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约八成抑郁症患者没有被“发现”,九成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规范专业治疗。直到发生悲剧时才后悔莫及。数据显示,我国的抑郁症识别率仅为21%,接受干预和治疗者仅1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5.65%。
由健康报社主办、灵北公司支持的精神卫生科普教育视频展播活动,今天为您带来“走近抑郁症-识别篇”。
在中国,张国荣、崔永元等明星公开了自己的抑郁症病情,人们开始逐渐熟悉抑郁症这三个字,但社会的偏见和歧视仍然严重,患者和患者家属仍有强烈的“病耻感”。患者走进精神疾病相关科室就诊,显然需要很大的勇气。“病耻感”,是阻碍患者治疗的一大“绊脚石”。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李凌江教授表示:“很多得了抑郁症的患者不愿意就诊,认为自己只是心情不好,是情绪问题;并没有认识到抑郁症是个可以治疗的病;而且患者总是有某一种羞耻感,担心得了这个病会受社会歧视。”
《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年)》提出:“加强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孤独症等主要致残性精神疾病的筛查识别和治疗康复。”专家指出,要消除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鼓励患者主动就医,首先要全社会正视抑郁症,提高公众对此疾病的认知。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医院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教授指出:因为公众对抑郁症缺乏知识,对抑郁症的认识不到位,出现了低知晓率。低知晓必然导致了低就诊。贾福军指出,还有一个遗憾,有些患者即使就诊了,但不能坚持治疗,导致了我国抑郁症的低治疗率。
李凌江教授担心,目前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度、接受度比较低容易导致患者求治率低;治疗率低又将导致患者有效治疗率低。
总是“蓝瘦香菇”不一定是抑郁症
生活中,有些人会把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混淆。不少人担忧“最近总是有抑郁情绪是不是得了抑郁症?”其实不然。抑郁和抑郁症不是一回事。大约20%的人都会存在一定的抑郁情绪,但并不代表这就是抑郁症。抑郁症和通常的“不高兴”不同,抑郁症患者的压抑和绝望程度严重、持久,往往很难自己恢复。识别抑郁症单看症状不够,还要科学全面地判断,包括病史、临床症状、病程、体格等多方面的检查。
“首先,个别的抑郁情绪症状不算,一定要有一组症状;其次,要求每天都有,每天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有这些症状,并且持续两个礼拜或者两个礼拜以上”,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医院院长刘铁榜教授强调。
贾福军教授补充道:“如果说一个人连续两周,情绪低落,兴趣减少,甚至有些患者毫无原因的出现情绪改变,要警惕可能是抑郁症”。
专家指出:只要陷入失眠、焦虑、沮丧、悲伤、疲倦、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这样的“坏情绪”超过两周,就该去看医生。如果感觉前途渺茫,人生没有希望,甚至出现自杀念头时,应该马上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比普通人高。一旦出现抑郁症状,应立即就医。
还不少人误以为抑郁症是“心病”,“心病”只需要“心药”医,想开点就能自我解决问题。还有不少人认为抑郁症是不治之症,医院也治不好。刘铁榜教授指出,抑郁症是一个可治疗的疾病,现在有很多药物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足够的时间,抑郁症是可以完全恢复的一个疾病。
警惕“隐形抑郁症”
很多患者得了抑郁症他们自己并不知晓。专家指出,“总觉得自己不舒服,却查不出什么病”这可能是抑郁症信号。刘铁榜教授提醒:抑郁症有个特殊情况,很多抑郁症病人发现不了自己的抑郁,患者只觉得自己身体出了问题了:觉得自己肺不好了,胃不好了,肝也不好了。另外,还有些病人可能常表现出睡眠障碍、食欲、性欲减退等,其实这些都是抑郁症的身体表现。
“如果一个人总是觉得身体这里不舒服,那里难受,去医院检查又发现不了原因,这有可能是抑郁症的征兆。”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常委、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主任方贻儒教授指出,一个人突然对以前喜欢的事情不喜欢了、提不起神了要格外引起重视。另外,“懒”也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信号,有些患者懒得连学校也不去了,单位不请假就旷工了,甚至躺在床上不起来了,不刷牙不洗脸,不打扮自己等个人生活方面也懒得料理。
抑郁症是种脑部疾病
有研究认为,抑郁症是一种脑部疾病,也可能与遗传、神经内分泌等有关,是患者大脑发生器质性改变,像五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出现下降,神经细胞之间信号传递出现问题,导致控制情绪、认知、躯体功能出现问题。李凌江教授指出,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大脑的疾病。如果一个人大脑得病了,不仅会影响他的健康、工作、生活,还会影响周围的人。
目前我国抑郁症呈现高复发率和高自杀率的特点,有75%至85%的抑郁症患者会在5年内复发;10%的抑郁症患者最终会自杀身亡。贾福军教授强调:一旦抑郁症被确诊,必须要持续坚持治疗;如果不持续的治疗,很有可能会复发。而且复发的次数越多,治愈的可能性就越低。
自测量表只能参考
诊断需要专业的医生
如今网上流行的各种抑郁症自测量表,只能作为病情的参考,诊断病情需要专科医生做出。专家表示,抑郁症的诊断,需要通过问诊、询问家属、量表评估等多重科学评估方式。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是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和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只有专业、结构化的抑郁评估量表如贝克抑郁量表等才可以对抑郁程度进行有效评估。
方贻儒教授推荐,用一些自测量表,帮助患者早期发现,是否存在抑郁症可能性。
贾福军教授表示:“在医生诊断之前,患者可以自查一个量表,这样比较经济实用。但是,量表统计出来的分数,一定要经专业医生的甄别,并且结合患者的症状来诊断是否是抑郁症。”
专家呼吁,全社会对抑郁症,要有正确的理解以及宽容的态度。作为抑郁症病人,不要带着病耻感生活,要积极勇敢地面对疾病,战胜疾病。同时,专家提醒,我们要定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自检,检查是否存在焦虑症、抑郁症、睡眠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