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你的心里真的健康吗要不要来核对一下
TUhjnbcbe - 2024/6/7 21:59:00

前文说到了,心理疾病的分类:

精神病:最严重的心理精神疾病,症状是幻觉,妄想,怪异行为和怪异想法。活在一元世界中,严重缺乏“别人独立存在”这种感觉,失去了现实检验能力,无法和别人建立起关系。

人格障碍:三岁前的养育问题,被认为1~3岁未能得到很好的呵护,人格、自我还没完整形成,病情相当严重且不容易治愈。介于一元和二元世界中,能明确意识到,别人是独立存在的,但还没有对别人产生情感。

神经症:最轻的心理疾病,介于二元世界和三元世界中,能意识到我和你是好的,但我爱你时,担心会对第三个人产生伤害,这一类患者会主动寻求治疗。

既然知道了疾病,那怎么算健康呢?

自我=关系+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心理健康就是“自信+热情”。但什么是自信?什么是热情呢?

一个人的自我涉及到两方面:一方面是关系,另一方面是动力。所谓“关系”,就是我和你;所谓“动力”,就是我和你之间的能量表达。

就像小学知识里,造句的基本结构“主谓宾”,“我”是主语,“你”是宾语,而动力就是谓语。

“我”还可以视为“自体”,“你”可以视为“客体”,这样一来,就能看到一个基本结构,自体+动力+客体,动力是什么呢?

前文说过,人性的动力有三个:自恋、性和攻击性,动力还可以统一成为能量、活力等。科胡特的意思是,当活力能够滋养自体时,就是自信;当活力能够滋养客体时,就是热情。

那么,你是“自信+热情”的吗?你心理健康吗?武老师认为,坦白说按这个标准,心理健康人士,实在太少了,因为很少见到有人,同时具备自信和热情。

首先自信,一直以来,武老师认为,自己还算自信,至少对工作能力非常自信,对自己的人格品质也基本接受。

但活力能滋养自己,这个标准就不具备了。因为这里的活力,就像一种生物能量一样,能够真的让一个人看上去是被滋养的,一个脸上无光、身体僵硬的人,不能说是有活力滋养自己的。

经常崇拜一种人:他看上去毫不起眼,甚至灰头土脸,但具有绝世武功。比如《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

这一逻辑推到极致,就会出现“天聋”、“地哑”这类人物,身体残疾,身形俱毁,却具有无上的神功。

这类刻画,在武老师看来,像是在说一个彻底弃绝了人欲的人,最终成圣。用今天的术语说,就是弃绝了自恋、性和攻击性等人性动力的人,最终变得厉害的不得了。

对于这一点,保持怀疑态度,至少对普通人来说,排斥了人欲,也就排斥了活力,就难以滋养自己了。再说热情,这个词有点遥远。

科胡特的四个水准

科胡特认为,一个人如何感知自体和客体,是有四个水准的。

最好的水准是自信和热情,排在第二的是夸大性自体与理想化客体,夸大性自体就是,一个人把自体的厉害之处,严重夸大,也就这种夸大感投射到客体身上,就变成了理想化客体。

武老师作为一个有名气的咨询师,深切地知道,被人当做理想化对象,是什么滋味。有段时间,曾在广州连续三次讲课,都有同一个男孩,给他送花。

最后一次结束,坐地铁回家,男孩也紧跟着,在地铁上,他热情地说:武老师,您品德的这么高,讲座肯定不收钱的吧。

那一次恰巧是公益讲座,本来确实没收钱,但武老师不想,他这么看自己,于是认真地对他说:怎么会,钱非常重要,不给钱,我怎么会来。之后就再也没见过男孩了。

排在第三位的是,疑病症和可怕的“神”。什么是疑病症呢?就是一个人总怀疑自己的身体,有各种生理疾病,但去检查却发现没事,于是就控制不住地怀疑自己身体有病。

科胡特认为,疑病症患者的核心是,觉得自体太虚弱,但还没真正形成心理意义上的自体。于是将生理意义上的身体,视为自体,所以一旦感觉到虚弱,就怀疑自己身体有病,还觉得这点小病,就可能要自己的命。

