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豆瓣90精神分裂症来自受困者的
TUhjnbcbe - 2024/8/22 18:44:00

文|三丁小鱼干

祸与福,是世间的两种常态。在最近的社会新闻里,我能体会到在面对这两者间不同人的情绪起伏。正如法国作家蒙田所说的:“生活本身既不是祸,也不是福;它是祸福的容器,就看你自己把它变成什么”。诚然,不同的选择自然有不同的走向。我今天介绍的,就是一部来自法国的高分短片《精神分裂症》。

该短片又名为《91公分之外》,该影片是于年由法国导演杰赫米·克拉潘所执导,且在第61届戛纳电影节上,该片荣获柯达短片电影奖。从年直至今日,这部仅长达13分钟的法国短片仍持续保持着豆瓣9.0的高分,也曾在获奖中得到高度评价:“这是一则通过动画讲述了一个用其他任何形式都无法表现的故事”。

在这部享誉高赞的短片里,讲述的是男主人公亨利在无意间被一颗陨石砸中,直接与所有物体间产生了“偏移”,且距离在91公分;而这样的改变让亨利的生活变得艰难不便,于是在他试图接受的过程中,他也开始追溯这其中的原因。

在这部结构简单,脉络连贯的短片中,却暗藏着诸多真实而心酸的现实含义。导演杰赫米·克拉潘在情绪的把控、细节的巧妙上做到简而实,侧重具体人物内心的情感纠葛。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剖析这部高赞短片带给我们的独到见解。

▲一、从场景氛围、拍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主人公亨利表现出的“不寻常”。

片名就能很清楚的知道主人公亨利在短片里的人设,镜头的开始便是亨利在讲述着自己在遭遇陨石后身体所出现的异常现象,简单的结构直切正题。

①灰暗的色调

氛围镜头一开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阵阴郁灰黄的画面,简单勾勒的人物形象也与场景更为贴合。通常,色调与人的情绪是有一定联系的,特别是在短片、电影里,整体色调的呈现趋势容易随着事件和人物情绪的改变而改变,牵动着观众观影时的情绪起伏。

在短片里,一个片段没有过多的修饰,只用少量的道具突出不同场景下的明显特征。显然,灰黄的色调也让每一个场景的氛围凸显的格外明显。

例如,在亨利与医生(有人说是教授)交谈时所处的环境,宽敞亮丽的咨询室,由于那扇巨大的窗户,即便是在灰黄色调的渲染下,也依旧能泛出一丝希望的色彩。而镜头一转,来到亨利的家里时,整个氛围如同改头换面,仿佛一下子掉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里。在不考虑房间的大小,但在沉重的灰暗色调下,显得阴郁而低沉,一时让人透不过气来。

在我看来,无论是现实还是虚拟,人在可见的视野下,需要外界的因素来支撑处在黑暗中的自己;人的内心本就脆弱不堪,如果连自己都不愿给灰暗的人生添上亮丽的色彩,那又怎能指望其他人拼尽全力去救赎你。

因此,在整部作品中,在基于短片主题的安排上,杰赫米·克拉潘在观众的角度作了分析,灰暗的色调正好对应了情绪低落的观众,身临其境之下更好的引起观众的共鸣。

②多角度的视觉呈现

从“精神分裂症”这一词入手,通常指的是对客观事物能够正确认识,但对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距离等产生错误的知觉体验,恰好,亨利就是在空间距离上,产生了错误认知,在精神疾病上被称为“空间知觉综合障碍”。

而杰赫米·克拉潘在短片情节中设定亨利在看到陨石的瞬间,一下子与身边的物体产生“偏移”,虽然在观众看来,这无非是一种脑洞大开的想象;可实际上,这正是杰赫米·克拉潘做到“用其他任何形式都无法表现”的最重要的方式。

首先,镜头以直观的角度围绕主人公亨利的生活日常为主调,可是在镜头的转换处,却出人意料的将亨利患有“空间知觉综合障碍”的这一症状表现出来:第一镜头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亨利是漂浮在空中的,他与旁边的沙发隔着91公分的距离;紧接着,在切换第二镜头时,拉远的镜头一下子从不同角度呈现出的他,却又是刚好躺在沙发上。与短篇后半部分一样,在亨利开车去追陨石的路上,车里的后视镜也能看到他是坐着车里的,而在他个人的意识形态里,他与所接触的物品有着91公分的距离。所以,不难看出,亨利是在空间意识上接收了来自内心的错误信号。

