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96811.html电影《八佰》
历史一定会记住这场战斗,记住参与过这场战斗的人。而你们,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每当听到这句话,都让我们感觉到热泪盈眶,因为每一位士兵牺牲的背后,都传承着中国人心中的民族精神。《八佰》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么高的评价,除了高超的影像技术和精湛的演技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中国人,什么才是中华民族。
中国人,是能够在面对兵力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敌*也绝不撤退,一直坚守着四行仓库;是能够在手榴弹无法炸毁钢板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炸出一条血路;是能够不怕牺牲将国旗插在楼顶,以捍卫祖国的大好河山。
而中国的这种民族精神,是自古以来就具备的。如汉朝的霍去病、宋朝的文天祥、明朝的于谦等。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英勇无畏、忠贞报国、不怕牺牲的精神是深深刻在我们的骨子里的,它流淌在我们的血液当中,是中国人压不弯的家国傲骨。
电影《霍去病》
北逐匈奴,封狼居胥,终成冠*侯
说起中国人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最能说明的就是北逐匈奴的霍去病了。霍去病是西汉的*事家,更是一个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
在汉武帝时期,朝廷对待匈奴的策略向来是以攻为守,匈奴在这等铁血*策下,被逐渐压制到了漠北。然而,匈奴人骨子里的野蛮基因,依然让他们时刻骚扰着大汉王朝的边境。之后,武帝派大将*卫青前去讨伐匈奴,霍去病担任票姚校尉,开启了改变匈奴人命运的漠南之战。
史书上记载,霍去病17岁时,就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数百里,斩杀了匈奴人两千多人,在这其中包括了匈奴的宰相等高级官员。
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霍去病的处境可谓是危险至极,稍微的不留神就会死在草原,因为匈奴有着汉朝*队没有的优势。优势一在于,匈奴人是马背上的种族,在马背上作战的匈奴人绝对比汉朝的*队强大的多。
匈奴
优势二在于,匈奴熟悉草原地点。匈奴自古就生在草原之上,对于草原的方位可谓是一清二楚。而汉朝的*队则对此一无所知,一旦过于深入,就会迷失方向。
优势三,匈奴人多势众。此时的匈奴虽然是残兵败将,但是匈奴的兵力依然高于霍去病所带领的八百士兵。然而,霍去病不仅这样做了。还将自己的生命置身度外,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不得不让人赞叹。
优势四,匈奴人骨子里的野蛮基因。匈奴人虽然开始败逃,但是他们骨子里的野蛮基因是无法改变的。所以,一旦匈奴人被激发了血性,霍去病和八百骑兵抵挡不了。
然而,就是这种敌我优势差距极大的情况下,霍去病还是这样做了。
等到霍去病回来之后,被汉武帝封为冠*侯,又赏赐了他豪华的府邸,但是霍去病拒绝了,并表示匈奴未灭,何以成家。抱着这样的抱负,霍去病开始了对匈奴的征伐——河西之战、漠南之战。
汉武帝
在河西的战争当中,霍去病歼灭匈奴九千多人,并俘获了匈奴的祭天金人。之后,霍去病孤*深入草原,消灭匈奴三万多人。自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之后开通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漠南一战当中,霍去病更是率*北进两千多里,与匈奴的左贤王决战。消灭了匈奴七万余人,之后在狼居胥山进行了祭天封礼,即所谓的封狼居胥。经过此战,匈奴败退到漠北,失去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大汉王朝的威名从此威震草原,让匈奴再不敢造次。
霍去病的一生是高昂激进的,也是最让中国人热血沸腾的一生。这位英雄,将永远的矗立在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上。他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时刻指导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就像他说过的那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依然在我们脑海当中呈现,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
汉朝的霍去病不怕牺牲、北逐匈奴、扩大汉朝的版图。在宋朝也有这样一个人,他被元*俘虏后宁死不屈,慷慨赴死,他就是文天祥。
汉朝疆域
