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道德经》15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注释〉
善为道者:指有道的人。为(wéi)道:观道,体道,悟道,行道而明道。
微妙:精妙。形容内心纯净光明。
玄通:深邃通达。形容内心虚静通达。玄:深远。
深:深沉。形容内心深奥沉着不肤浅。
强:勉强。
容:外貌。
豫:大象。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兮:文言助词。
若:好像。
犹:猿猴。形容警觉戒备的样子。
畏:害怕。
俨:恭敬,庄重。
涣:轻松自在的样子。
凌释:冰的消融。凌:冰。
敦:厚道。
朴:本义是没有雕刻的原木。比喻纯粹,纯朴。
旷:空旷。
谷:山谷。
混:混混沌沌。
浊:浑浊。
孰:谁。
静:宁静。
徐:缓慢。
清:清澈。
安:安静。
动:运动,行动。
生:生机,生气。
盈:满而溢出。
蔽:破旧。
新成:新生,新的成就。
〈译文〉
古时候有道的人,其内心世界圣洁光明,虚静通达,外表深沉含蓄,不容易了解。
正是因为不容易了解,所以,只能勉强形容他的模样:
小心谨慎啊,像冬天走在冰面上;
警觉机敏啊,像害怕四周有危险;
庄重恭敬啊,像个客人;
坦荡自在啊,像冰块在溶化;
敦厚朴实啊,像没有雕动的原木;
虚怀豁达啊,像空旷的山谷;
混混沌沌啊,像浑浊的水。
谁能够让浑浊沉淀下来,慢慢变得清澈?
谁能够让沉静运动起来,慢慢变得生机勃勃?
坚守道心的人从不自满。正因为从不自满,所以能够不断的进步。
豫兮若冬涉川〈解读〉
上一章讲了修心为道的方法与途径,本章主要描述了有道者的模样,旨在为修心为道的人提供一个可见的榜样,使其能有更为直观的形象感来作为参照,帮助其理解如何修道,了解明道者展现出来的身心状态是怎样的。有利于修心为道者有明确的修道目标和方向。对有道者心理状态及行为外表的描述,也是更具体地展现出在日常生活中修心为道的方法。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总的来说,有道者呈现出来的是其内心世界圣洁光明,虚静通达,外表深沉含蓄,不容易了解。有道者明白了天地万物与人生的实相,破除了“自我”,处于“无我”的状态,所以,为人处世深沉含蓄,不浅薄虚荣,不露锋芒,不狂妄轻慢,不骄傲自满。
“豫兮若冬涉川”。做事,认真踏实,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不马虎,不懈怠。做人,柔和温暖,细心体贴,关怀备至。
“犹兮若畏四邻”。做事,严谨周密,不草率。做人,恭敬谦让,无嫉妒和害人之心,言行不会伤害到周围的人。
“俨兮其若客”。严于律己,言谈举止端庄得体,文明礼貌,不随便,不轻浮。
“涣兮其若凌释”。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安心自在。心无邪念,不患得患失。
“敦兮其若朴”。敦厚朴实,纯净诚信,不虚伪欺诈,不耍权谋心计。
“旷兮其若谷”。心胸宽广豁达,不争名夺利,无私欲私心,不斤斤计较。
“混兮其若浊”。随和,平等,包容。大智若愚,没有自我分别心,不固执,不孤傲清高。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有道的人,明了生命的真谛,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剔除了身上的痼疾,洗除了心内的尘埃,心灵品质提升了,人生脱胎换骨,与道融为一体。为人处事,遵循天道,一心向善向上,呈现出“无我”的心灵品质和“无为”的行为品德,影响到周围人群的言行和社会风气的变化,而且这种影响潜移默化,逐渐扩展。世俗人心和社会风气渐渐转变,由浊而静,由静而清。社会风清气正,因此沉寂的人心充满斗志,精神焕发,慢慢变得生机勃勃。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有道的人,虚静通达,心无挂碍,无贪欲,不虚荣,不自满,所以能够吐故纳新,永葆生机,与时俱进,不断取得新成就。
心胸宽广(注: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