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中医药传承创新路上月报年4月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里看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主办: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承办:施维群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学术指导: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总编辑:施维群副主编:王邦才傅晓骏沈元良王新华陈学奇本期责任主编:沈元良公培强本期执行主编:倪伟陆增生公培强陈滨海陈诗琦

本期目录

1主编致辞

2百家争鸣

3传承之路

4新闻速递

5学海无涯

1主编致辞

责任主编:沈元良

主任中医师(二级),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绍派伤寒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暨项目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术流派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绍兴市医学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建有浙江省沈元良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

“绍兴中医药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代有名家。有史籍可征,天地可鉴。绍兴一带的医家在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和人文条件下,以温热外感病尤其是湿温病为研究对象,将伤寒与温病理论相互融合,探究广义伤寒病的诊治方法,形成了独特的医学流派——绍派伤寒。

俞根初《通俗伤寒论》序记载:吾绍伤寒有专科,名曰‘绍派’。绍派伤寒是祖国医学与地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长期积累形成的,是稽山鉴水的孕育,植根于这方土地。如乡贤宋志坚先生所说:‘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杰,都会为它注入新的因素,使这种地域文化丰厚而且鲜活;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杰,又都会受到它的熏陶与浸润,此所谓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才。’从绍派伤寒开山鼻祖张景岳,集大成者俞根初,一代名医何秀山,到承前启后、著书立说的何廉臣,勤于实践的胡宝书,医事活动家裘吉生,医药大家、书富家贫的曹炳章,临床家、教育家、治学三境界的徐荣斋等为代表的一批绍兴医家,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使岐*之术,代有传人,创新发展,正是他们的这种精神成就了绍派伤寒。”

2百家争鸣

——越医薪传

绍兴医家述伤寒而宗仲景,博采诸家之说,参以己见,自成一家之言,它与传统六经辨证不同,也异于温病学派之说,有独特的学术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方面:

●俗称命病名,根基于绍兴

绍派伤寒底定于俞根初。根基于绍兴的地域、气候、民族习俗等多种因素,人感时邪而发病,当有温、暑、湿、寒诸异。绍派医家统称之谓伤寒,又按临床见证分别以冠名。如《通俗伤寒论》所列小伤寒、大伤寒、暑湿伤寒、大头伤寒、*耳伤寒、赤膈伤寒、发斑伤寒、发狂伤寒、漏底伤寒、夹阴伤寒、脱脚伤寒等,皆源于绍兴当地俗称,体现了中医药文化来自民间,根植于人民之中的特点。

●六经融三焦,寒温成一统

以俞根初为代表的绍派伤寒,注重温热病变之实,结合临床,提出以形层说解六经理论的新观点。《伤寒论》之六经乃百病之六经,非伤寒所独也,而温热病学说不能赅括一切外感热病。何秀山说:“病变无常,不出六经之外。”俞根初:“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以伤寒二字,统括四时六气之外感证”;“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以三焦赅疫证为变通之捷径”。既丰富了仲景六经辨证理论,又补温病学派之未备,融六经、三焦于一炉,创寒温一统论。

●四诊重望切,腹诊具特色

绍派医家诊治主张四诊合参,尤重望、切二诊,并以观目、腹诊按胸腹为要。俞根初主张“凡诊伤寒时病,须先观病人两目,此看口舌,已后以两手按其胸脘至小腹……”,俞氏观目之法,首以目之开闭别阴阳,凡开目欲见人者属阳证,闭目不欲见人者属阴证;次观神之有无测重危症知吉凶。并通过观察患者目白、目眵、目泪、目胞等变化,辨属热属寒,为湿为风。腹诊源于《*帝内经》:“胸腹者,脏腑之郭也”。绍派医家将腹诊推为诊法之第四要诀,俞根初认为,“胸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若欲知脏腑何如,则莫如按胸腹,名曰腹诊。”其部位为:“按胸必先按虚里……按腹之要,以脐为先,脐间动气,即部任脉”;其方法为:“宜按摩数次,或轻或重,或击或抑,以察胸腹之软坚,拒按与否,并察胸腹之冷热,灼手与否,以定其病之寒热虚实”。其意义为:①虚里测吉凶;②冲任辨真假寒热;③察有形实积。

●治燥分温凉,外感重透邪

俞根初将燥分温、凉,“久晴无雨,秋阳以暴,感之者多病温燥……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为凉燥。”分设凉润、温润二法。对凉燥治以“辛温为君,佐以辛甘”,对温燥则“辛凉为君,佐以苦甘”。为后世治燥提供依据。

