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八大考区三类 [复制链接]

1#

对广大高考生而言,年和年是高考命题率先体现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的两年。

年高考进入倒计时,全国各考区的各种模拟考试如火如荼地展开。而截至年,我国已经有21个省市将采用“新高考”方案。在这样的背景下,年高考作文命题有哪些新特点,我们应该如何备考呢?

审题立意篇

一道好的命题,首先会选择好的素材作为考题材料,那么命题人所选素材有什么深意吗?审题立意也是从读懂素材背后的思想开始的。

“审题定‘生死’,立意定高下。”这句话虽略显夸张,却真实地道出了审题与立意对于高考作文的重要性。那么审题立意有没有可操作的步骤和好用的方法呢?

“命题人选择素材,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制造障碍;考生则需读透素材背后的思想,解决任务,消除障碍。如果说命题人是设局者,考生就是破局者,二者似乎天然形成对立、对抗的关系。但对于考生而言,其实有一条路径可以和命题人达成‘和解’,从而真正理解命题人的设局意图,做到精准审题,精准作答。这条路径就是,要充分还原命题人选择命题材料、设置任务指令的社会生活情境,知晓命题人命题的真实意图。”——重庆南开中学杨彦虎

——立意不是名词解释,而是一种看法。

——立意不是大喊口号,而是一种思考。

——立意不是断章取义,而是一种权衡。

◆如何使立意正确、集中?

1.横向立意: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不会偏题。

2.反向立意:把原材料提出的问题倒过来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3.延伸立意:在原材料的基础上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申。

4.类比立意: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如何使立意出众、深刻?

主流素材:一则素材,一个支点

名言素材:活用金句,“格局打开”

人物素材:“怪咖”特质,思辨落点

时事素材:争论焦点,立意重点

考场实例

◆类型一·文化浸润类

代表考题: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典籍里的中国》以主持人穿越千古时空和先贤对话的新颖方式,拉近观众和民族经典的距离,使观众产生了心灵共鸣;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一路开挂,惊艳全网,其中刺绣、剪纸、皮影等非遗元素亮点纷呈;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品开发风生水起,朝服布包、彩绘陶人俑晴雨伞、故宫建筑微雕等很多“爆款”潮品早已名声在外……中国风搭配时尚感的“潮”式表现,让中国故事融入各种当代元素,在年轻人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也成为年轻人借以表达自我的方式。

学校校刊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多维立意

※角度一:可以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联系实际,谈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下社会获得生机,如何让当下青年传承下去。抓住“认同”二字,思考应如何在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青年中搭建出可通行的桥梁。

※角度二:可以从中国风搭配时尚感的“潮”式表现及中国故事融入各种当代元素这一类文化现象,分析年轻人从认同传统文化到把传统文化作为表达自我的方式的变化,强调“认同”到成为自我表达方式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是把传统文化真正地融入了生活之中。

※角度三:可以就材料列举的现象,思考传统文化全面地复兴,不能仅限于娱乐与消费,把传统文化真正地作为文化来传承,深入掌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从传统中不断创新,才是更好的认同。

◆类型二·现实关切类

代表考题:重庆市年高三一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互联网的发展、新就业形态的不断出现,为年轻人开启“第二职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如今,“身兼数职”似乎在年轻人中正在成为潮流,相当一部分人都有了自己的副业。

②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的父亲是制作国剧手工戏靴的艺师,李国修年少时,曾埋怨父亲做了一辈子鞋没有发财。父亲痛骂一通后,告诫他: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李国修深受启发,用一生的精力只做“开门、上台、演戏”这一件事,让他享有“台湾莫里哀”的美名。

请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多维立意

※角度一:新时代,青年应全面发展,成为“斜杠青年”。考生可紧扣材料①,结合后工业时代的特征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从人力资源充分、可重复的利用、释放人类天性等角度,标举全面发展、“身兼数职”的时代适应性和优越性。

※角度二:行一事,终一生。考生可紧扣材料②,揭示“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用户至上的精神品质,分析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等重要价值,从而让“行一事,终一生”的主张深入青年内心。

※角度三:开拓职业广度,追求事业深度。考生亦可综合材料①②,建立对立统一关系。比如递进关系:在新时代,青年需要多重职业身份以适应社会;但要成为行业引领,成就人生价值,则更需要秉持“工匠精神”。

◆类型三·辩证思维类

代表考题:四川成都石室中学届一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以声辩声,不如以无声辩声。以言辩言,不如以无言辩言。——林语堂

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马丁·路德·金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

请结合材料,以“发声与沉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自身的反思、对社会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多维立意

※角度一:发声是一种责任。针对社会上面对不良行为与言论一味明哲保身、冷漠围观的现象进行反思,可围绕“勇气”“良知”“责任”等关键词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阐述应如何在恰当的时机通过正确途径有效发声。

※角度二:沉默是喧嚣中的理性。针对网络时代因信息爆炸、言论驳杂带来的“语言暴力”“盲目跟风”等现象进行反思,可围绕“理性”“克制”“思辨”等关键词与新时代青年立德修身的自我要求,阐述应如何明辨是非、保持清醒。

※角度三:根据情况,适当发声。阐明无论发声还是沉默,只要时机合适、途径恰当,有利于个人与社会的成长与发展,都是值得提倡的。

以上内容均出自

《作文素材·高考版》(.03辑),本号尊重原创,公益推荐,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