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生活的要素之一。除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外,服饰还彰显着一个时期的文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是一个流动着的,有着分明时代性,民族地域性、风俗性及艺术性的综合文化现象,同时服饰纹样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是随着人类的诞生应运而生的,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市井布衣等都与服饰和纹样息息相关,服饰史对社会各时期各个阶层方方面面的外在反应。作为服饰的载体,人类把不同的衣服附在身上,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现存最早的服饰纹样应该是古代服饰的编织花纹,由于这种纺织品是天然有机物,距今己很久远,所以很难保存。如今我们只能在一些陶制品上看到这些远古时期的织物的几何花纹。
那时的服饰纹样也许还不具备对美学的追求,只是单一的手工技术。到了殷商时期的高级丝网的生产和纺织技术水平越来越成熟,促进了丝网服饰的发展,并且对后世高级多彩的提花织物的发展准备了条件,为高级服饰提供了原材料。
服饰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参加社会活动的一种标志物,了解历代服饰的美学根源、服饰制度与纹样特征,有助于下一步对于服饰纹样所承载的美学思想进行研究。这种提花织物的出现标示着,古代服饰纹样开始形成由此之后,中国古代服饰不仅具有遮羞、保暖的外在功用,还具有内在的精神。
一、中国的服饰文化
礼制和服饰文化有着悠久的关联,千百年来服饰一直受到礼制道德的制约。伦理道德,礼制精神从广义上说,所涵盖和包含的不只是儒家思想、程朱理学、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道德规范等等,还关联到宗教、民风习俗、民族传统等诸多范畴对礼制根深蒂固的影响。
服饰的基本功能首先是遮挡身体、遮羞掩丑,然后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最后是等级、尊卑、规范,这几个基本功能都包含着丰富的礼制意义。因人的身份、地位、等级的不同,服饰的纹样、颜色、质料也各不相同,其规定极为严格。
一方面要彰显皇家的尊贵、官品的荣贵及下人、平民的区别;另一方面是为了为他们奢侈腐化、纸醉金迷的生活制造理论依据和典制上的保障,关于平民百姓在服饰上的颜色各朝代都有限制。
在服饰纹样的禁用和限制上就更加多见,暴露出了统治阶级奴役、剥削统治劳动人民的嘴脸。身份不同,禁忌也不同,人的身份包括:出身、地位、资质、年龄、性别、婚否等。身份将人分成若干类,每类人群都通过服饰及其纹样来标明身份。
交流与传播可以认为文化的最早形式,是文化从开始到传播进而越发渊博的重要因素。因为当归属于不同文化的人们走到一起,当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对方是不一样的时候,这种跨文化的互动就开始了。
而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参与者不仅依赖自己的文化,同时,也经历和了解着对方的文化。文化交流意味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要进行交往,那么相异的,世界观、价值观、行为模式、审美观点等方面的碰撞,经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理解,甚至出现交流的障碍。
交流与传播在服饰文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代替的角色。在漫长的服饰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服饰文化广泛传播到海外,外域的服饰文化也传播到本地,从而对各自的发展,都产生不小的影响。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而来的服饰文化均被不同成都的牺牲和融,纳入自身的文化体系中。
所以中国的服饰文化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得益于对其他文化的摄取和吸收,得益于传播之后的融合。这是这种在交流传播中吸收、借鉴才使得中华服饰文化越发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为与世界范围内其它服饰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同时各个民族的节俗中的服饰纹样,聚集了该民族的民族、风情、文化、体育、宗教之大成,是民族传统的积淀,是民族精神的荟萃。节俗孕育了服饰文化,同时服饰文化又丰富了岁时民俗文化二者相互包容、影响和转变意识,使得中国服饰文化呈现出多彩而细烂的风貌。
二、从原始时期到清代的简略史
原始人将兽皮拼接成衣服用来御寒,新石器时代农业和纺织出现,人们开始用麻布缝,制衣服。考古工作者发现,商周时期丝织染绣技术就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发现了当时出现的提花织物,不仅质薄而且精密。
他们从商代出土的青铜器上,不止一次的发现有丝质物质的残痕,其中不乏织成规矩纹的绮、绢,还有刺绣的残片。伴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对纹样的追求,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出了主观意识。这种意识,也就是图腾的萌芽意识。
以封建制度建国的周朝,用严密的阶级制度对帝国进行巩固,制定了一套非常周密的礼仪规范社会,进而安定天下。服装作为一种阶级标志,服装制度自然就成为了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政治因素对美学思想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周朝服饰,在样式上和商朝整体上相似,沿袭了商朝的外在衣服形状。但又独具创新,比商代的衣服更加地宽松,同时在腰间挂上象征身份和品味的玉石饰品等。
秦汉时代,是中国服饰色彩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将五行的观点融入服饰里面。秦汉时期延续着战国时期的着装风格,但秦皇的文韬武略,也深深地影响着秦朝的服饰,朝着大气的方向演变。
为此,各种手工业者为了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在服饰纹样的设计上更加别出心裁,在样式的选择上,也不断向皇家靠拢。
唐朝的经济发达,另外社会风气开放,民间生活多姿多彩,都使得唐朝呈现高度文明的气象。在此影响下唐朝的服饰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我国服饰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宋代工艺纹样重写实,刺绣和绛丝等,更注重生色花,并把它提高到一个空前的水平。在思想上宣扬三纲五常,仁义为本,让人遵循封建礼法,在无形中束缚人们的也理,进而改变了社会的审美,在服饰上一改唐代的开放、华丽,体现出宋代特有的时代风貌。
蒙古人民依照自己的环境、体型等的喜好创造了独特的服饰文化。体现出了蒙古民族对力量的绝对崇尚。元代的贵族妇女穿的袍子,宽大而且很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需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子的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着黑色的袍子。
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萌发,使从明朝初期按照等级制度着衣,安分保守的状态逐渐变化成追求个性与平等、表现自我的状态。清朝作为少数民主,入主中原前,一直靠着狩猎为生,对其服饰的美学思想有重要影响,形成了清朝服饰的雍容华贵。
三、古代服饰的传承与意义
古代服饰纹样是一种装饰性艺术,是人类智慧显现的载体,研究其内在的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队及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的功能与用途,对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将促进新的设计思路产生。
古代服饰纹样成为现在服装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而现代服装设计对古代服饰纹样的,应用也是对古代服饰的传承与延续。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无论服饰的观念还是服饰的构成、着装行为、服饰生产、消费等各个层面来看,都与市场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服饰文化有着独特的内涵和特点,更有独特的经营模式与方法,即使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也不可能使人们放弃对美的追求和期盼。
例如在国际上流行的“乞丐服”和我国的“百家衣”,都是在经济落后,生活贫困下诞生的。它跨越了地域、国境的界限,产生了共同的艺术风格,形成了了特定的表达形式,以至于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地区,直到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追捧。
总结
一部人类服饰演化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人类文化发展史。服饰既是人类的物质文明,更是伟大精神文明。经历了几十年万年,人类逐渐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我们的先民们在岁月中终于不再披着兽皮与树叶。
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自己生活的习俗、审美的方式、对颜色的喜好,和种种文化、宗教的形象全部融入到了服饰之中,形成了服饰文化最初的精神内涵。
服饰变迁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相互融合、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进化史;是一部物质文明创造、发展的兴衰史;是一部技术与艺术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