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为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引领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以更大勇气和魄力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在新征程上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坚实健康保障,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省文明办、省中医药局、南方日报社、省卫生健康系统思想政治促进会、人之初杂志社等联合开展第六届寻找“广东好医生、广东好护士”活动。
经过推荐、评审,一共有15人获评广东好医生,5人获评广东好护士。他们中既有冲锋在核酸采样和医疗救治一线的医生、护士,也有用信息化手段助力智慧防控的疾控专家;既有守护一方水土的乡村健康守门人,有大医精诚的中医,也有见义勇为的勇士。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优良的优秀卫生健康工作者的事迹,大力弘扬“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广东医生精神,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我们采访了这20名医务人员。广东卫生在线推出专题报道,每天分享他们的故事,传递榜样的力量。
不久前,一位长期咯血的患者从贵州赶来广州。因为咯血量时多时少,医院都未找到病因,最后经人介绍找到广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易高。分析了患者病史后,易高安排他做了增强CT检查,发现肺血管部分变异,破裂出血。虽然还需进一步检查,但病因已经基本确定,患者的希望被重新点燃。
“其实没什么,这就是我的工作。”“医生对患者负责,都是应该的。”采访过程中,这几句话常被易高挂在嘴边。在他看来,不论是27年前投身医学,还是2年前逆行抗疫,都是自己无怨无悔的选择。“既然选择成为一名医生,就要勇于承担责任。”他说。
用实力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年1月23日下午4点,手机铃声响起,在老家休假的易高接起电话。“医院。”院领导言简意赅,易高立即收拾行李,和家人提前吃了年夜饭,大年三十凌晨5点独自驾车驶向广州。湖南的冬天湿冷,凌晨时分小雨淅沥,易高小心翼翼地驾驶,直到中午12点才抵达广州。
如今回忆起两年前的长途跋涉,易高袒露了当时的担忧:“刚开始什么指南也没有,对疫情的认识还不够,如何防治还是一头雾水。”
易高在临床一线工作20余年,对部分呼吸疑难疾病及呼吸危重症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他被任命为广医五院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组长。“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位,当时压力很大。”易高说。
这并非自谦。如何判定患者是简单的感冒发烧还是新冠肺炎就是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关,“冬天本就是流感的高发季,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单纯靠影像学来鉴定并不充分,这就需要扎实的临床经验来作出判断。”
他的想法得到验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一直在更新,医生的临床判断始终是重要依据。
“新官上任”后,易高的电话24小时开机,每天都会接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他迅速判断并给出解决建议,被提及最多的,就是核酸结果尚未明确的发热患者该如何收治。
初春的广州寒冷未褪,门诊人头攒动,不少患者站在门外等待核酸结果。“年轻人也许能撑一撑,但老人、小孩可能撑不住。”回想当初,易高记忆犹新,“不能让患者这样等下去。”带着这样的信念,他开始寻找解决之法。
一有时间,医院转悠,这一片不同区域能否区分得更明确,各区域之间的通道是否符合院感防控的标准,等等。他把院区走了几遍,将医院布局了然于心后,医院第二次专家组会议上提出成立留观病区,“这既不耽误患者的治疗,也能更好的防止交叉感染,尽快遏止疫情的扩散。”易高说。
这一做法再次得到验证。年2月14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下发《关于做好我市新冠肺炎相关病例救治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将广州市新冠肺炎病例分为留观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三类。
除了开创性的探索,他更强调日常性的坚守。两年多以来,他主持召开专家组会议30余次,从会诊阅片到优化门诊流程、人员安排、工作流程等,事无巨细。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每出一版新冠肺炎诊疗指南,他都深入学习,然后制作解读PPT,供全院参考。他还不定期组织全院尤其是急诊、隔离病区、留观病区等高危部门医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20余场,为实现零感染、零误诊、零漏诊的成绩做出了努力。
为每一位患者的生命负责
易高出生在一个小县城,儿时见过不少人因医疗资源落后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当医生的火苗在心中悄悄点燃。
高三毕业,当父亲建议报考医学时,他毫不犹豫地点头。“医生是个很有成就感的职业,在治愈患者的同时也在被治愈。”易高说,带着这份信念,他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20余年,从未有过动摇。
▲工作中的易高
年,广医五院任命易高为呼吸与危重症科负责人。对于常年在临床征战的易高而言,挑战不小,但他欣然应战。新组建的科室规模不大,只有10张病床,工作强度却不小。
担任科室主任期间,除了出诊,其余时间易高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