举个例子,一位来访者喜欢健身,体壮如牛,但有一点不舒服,就怀疑身体有病,真正被诊断生病时,哪怕只是感冒,他也会担心自己会死。

疑病症是怀疑自体虚弱,而与此对应的是,他们觉得世界上有一个神一般的力量,“神”非常苛刻严厉,如果自己做得不好,就会攻击自己,这样就可以理解疑病症,动不动就担心自己会死掉,因为有一个苛刻的、动不动就攻击自己的可怕的“神”。

前文那两个层级是:自信和热情,另一个是夸大型自体和理想化客体,这两个层级中,自体和客体之间的动力,还是善意为主的。

而到了疑病症和可怕的“神”,这个层级,自体和客体之间的动力,就变成敌意为主了。

不过疑病症患者,因为自己虚弱,还是想到“神”那里寻求安慰,这个可怕的“神”,如果你达成某些苛刻条件,也会给你一些奖励的,比如自体,所以自体和客体之间,还是有少数一些善意的。

最糟糕的层级是自恋妄想和被迫害妄想,自恋妄想就是觉得自己是“神”。

催眠大师艾瑞克森,曾治疗过好几个“耶稣”,把他们从“神”变成了人。一个很简单,艾瑞克森问自认为耶稣的患者,听说你是个好木匠。

这个典故来源于,据说耶稣出生于一个木匠的家庭,所以擅长木工活。自认为耶稣的患者,当然就说:谁都知道我是个好木匠。

艾瑞克森说,那医院正在装修,需要好木匠,你出来帮大家吧。“耶稣妄想”等一切自恋妄想,都是因为不能和人建立关系,于是内在心灵不能人性化,所以有时的治疗方式,就是让他们重新和人建立关系就好。

另一个故事很有趣,艾瑞克森发现一个病房里住着三个“耶稣”,其中一个各方面情况最好,可能被治愈。

于是艾瑞克森,就让这个人做法官,另外两个自认是耶稣的人辩论,到底谁是耶稣,结果一个月后,那个法官受不了了,申请出院。

他在观察那两个耶稣辩论时发现,他俩完全是驴头不对马嘴,自说自话,太荒唐,可他发现自己也是这么荒唐,等他明白这一点,他就有了现实检验能力,于是出院了。

被迫害妄想,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生活中的一切不幸都是一个人或势力,构建了一个体系,迫害自己所致,轻度的被迫害感,很多人可能都有,而被迫害妄想的关键是,有了一个破坏的体系。

武老师曾认识位大学生,他自称是“神”,对武老师有了一个巨大帮助,于是自告奋勇来看风水,话语非常有说服力,但说着说着他神秘一笑,指着天上一块形状特别的云说:你知道吗?那是CIA派来监视我的。

一旦一个人有了被迫害妄想,治疗他就变得非常困难,因为他认为,在他之外的整个世界都是坏的、有恶意的,治疗师也不例外。

总结

1.科胡特认为,心理健康就是“自信+热情”。

2.科胡特认为,一个人如何感知自体和客体,有4个水准:

自信+热情,也就是活力能滋养自体,也能滋养客体,或者说,善意的能量可以在自体和客体间流动;

夸大性自体和理想化客体,也就是把自体和客体的好都夸大了;

疑病症和可怕的神,觉得自体虚弱,认为客体是敌意为主;

3.自恋妄想和被迫害妄想,认为自体到了神的级别,认为客体都是坏的,并且无所不能。

思考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说一位抑郁想自杀的商界大佬,在听完一段歌声后,泪入泉涌,放下了心理包袱,被治愈。据说是感觉到,歌唱者的兴奋乐观和热爱生活。

用这里的说法解释是,唱歌的人的自信和热情,滋养了自体,也滋养了客体。曾经有多少时间,我觉得做垃圾很好,典型心态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真的好舒服。

可真正做了几天垃圾之后(辞职在家,没有工作),会发现整个人都蔫了,每天两顿饭,没有事情做,然后担心自己的各项开支、生存。当时不明白为什么,现在想来是,活力在慢慢丧失了。

被害妄想症,翻译一下就是“总有刁民想害朕”,感觉全世界都对自己有巨大的敌意,真实的感觉,太可怕了。愿你远离这些,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的心里真的健康吗要不要来核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