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常州市近年来瞄准培养“大国工匠”的目标,积极打造“银领摇篮”。
常州又有一批高技能人才被表扬了!
日前,常州市政府网公布了
常州市首届江苏技能大奖获得者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名单
邓建军正高级工程师
邓建军,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维修电工高级技师、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江苏大工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是中国产业技术工人创新发展的楷模、“蓝领精英”代表。他长期在生产一线从事设备电气设计安装调试维修、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与技术改造工作。他以工匠精神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宗旨,开展“名师带徒”结队活动,一大批技能型员工迅速成长起来。
张忠正高级工程师
张忠,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中车集团首席技能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领办人、江苏大工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苦学焊接技术,练就一身技艺,破解了机车总风缸、空心轴、制动缸等关键部件返修率高的难题,总结撰写《DF1制动缸焊接》多个操作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他总结的《小直径对接45度固定组合焊》操作法,在内燃机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陈士华高级工程师
陈士华,中车戚研所有限公司无损检测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中车集团首席技能专家、江苏工匠、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创造了“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斜探头后扩散角假缺陷回波识别”“铸钢件中近似垂直于检测面的延伸性缺陷超声波探伤”等9项先进操作法。他非常重视在团队操作技能的共同提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高技能人才。
张学斌高级工程师
张学斌,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机电设备维护高级技师,中国中车“资深技能专家、中国南车资深技能专家、省、市技能大赛工作室领办人、省企业首席技师。他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在工作中解决了大量的实际问题,主持完成了《城轨齿轮箱跑合试验台研制》、《风电齿轮箱自动清洗控制系统》等十多台非标设备的设计制造,各项设备的设计制造和改造优化,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数百万元的修理费用和大量的设备维护时间,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乔森高级工程师
乔森,常州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汽车驾驶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是一个在节能减排事业上不停逐梦的“草根”节油专家,他不仅总结出了独特的“乔森节油操作法”,还创新了LNG客车的驾驶节能操作方法、纯电动客车节电操作法。他的系列操作法获得了省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金奖等荣誉。
李继平高级工程师
李继平,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冷作工高级技师、中车集团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车集团资深技能专家、江苏工匠。他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冷作工高级技师,他不断探索、总结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操作法,在行业内推广并广泛使用。为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多次对有问题的工装、胎膜技术革新,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他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让更多的年轻技能人才快速成长。
马继张高级工程师
马继张,江苏常发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农机修理工高级技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技术能手、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他从事农机产品售后维修,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农机修理高级技师,他善于技术专攻,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传授给徒弟故障的判断处理方法和维修技巧。前后进行人/次的培训,为公司产品的售后服务提供了保障。
袁志刚高级工程师
袁志刚,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机修钳工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工匠、江苏制造工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苦练技能、攻坚克难,被誉为“机床设备保护神”,他总结出《设备故障的常用诊断维修操作法》,注重设备预知性维护与日常保养,利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他长期坚持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实施在岗实践和定期培训,众多徒弟在国家、省市及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骄人成绩。
潘德昌高级工程师
潘德昌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车工高级技师。中车资深技能专家、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苏省机械工业突击贡献技师、常州市有突出贡献高级技师、中国南车劳动模范。他凭着精湛的技术,完成了一系列高精度的产品加工,完成多项重大科技项目工艺研究,成为了质量标兵和革新能手,创造了车工行业的一系列“奇迹”。通过平时工作经验的日积月累,潘德昌先后总结了十余项先进操作法,为提高相关类型产品的加工效率和质量等方面提供了参考。
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优秀品质、高超技艺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助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省厅开展了首届“江苏技能大奖”的评选表彰活动。
我市的九位高技能精英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丰硕的技能成果,在全省众多高技能人才中脱颖而出,这是对他们个人资质的肯定与表彰,也是对我市技能人才工作的肯定与激励。
近年来,常州围绕建设全国一流智能制造名城目标,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搭建有效平台,优化发展环境,每年培养技能人才10万人以上,造就了以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邓建军、张忠为代表,4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3位江苏大工匠、38位全国技术能手为骨干的技能领军人才队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来源:常州政府网常州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