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理异常 [复制链接]

1#

心理异常

年秋,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北京召开年会,与会专家提出一种观点: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精神病时代”,心理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威胁。

一、心理异常概述

心理异常(mentaldisorder或psycho-logicaldisorder)又称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美国出版的《心理异常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将心理异常定义为:“发生于个体的一种临床上有意义的行为或心理症候,其特征是与一直痛苦的症状相联系,或涉及一种以上重要功能的损害。”

心理学对心理异常、变态心理的定义,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理解有所不同。平素生活语言中所形容的“疯子、变态、精神病”,仅仅是心理学研究心理异常中的一小部分严重变异情况(如图14-1)。心理异常的内涵很广泛,既包含那些严重的异常行为,如精神分裂,也包括一些比较轻微的异常行为。

图14-1过去心理异常的个体常常要遭受*打,以驱除体内邪恶的灵*

(一)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断标准

当心理健康被看作一个连续体时,正常和异常的界限是相对的,大多数人都处于连续体的中间状态。因此,如果说异常和变态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相信谁也不会太过吃惊。首先,必须要提醒的是,请不要将本章中提到的心理异常症状和自己或他人随意联系在一起。心理异常的诊断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任何诊断都可能对个体的心理状态产生巨大影响。

1.正态分布的标准

将某种在一般人生活中表现最多的行为视为正常,凡表现独特怪异的视为异常。比如,洗手是一种正常的行为。一天洗3~5次或8~9次,不会有人注意。但如果一个人频频不断地洗手,一天洗几十次,就是偏于异常了。

2.社会规范的标准

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属于正常,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则是异常。社会规范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要求。每个社会都有一套被人们所接受的标准。例如,偶尔喝酒或因保健等特殊需要而喝少量的酒是正常的,若天天在无应酬的情况下喝得酩酊大醉的酗酒就不正常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标准可能因社会的变迁而改变。

3.生活适应的标准

生活适应良好的人为正常,生活适应困难的人则为异常。例如,有人怀疑别人都在害自己,而拒绝与别人接触,甚至对别人采取攻击行为,出现异于常人的行为。

4.心理成熟的标准

个体身心两方面成熟程度相当的人为正常,心理成熟度远远低于实际年龄的人为异常。例如,一位十八九岁的青年自己不敢出门、不会购物、害怕交往、必须要父母陪伴,这样的人就不能视为心理正常。

5.个体感受的标准

根据个体内在感受来判别一个人是否正常,而不是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标准。例如,一个人常常感到不安、惶恐、压抑、恐惧,但又没有明显的、客观存在的原因,这就属于心理异常。

目前,国际上用以诊断心理异常的通用标准有两种:一是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心理异常诊断与统计手册》(简称DSM),它对多种心理异常进行了分类、定义和描述,DSM的诊断标准,综合考虑了生物、社会、心理三个方面对个体的影响,除了对个体进行临床诊断外,还要考虑社会医疗状况、个体独特经历等因素,使得诊断更全面合理。二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国际疾病分类》(简称ICD)。

依据美国《心理异常诊断与统计手册》,有以下七个诊断心理异常的要素。第一,痛苦。一个试图自杀的人,感到生活充满痛苦,看不到希望而想结束生命。第二,适应不良。异常行为妨碍个体达成既定目标。例如,酗酒者常常喝得酩酊大醉而无法正常生活工作,这种行为严重干扰了个体与他人的社会关系。第三,不合理。假如一个人总怀疑外星人要偷走她的东西,就被理解为异常行为。第四,不可预知。当一个温婉善良的女性无缘无故残害小动物时,这种行为无法预知,可以说她是失控的。第五,少见的和非传统性的。那些极少见、不受社会欢迎的行为往往容易被视为变态。第六,引起观察者的不适。一个裸体女人在大街上行走,会令周围人感到不舒服。第七,违背标准。个体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会被看作异常行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元素存在的越多,判断为变态的可能性越大。但并没有哪一个条件是必需的,也没有哪一种变态行为包含了以上所有元素。以痛苦为例,一个患有躁狂症的患者几天几夜不睡觉并不会觉得痛苦,相反他会感到热烈而兴奋。此外,判断心理异常在不同判断者、不同文化、不同场所、不同社会规范中存在巨大差异。这也再次说明了正常与异常之间的差别并非绝对。