舍身成仁,以死报国,丹心永照汗青
南宋末年,蒙古人大举入侵,先后消灭了金、辽、西夏等国家,只剩下宋朝在苦苦支撑。
文天祥临危受命,担任宋朝宰相之职。但是这时候的宋朝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了元朝的入侵,就连文天祥也被元*俘虏。南宋节节败退,退到了崖山。
年,元*在张弘范的带领下进攻崖山。为了让守*将领张世杰投降,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劝降张世杰。文天祥就拿出之前就已经写好的《过零丁洋》交给他,张弘范看过之后,感叹他的忠义,对他礼遇有加,准备将他押到大都听候发落。
崖山被破之后,宋朝灭亡,元朝完成了统一。到了元朝大都的文天祥,依然受到很高的礼遇,但文天祥八日不吃、五夜不睡来表示自己的抵抗。无奈之下,元朝将文天祥关入大牢。但是忽必烈十分欣赏文天祥的才能,就派元朝的宰相进行劝说。文天祥说:宋朝已亡,如同孩子失去了父亲。已经知道父亲已经病入膏肓,但不能忍心看他死去,一切要尽天意。
文天祥
忽必烈依然不忍心处死他,就召见了文天祥,就问他还有什么愿望。文天祥表示自己深受宋朝恩惠,且为宋朝宰相,更不能侍奉二主,所以请求一死。
就这样,文天祥被赐死了。在临死之前,文天祥面向南方进行跪拜,之后从容赴死。一代民族英雄就这样落幕了,终年47岁。
文天祥临危受命,想要挽救宋朝危机。无奈大厦将倾,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有这种力量的。文天祥不是不懂得这个道理,但是文天祥还是这样做了。不仅是因为宋朝对他有恩,更是因为文天祥的家国傲骨。
崖山海战
其实在忽必烈招降文天祥的时候,他完全可以投靠元朝。做元朝的宰相,依然有很大的权利和财富,但是文天祥却拒绝了,因为文天祥知道自己不可能为元朝服务。世人常说书生志短,往往一点利益和威胁就会出卖国家。但是他们忘了,出卖国家的不仅仅有文人,更有手握重兵的将领。既然有出卖国家的,就有宁死不屈的人。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当中,像文天祥这样忠贞报国的人是非常多的。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在明知道是死亡的情况下依然毫不退缩。他们这种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品格深深地影响着众人;也正是因为他们,中华民族在无数的困难之下依然傲然不屈,屹立在民族之林。
异族的入侵在哪个朝代都会出现,即使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明朝也不例外。
南宋局势图
临危受命,誓死守卫,护佑大明江山
在元朝灭亡后,朱元璋建立了最后一个汉族王朝。但是在明朝建立之后,依然面临着北方异族——瓦剌的入侵。
公元年,瓦剌入侵明朝边境,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这场战争的结果就是明*二十万人伤亡过半,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战死。
之后,瓦剌大*进攻京师城,但城中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于谦只得带领着百姓守卫着大*压境的京师城。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提出要迁都南京,却遭到了于谦的严厉斥责,他立志以死守国。之后在于谦的带领之下,京师城抵挡住了瓦剌的多次进攻。
于谦
于谦能够抵挡住瓦剌的进攻,与他的策略有很大的关系。第一稳定内部。于谦看见朝堂动荡,就将王振抄家灭族,又拥立为帝,稳定了朝臣的心。
第二对*队整顿部署。于谦训练京师城内的*队,提拔有能力的将领。逐步形成了用城池作为营帐的方式,时刻预备着瓦剌的入侵。
第三整备后勤补给。于谦抽调各个地方的守城*前往京师城,并且雇佣农夫,用*队和农民昼夜不停抽调各地粮食到京师城。
在于谦各种措施的实行下,京师城被于谦打造的固若金汤,即使是大*压境也没能攻破京师城。
明朝局势图
不得不说,于谦守卫京师城正是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牺牲的精神。在明知道敌我双方差距较大、皇帝被俘虏的情况下,迁都是保障性命的最好方式,然而于谦却誓死守护京师城。
一旦京师城破,所有人都难逃一死,皇帝知道,于谦也知道,所以于谦并不能这样做。京师城后是大明的江山,京师城内是大明的百姓,所以于谦没有选择,哪怕身死也在所不惜。
在此之后,这种不畏牺牲的精神,就这样一代代的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流淌的热血。哪怕在此之后的鸦片战争也没有消亡,在异族入侵中华大地的时候,总有一些人会挺身而出,拯救国家、民族于危难。这就是中华民族,一个永不屈服的民族。
霍去病如此,文天祥如此,于谦如此,八百壮士也如此。在他们行为的身后,流淌着不畏牺牲的精神,撑起的是家国傲骨,传承的是中国人心中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