这就是明显的症状体现,杰赫米·克拉潘借用镜头不同的拍摄角度,将主人公亨利的“臆想”行为间接的用不同人的视觉体现出来;把亨利的家用立体模型式的角度呈现在观众眼前。

我认为,我们所能感知的,绝不仅仅是亨利在物品间隔91公分之间画下的指令图,而是他作为被精神疾病缠身的“受困者”,为了证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正确,而努力谋求生存的意志力。

▲二、基于影片的主线内容,揣摩现实世界里“受困者”的内心旁白。

在短片中,亨利还在认为自己的“不寻常”是因陨石造成时,费尽心思的去测量“偏移”的距离,整个房间里,随着粉笔画下的物品轮廓,仿佛看到基于现实之上的另一个虚拟人生。与其说这是亨利在自我意识上,对精神疾病带来的混肴概念的接受,不如说是在黑暗的夹缝中渴望留住暂且还归于理智的一缕光。

如若留心发现身边的人和事,你会发现如同亨利一样的人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毫无二致。在精神患者的世界里,他们也有眼睛能看、能想、能注意到周围人对他们的打量。

可是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别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有在努力的用这总与自己本意偏差的行为操纵身体去生存,去做他们认为力所能及的事。可往往这样的行动,在正常人眼里就显得反常,还未在反应过来的时候,就会被人挂上独有的标签。可是也从来没有人想过,在他们心里:

我不想被特殊对待,我想尝试着被理解,我所做出的行为确实是在我意识尚且理智的范围内,做出我认为的,最正确的选择。

但说出这番话,却需要极大的勇气。在顶着来自外界的压力和蜚语,他们本就脆弱的内心变得极其敏感。和亨利一样,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与人沟通方面,在人群里他都是格格不入的。究其原因,那91公分的距离就像一道近在咫尺的鸿沟,划定精神患者与正常人的不同领域;而那一道道仿照现实勾勒出的虚拟线条,成了精神患者触及现实世界唯一的媒介。

闭上眼就身处绝境,就像亨利第二次与陨石相撞,让他的身体比原先的情况更为严重,距离更远。他努力地让自己保持清醒取得取得进步,却依旧错误百出;尽全力了解行为实施的身体在哪里,该在哪里做什么合适的事,可最终得来的,还是人们的不理解和不耐烦。

终于,他迷失了。

他主动退出了这个世界,拒绝接受外界的一切,在阴郁空洞的房间里,感知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世界,他选择与孤独为友,与黑暗为邻。他失去了那个本来清醒着想要努力生存下去的自己,却接受了自己勾勒出来的幻想人设:

“我现在唯一确定的是,我在哪儿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其实,人作为个体的自己,是无法被旁人所理解的,甚至是本人也无从考证。在每个人的内心,其实有着一种更深层次却不为我们所知的渴望,那就是被接纳、被认可。在短片的最后,我们听到亨利在黑暗里无助的呼声:“我在这里!”这四个字像是对社会控诉,又像是对世界的绝望——我在这里,我需要被看见。

▲三、结合整部影片的情感基调,陈述该片给予我们重新审视身边人的心得体会。

于我而言,短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全程围绕亨利的自话自说,这观者的眼里,像是一个自导自演的小人物。一系列的行为,是出于这个角色所要表达出——“摆脱这个怪异能力给我带来生活的不便”为主线任务。

主人公与奇幻能力的对抗,就像是人与自己内心的斗争;他们迫切的想要呈现这番抗战的过程,无非就是在向正常人的我们展示精神患者在思想上、心理上的纠葛。

其实,患有精神疾病的他们,并不需要我们所谓的声援,他们不希望我们站在一个制高点去俯瞰他们,给予自己同情心。相反,他们需要的是倾听和关心,渴望自己的表达有意义,而我们能做的是帮他们理清思路,挖掘他们想法中的正向的部分,引导他们向前迈步;而不是约束,认为他们只会给自己造成麻烦,这会让他们在产生一种自己愧为累赘的错觉,陷入更深的精神误区。

换位思考,如果身患重症的是自己亲近的家人,亦或是自己,那自然不会有审视和陌生的眼光。所以,无论是家人还是外面的陌生人,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尊重他们的想法,因为在思想斗争上已经尤为艰难的他们,赢得一份尊重和接纳,足以让他们继续坚持下去。

※结语

短片中主人公亨利,对于这种发生率极低的症状,仍不乏有人患病,而世界的医学历史上,这种疾病仍然有治愈的案例。希望在观看完这部短片后,作为普通观众的我们,也能清楚的认识在我们之间的“特殊人群”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因为他们与正常的我们一样,内心脆弱而敏感。不需要高调

1
查看完整版本: 豆瓣90精神分裂症来自受困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