中华文化,《易经》《道德经》《尚书》《论语》等一部部国学经典在此诞生,从《诗经》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等文学艺术经典,如黄河之水源远流长。

黄河流域也是科学技术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源地。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到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农学、地理学、水利等,古代的一些重大科学技术成果都诞生在这片流域。同时接纳百川、汇聚千流的黄河培植了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气度,百折不挠的九曲黄河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激发了华夏儿女的伟大创造精神、团结精神、拼搏精神、梦想精神,这些品格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

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助于黄河文化的保护,使之更好地发挥培根铸魂作用,还有助于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之生生不息、日益昌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力量源泉。

二、在政治层面,具有使命宗旨的明示意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而也是频繁带来水害的“灾难河”。受自然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人为破坏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黄河治理成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重大难题。

中国共产党接过这一千古难题,创造性地完成了黄河治理的历史性任务。中国共产党人把黄河治理和人民群众生存及发展的根本利益、切身利益、长远利益直接联系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黄河流域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水沙治理成效显著,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再也没决过口,创造了岁岁安澜新纪录。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上游水源涵养能力稳定提升,中游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显著,实现“人进沙退”治沙奇迹。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新的经济点不断涌现,百姓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和有效治理下,黄河由“害河”变成“利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山光水浊的黄土高原迈进了山川秀美的新时代。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

在这次讲话中,党和国家对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做了新的重要部署: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等。这些部署无不彰显执政党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