(二)心理异常的主要类别

根据DSM-IV分类系统,心理异常可以被分为以下十几种主要类别(见表14-1)。

二、心理异常的成因

科学研究表明,心理异常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主要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结果。

(一)生物学理论

生物学理论强调生物性因素在心理异常形成中的重要性。产生心理的器官是大脑,脑部功能不全必然出现心理异常。遗传学研究认为,人的身心健康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特别是体型、气质、神经结构的活动特点,能力与性格的某些成分都受遗传因素的明显影响。例如,家族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患精神分裂症的比率要比一般人高。此外,病菌、病*感染、脑外伤、化学中*、躯体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心理异常。通过服用药物产生的生化改变可以消除某些心理异常的症状。常用的药物有抗精神病剂、抗焦虑剂、抗抑郁剂。西方也有人通过心理手术,即脑前叶前侧切开术,使强迫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异常者改变情绪状态和行为方式。

(二)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在探讨各种功能性的心理异常时,不同理论有不同的解释。任何一种理论都难以完全解释所有的心理异常,但从不同角度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心理异常的线索。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潜意识的动机与不被接受的冲动的压抑是心理异常最主要的起因;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不适应的行为与适应的行为一样是习得的,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在于人们以不适当的应付策略来解决他们的问题及生活压力;认知理论认为,在心理异常中,情绪失调不是由人们经历的压力事件或生活刺激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人们对这些事件的知觉和解释引起的。错误的推论、不适当的归因、不良的解决问题方式都会是导致心理困扰的原因。

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急剧的时期。由于这时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容易出现心理异常。影响大学生心理异常的心理因素可以概括如下。

1.自我同一性危机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涉及个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发展的时间维度。在青年期阶段的大学生会不断地反省自我、探索自我、思考人生,以确定“自我同一性”,在这期间他们经历种种内心矛盾和迷悯,情感起伏大,容易诱发心理问题。

2.人格缺陷

心理异常与人格有直接关系。性格过于封闭的人、心胸狭窄过于斤斤计较的人、孤僻内向的人、自卑忧郁的人、急躁冲动的人、固执多疑的人、爱慕虚荣的人、娇生惯养而感情脆弱的人,都比个性开朗大度、乐观的人更易产生心理疾病。

3.抗逆力差

不少青年学生自制能力差,对挫折缺乏应有的承受能力,惧怕失败,一遇到矛盾就自责自怨或一味埋怨社会和他人,灰心失望,精神不振,由此造成恶性循环,陷入消极的心理状态,久之,就形成了心理疾病。

4.情绪发展不稳定

青年学生的情绪处在最丰富、最动荡和最复杂的时期,其鲜明的特征是情绪的两极性。他们情绪起伏过大,左右不定,缺乏对事物的客观判断。强烈的情感需求与内心的闭锁、情绪激荡而缺乏冷静的思考,容易使他们走向极端,常常体验着人生各种苦恼,由此产生内心的冲突而诱发各种心理障碍。

5.性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冲突

青年期由于性机能的成熟产生了性的欲望与冲动。但由于社会道德习俗、法律和理智的约束,这种欲望常被限制和压抑。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娱乐、社会交往等途径使生理能量得到正当释放、升华或补偿。但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和调节,存在性压抑,出现焦虑不安感,甚至以某种变态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性的生理要求与社会约束之间的冲突调适不当而产生心理疾病的实例在青年学生中时有发生。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许多心理异常是由于对环境的不良适应而引起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导致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心理活动较以前更复杂。大量新的社会刺激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威胁越来越大,心理障碍发生率逐年增多。

1.社会文化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现代社会存在东西方文化交叉、多种价值观冲突的现象。就文化特征而言,东方重义,西方重利;东方尚礼,西方尚法;东方重和谐,西方重竞争;东方讲群体利益,西方重个人利益;等等。面对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人们常常感到茫然、疑虑、混乱,因而陷入压抑、紧张的状态,在多种人生选择上处于两难或多难的境地。心理上的冲突必然带来心理失调,出现适应不良的种种反应。

2.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随着电视机和手机的普及,广播电视节目播放时间的延长、频道增加,报纸杂志增多,网络信息的建设,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影响越来越大。纷乱众多的杂志、网站,以及观点多元化的书籍报刊、影视作品、微博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