绍派医家治疗外感强调透达,重视透邪外出,给邪以出路。何秀山指出:“凡邪从外来,必从外去,发表固为外解,攻里亦为外解。总之,使邪有出路而已,使邪早有出路而已”。而透邪外出之法又有宣散、宣气、化浊等不同,但总以开门而逐为要,处处开设通路,使其盗去而室安,正气自复。

●施治重化湿,方药轻灵验

绍地所患外感多夹湿邪,真伤寒与纯粹之温热病皆少见,治时病当以化湿为先。湿之停滞者,皆因气不运,故治湿必先治气,气化则湿化。绍派医家治疗外感时病,立法以芳香宣透,开达上焦利华盖;辛凉和微温发其汗,清其水之上源,淡渗利湿以运中渗下。俞氏《通俗伤寒论》所载方皆佐以渗利之品,或芳香宣透之药饵。绍派医家不但立法稳妥,而且在处方用药上注重轻(以量小质轻芳香宣发的上浮之品拨动气机)、灵(用药灵活机园,随症加减)、稳(处方用药参合时令,综观病机,切中病机)、验(方药切证)。

●疗疾重调护,饮食宜忌口

中医治病医、药、护不分,主张“三分治、七分养”。护理学说在《伤寒论》已有记载,如服桂枝汤后的“将息”和“禁忌”。绍派医家通过实践经验与教训,懂得中医调养护理的重要性,尤强调“忌口”。徐荣斋先生强调:“须知疾病与调护为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关键,医药疗效之显著与否?与调护的合理不合理有密切关系。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特列“瘥后调理法”,但尚不完臻,故徐氏在《重订通俗伤寒论》中编《调理诸法》一章,补充了病中、瘥后、食物、气候、起居调理五方面。治养并重,对食物调补,以药物性食物加以治疗,来调理机体的平衡尤为重视。

3传承之路

绍派伤寒形成过程

绍派伤寒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奠基时期、理论发展时期和理论完善时期三个阶段。

●理论奠基时期

重要人物:张景岳、俞根初、何秀山、高学山、任?波、章虚谷等。

绍人张景岳治外感病常宗仲景《伤寒论》,然师古不泥古,强调因地制宜。他认为南方人体质本弱,不宜苦寒攻伐,故以培补元阳为法,治内伤杂病尤重温补调理,被后世推为绍派伤寒之鼻祖。至清代俞根初著《通俗伤寒论》一书,主张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气血辨证、三焦辨证结合,统称一切外感时病为“伤寒病”,丰富了六经辨证的理论内涵,奠定了绍派伤寒的理论基础。任?波著有《医学心源》《任氏简易方》,丰富了其学说内容。何秀山为《通俗伤寒论》分条分段加按语,阐发补正,使其理论更趋明晰。高学山对喻嘉言《尚论篇》加以辨注,任漏波著《医学心源》,章虚谷撰《伤寒论本旨》,为伤寒与温病学理论进一步融合起了积极作用。

●理论发展时期

代表人物:何廉臣、傅嬾园、邵兰荪、胡宝书、曹炳章等。

何廉臣继承张景岳、俞根初的医学思想,从实践出发,倡导寒温兼融,主张以六经辨温热病,并商榷叶天士卫气营血学说,融伤寒、温病理论于一炉,在寒温辨治两法的融合上有独到经验。邵兰荪、胡宝书等人毕生致力于运用、发展绍派伤寒理论,亦是绍派伤寒的中坚力量。

●理论完善时期

代表人物:裘吉生、何幼廉、何筱廉、曹炳章、徐荣斋、连建伟等。

裘吉生、曹炳章与何廉臣等组织“绍兴医学会”,创办《绍兴医药学报》,尤以曹氏并补《增订通俗伤寒论》中卷之下及下卷,撰写《通俗伤寒论序言》,并编《历代伤寒书》目考,在理论研究及编辑整理绍派伤寒医著等方面,功不可没。连建伟历时数年对《重订通俗伤寒论》进行订正,并加精细的点校为《三订通俗伤寒论》,使浙派医学再放光彩。沈元良一直致力于绍派伤寒的整理和传承,先后出版多本绍派伤寒书籍,丰富和完善了其理论体系。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绍派伤寒的整个体系更臻完善、合理。

