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民日报客户端辽宁频道,刊登报道大连旅顺口区:产教融合,“双向赋能”破解用工难、就业难的稿件,截至8月24日12时26分,就已获得8.5万浏览量。而其中主要的报道案例,就是大连中港通关职业技术学校。
以下是人民日报客户端辽宁频道的原文转载。
“同学们,下面进行手工电弧焊板对接立位单面焊双面成型的实际操作演练。哪位同学想试一下?”“我来!”日前,在大连中港通关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基地,焊接加工专业班级袁夕然同学手拿着焊钳,为大家进行演示。“大家注意焊接时一定要先调节焊接电流,焊接电流设定在-A,起弧的时候要注意焊条角度,焊条与焊缝成75°至80°角,焊条与两侧母材呈90°角。”朱老师边观察边指导。
在这座如同小型车间的实训基地里,74名为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定向培养的焊接加工专业学生正在接受大连中港通关学校的专业培训,中远川崎职工每天干什么,学生就在这里每天练什么,并在经过为期三年的的校内培训、企业实训和定岗实习后,择优录取这批“订单式”人才进入中远川崎工作,实现毕业即就业、入职即上岗的双赢局面。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大连市旅顺口区人社局及区经发中心不断拓宽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路径,从对接企业人才需求、搭建学校实训平台、开展校企定向招聘三方面入手,助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在深入推动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共编实训教材、共享实训设备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将优化营商环境的触角延伸至人才需求端、产教融合端,全力破解企业用工、毕业生就业双难题。
截至目前,在旅顺口区人社局及区经发中心的协调支持下,大连中港通关职业技术学校已为旅顺开发区中车大齐公司、中车集装箱、德迈仕等企业,培养输送技术实用型人才余名。全区45家企业与中港通关学校达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协议。邀请全市余家优质企业和用人单位到中港通关学校开展定向招聘,提供就业岗位余个。名学生现场与学校、用工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名毕业生在招聘会现场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实现了专业与产业的同频共振,为各类人才集聚营造了良好环境,为旅顺口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