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由于公众对自闭症认识的不足,很多自闭症孩子都被当成精神病看待。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专研,自闭症如今已经被重新定义,自闭症也越来越被重视起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这些人的努力——
自闭症到底从何而来?
我们知道,自闭症(Autism)是一种心理、社会能力等方面广泛发育延迟或偏离的发育性障碍,但自闭症在被命名和定义以前,经过了很多的过程。
自闭症原本被归属于精神病的范畴,比如我们国家的诊断标准在年以前一直将自闭症归属精神病的范畴,我们对于自闭症的认识是慢慢过来的,而这个过程和三个老头有关系……
第一位老头
美国儿童精神医学之父L.Kanner:
命名自闭症的第一人
自闭症患儿最早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L.Kanner医生发现。
年,在日常的观察和研究过程中,L.Kanner发现了一些孩子不和人交流,即使交流,交流的效果也比较差,于是开始对这些孩子进行研究。
年,L.Kanner在自己的研究报道中正式报道了11例患者,并命名为“早期婴儿自闭症”(earlyinfantileautism)。
“Autism”(自闭症)最先是来自精神病学的一个词,源自年瑞士一位精神学家E.Bluler的一个发现:有些精神病人和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完全不理会外界在做什么。
由于这样一个特点,L.Kanner就把精神病人专门分出了一个症状,叫“Autism”,释义为“自我为中心”。
L.Kanner当时这样描述这个类群患者的特征:
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性行为;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高水平的视觉——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与在其他方面学习困难形成对比;聪明、机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现。
自闭症的概念由此发生变化,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自闭症的研究当中。
年,仅仅一年后,奥地利一个学者阿斯伯格(Asperger)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现一群孩子虽然具有语言能力,但是不会与人交流和沟通。
比如讲话的时候,你说你的,他说他的;你说上午的事情,他说下午该怎么样做;你说今天的计划,他说我明天要干什么……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鸡同鸭讲。于是,阿斯伯格就把他们命名为:阿斯伯格综合征。
第二位老头
英国精神病学家M.Rutter:自闭症的诊断标准是社会化程度不够
年,英国的精神病学家M.Rutter在接纳和吸收L.Kanner和阿斯伯格两大学者的观点后,第一次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自闭症的孩子,最好在两岁半(30个月)之前发现,这样才可以进行早干预、早治疗。因为同样都是自闭症孩子,但20岁被发现和12个月被发现差距是很大的,但我们怎样才能早发现呢?
对此,M.Rutter做了一个重要贡献是整理归纳了自闭症的最初诊断标准:社会化的程度不够。
进行社会化是我们人的基本特征:
1岁前我们待在妈妈的怀里没有进行社会化;
1岁以后我们开始说话和走路,并且和家人进行交往,这时我们就开始社会化了;
到了3岁以后我们去上幼儿园,进行更加高程度的一个社会化……
而自闭症孩子正是社会化的程度存在明显不足。
很快,M.Rutter的观点在年在英国得到了认可,美国人也将M.Rutter的观点逐渐接纳引入。
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手册第三版(DSM-III)首次将自闭症确立为一类独立的疾病,并将与自闭症临床症状类似的几种疾病归类于精神疾病分类学中的广泛发育障碍(PDD),自闭症得到医学界的正式定义。
直到现在,我们也强调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
第三位老头
中国儿童精神医学之父陶国泰:在国内首次报道4个自闭症案例
那么自闭症到达中国,又是什么时候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国家没有医生认识自闭症。一直到年,我国儿童精神医学之父、南京儿童心理卫生所的陶国泰教授在《中华精神科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论文“婴儿自闭症的诊断和归属问题“,首次报道了4例自闭症的孩子后,自闭症才慢慢被认识和重视起来。
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将自闭症归属于儿童精神病;
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CCMD-2-R)明确将自闭症归属于广泛发育障碍。
虽然我们至今还没有一个设计良好的全国性的自闭症患病率调查,但是从年开始,我国每年都会在国内部分城市开展抽样调查,比如:
年福建省调查名14岁以下儿童,共有3名孩子确诊为自闭症,患病率是百分之零点二八(0.28%)
年贵州贵阳调查的名0—6岁的儿童中,有5名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患病率是百分之零点一(0.1%)
而从我们自己门诊的情况来看,我们现在每年诊断多例来自于全国各地的自闭症孩子,这说明自闭症在我国正在慢慢受到重视。
“我为你来”全国儿童自闭症公益讲坛巡演(上海站)杜亚松讲座现场
世界自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