继承与发扬

——浙江省沈元良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

沈元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他深受“景岳学说”、“绍派伤寒”学术经验之熏陶,研学经典,传先贤医理,承越医遗风,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传承中善于探索,论病议诊,多有新意。他认为发扬中医学术流派,促进中医传承和繁荣,是每一位中医人的责任。

而学术流派工作室建设是传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精神、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和新一代名中医的重要平台,是弘扬民族传统中医药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亦是弘扬中医适宜技术的重要方法。年,浙江省沈元良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入选浙江省第一批45家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之一,年,“绍派伤寒”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64家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之一,经过3年的创建,于年分别通过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建设,“绍派伤寒”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沈元良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现有成员十余人,他们跟随沈元良主任临证学习,总结沈元良诊治中的常见病、疑难病的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通过对绍派伤寒学术思想的总结和传承工作室的建设,对绍派伤寒特色技术进一步提炼和运用,以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工作室在继承和弘扬祖国医学的同时,对经典理论、名家医籍进行整理和研究。编著出版《绍兴伤寒学派与通俗伤寒今释》、《通俗伤寒论新编——绍派俞根初方应用》、《蒿芩清胆汤妙用集萃》、《何秀山医话》、《绍派伤寒名家学术精要》、《绍派伤寒名家医话精编》、《绍派伤寒名家验案精选》、《通俗伤寒论名方讲用》《一问一得录跟名老中医学治肾病》、《一问一得录跟名老中医学治肝病》、《一问一得录跟名老中医学治糖尿病》等三十余本著作;举办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国家级3项、省级4项;主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相关研究厅局级课题7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4新闻速递

”浙派中医”百场活动开启01

3月30日,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主办,嘉兴市中医药医院联合承办的庆祝“建*百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嘉兴开幕。庆祝活动以“建*百年普天同庆,健康浙江国医同行“为主题,后续将进行一系列活动,分会多位委员参与此次活动。

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02

3月3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陈卫建、沈元良、施维群、陈学奇、王新华等多位委员举办的学习班入选国家继教项目。

王邦才团队义诊活动03

3.25日王邦才带领工作室团队在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义诊

中医药文化进四明山红色根据地04

4月9日-10日施维群教授受邀参加“中医药文化进四明山红色根据地活动”,届时将于余姚市梁弄镇、大岚镇开展中医药文化进农村礼堂、专家门诊等活动。

5学海无涯

1.中医经络存在添新证据

国际权威期刊《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Evidence-basedComplementaryandAlternativeMedicine)近日发表论文显示,以新奥集团生命科技研究院为主的研究人员首次清晰观察到沿人体经络穴位迁移的连续荧光线,为证实中医经络存在提供有力佐证。中国中医科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参与了协作与验证。一直以来,西方医学界否定中医科学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在解剖学层面上无法证实经络存在。“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多个团队通过各种方法做了很多探索,但都无法在人体上观测到稳定的具有足够长度的经络循经轨迹。”新奥团队负责人汤青博士介绍道,此次,该团队的实验在心包经手臂部分获取超过20cm长的清晰经络荧光影像。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手段示踪之后,科研人员首次在人体采用全新的示踪方法获取到经络轨迹。汤青表示,此次经络成像更稳定,且沿一条经络的多个穴位运行轨迹更清晰,重复性强。截至论文发表,除心包经之外,研究团队使用同样方法观察到沿其它经络运行的三条荧光线。

原文链接

2.贯叶连翘提取物开辟燃脂新方向

近日上海交通医院和中国药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细胞·代谢》杂志上发表了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贯叶连翘的提取物金丝桃素可以通过二氢脂酰胺S-乙酰基转移酶(Dlat)靶点激活AMPK信号,刺激脂肪组织产热,在小鼠中成功阻止了肥胖的发生,也能够改善肥胖小鼠的代谢功能障碍。他们还发现了DLAT的突变与人类肥胖具有显著相关性,为治疗肥胖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这项研究发现了一个可以通过脂肪组织产热机制来改善肥胖和代谢功能的小分子——金丝桃素,并揭示其作用机制是Dlat-AMPK途径,和以前发现的可以刺激脂肪组织产热的β3-肾上腺素能受体途径不同,目前的大多数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普遍具有心血管副作用,在肥胖治疗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金丝桃素的发现或许会为我们带来新的可能。

原文链接

下期预告:省级名老中医:王邦才

中医薪火,贵在传承

传承之道,贵在创新

1

END

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