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Nature子刊揭示让孩子一个人待着,或 [复制链接]

1#
孤独感被认为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与世界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然而,年轻人却越来越感到孤立。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迫使许多国家和地区实行社交隔离、学校停课、工厂放假,这扩大了对理解社交隔离和孤独对心理健康影响的需求。尽管有研究表明,特别是在儿童时期的社交隔离有害于整个哺乳动物(包括人类)成年后大脑功能和行为,但其潜在的神经回路机制仍知之甚少。近日,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子刊NatureNeuro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Aprefrontal–paraventricularthalamuscircuitrequiresjuvenilesocialexperiencetoregulateadultsociabilityinmice的研究论文。大脑前额叶皮层是调节社交行为的关键部分,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确认了前额叶皮层中特定的脑细胞亚群是成年后正常社交所必需的,而这些细胞亚群对少年时期的社交隔离非常脆弱。而通过刺激成年期丘脑区域的特定前额叶回路,能够挽救少年时期因社会隔离所造成的社交能力不足,这为治疗社会行为缺陷带来了有希望的靶标。研究团队发现,在雄性小鼠中,断奶后两周的社交隔离导致成年后社交时无法激活投射到丘脑室旁的内侧前额叶皮层神经元。青少年时期的隔离既导致投射到丘脑室旁的前额叶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又导致来自其他相关神经元的抑制性输入增加,这些发现揭示了青少年社会隔离引起的社交能力缺陷的回路机制。为了确定丘脑室旁的前额叶活动的急性恢复是否足以缓解经历了青少年社会隔离的成年小鼠的社交能力不足,研究小组采用了光遗传学技术来选择性刺激这一区域。研究团队还使用了化学遗传学的方法,因为尽管光遗传学技术能够通过光脉冲刺激大脑中的特定神经元,但化学遗传学却可以对这些细胞群体进行无创化学控制。通过同时使用这两种技术,研究人员能够在对它们施加光脉冲或药物后迅速增加这些小鼠的社交互动。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前这些小鼠因社交隔离产生了社交行为障碍,但通过光遗传学和化学遗传学刺激后,这些小鼠的社交行为障碍得到了恢复。该研究证实了成年期正常的社交能力所需的一对mPFC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群体,易在少年时期受到社会经历的影响,例如社交隔离,就会导致将来成年后的社交行为缺陷,而这一影响在隔离期很难观察到,要等到成年后才会表现出来。少年时期是行为可塑期的敏感窗口,此时一旦受到负面影响,很可能在将来产生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该研究表明,即使成年后产生了社交行为障碍,仍然可以通过刺激这些前额叶神经元进行治疗。社交行为障碍是许多神经发育疾病和精神疾病(例如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共同特征,因此对这些特定的额叶前神经元的鉴定将为改善一系列精神疾病中的社交行为缺陷提供治疗靶标。

论文链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