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恶魔的天使面除了有害,酒精还有这些作用 [复制链接]

1#
文章标题:值得买用云朵般的泡泡洗脸白嫩干 http://www.dushidaijia.com/wdyy/wdyy/14050.html

作者:Tsai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小酌怡情,大饮伤身”一直是大家对饮酒的基本认知,但近来研究发现,酒精被认为于健康完全无益。年Lancet发表的一项至年间个国家饮酒情况调查显示,饮酒直接导致了万人死亡,是全球第七大致死和致残因素,占中青年男性死亡人数的12.2%。那么,酒精对人体而言,真的只有害处?本文旨在挖掘酒精对神经科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上的作用。

酒精的体内代谢过程

在饮酒后,机体通过口腔黏膜、胃、小肠吸收,主要经过肝脏代谢,将乙醇转变为乙醛,再转变为乙酸,最后代谢为CO2和H2O排出体外(图1)。

图1体内酒精代谢过程

在此过程中,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对代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表1),乙醛脱氢酶在此环节中作用重大,喝酒“红脸”、双硫仑样反应均与之密切相关。

酒精对药物动力学影响

(1)诱导药物代谢:酒精是肝药酶诱导剂,可促进药物代谢,引起苯妥英钠等药物浓度降低,导致癫痫控制不佳。

(2)药物抑制酒精代谢:药物可抑制酒精代谢,如头孢菌素、甲硝唑、拉氧头孢、异烟肼、磺胺类药物、异丙嗪、氯丙嗪等均可抑制乙醛脱氢酶,引起双硫仓样反应。

(3)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相互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苯巴比妥、地西泮、氯丙嗪、扑尔敏、三环类抗抑郁药等有协调作用,加重中枢抑制。

(4)其他:酒精可加重解热镇痛药的胃肠道、泌尿系统等的反应;具有扩血管、抑制交感神经、降低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与扩血管药、降压药同用时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可降低血钾;诱导癌变。

酒精对中枢神经作用

酒精随血液进入中枢后,对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活性产生影响。

(1)谷氨酸(Glu)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氨基酸,可作用于神经元突触后膜NMDA受体产生兴奋作用,酒精是NMDA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可抑制兴奋输出。

(2)γ-氨基丁酸(GABA)是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酒精可激活GABA受体,引起GABA含量升高,引起神经系统兴奋性下降。

(3)5羟色胺(5-HT)与心血管活动、觉醒睡眠周期、痛觉、精神情感活动等有关。而究酒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脱氢酶可抑制催化5-HT的酶的活性,使其降解减少,浓度增加。此外,酒精可影响5-HT受体活性,引起相关精神症状。

(4)多巴胺(DA)在大脑情感思维、运动和内分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乙醛可使DA含量升高,此外,酒精主要作用于D2受体,产生拮抗作用。

(5)内源性阿片肽(EOP)在神经系统分布广泛,对血压心率、痛觉、呼吸、内分泌等方面具有影响。酒精能改变体内EOP基因的表达,使其含量发生变化。急性酒精中*可使EOP合成与释放增加,慢性饮酒造成EOP活性下降。

酒精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益处”

酒精可通过影响不同受体对神经系统产生不同作用,酒精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如慢性酒精中*性脑病、酒精性痴呆、小脑变性等不胜枚举,似乎酒精就被定义为一种对神经系统“有害”的物质。但根据其药理特性,在某些方面也可帮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也称为原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在运动障碍性疾病中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上肢或头部4~16Hz的姿势性和运动性震颤,有时可累及下肢、躯干、舌等部位,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其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国际帕金森和运动障碍学会特别工作组制定了ET的诊断标准:

?由双上肢运动性(动力和姿势)震颤形成的孤立性震颤,无其他运动异常

?持续至少三年

?在其他位置(如头部、声部或下肢)有或没有震颤

?没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或帕金森病

ET为一种相对良性疾病,轻症患者无需治疗。症状严重时可予口服药物和注射A型肉*素治疗,口服药物包括普萘洛尔、阿罗洛尔和加巴喷丁、托吡酯等;对于震颤严重、药物反应不佳或副作用明显的患者可予丘脑切开术、脑深部电刺激等手术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饮酒可以改善ET症状——主要改善震颤的幅度,对震颤频率无明显影响,可能与酒精与脑组织中GABA受体的作用有关。患者在就诊时常主诉饮酒后症状缓解,或在行饮酒试验后症状改善可支持ET诊断。目前研究表明,血液酒精浓度和震颤的改善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饮酒的类别和量也无统一标准。震颤一般在饮酒后10分钟左右缓解,69-90分钟后作用减弱,3小时左右效果消失。但有研究表明,酒精对于ET的治疗效果短暂,可在饮酒3小时后和第二天造成出现症状复发。因此,并不建议将饮酒作为ET的治疗手段。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posturalperceptiondizziness,PPPD)是一种慢性前庭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是中老年慢性头晕的主要原因之一。PPPD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是前庭触发疾病加人格特征或已经存在的焦虑,产生前庭功能改变。

PPPD既往被称为“恐惧性姿势性眩晕”,临床特点包括“在体育活动或更复杂的平衡条件下,或少量饮酒后症状改善,休息后或是简单平衡条件下症状再现”。当时PPPD被认为是一种躯体形式障碍,随着研究进展,目前认为它是一种器质疾病。

年,巴拉尼协会发布PPPD诊断标准:

1.在3个月或以上的大部分天数内,出现头晕或不稳或非旋转性眩晕中的一种或多种:

①每次发作症状持续数小时,程度可逐渐加重及逐渐减轻;

②不需要症状在一整天内连续存在。

2.每次持续性症状出现无特异触发因素,但下列3种因素可使其加重:

①直立姿势;

②无论何种方向及位置的主动或被动运动;

③暴露于移动的视觉刺激或复杂的视觉环境。

3.这种失调由引起眩晕、不稳、头晕或平衡失调的下列疾病引起:急性、发作性或慢性前庭综合征,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或内科疾病或心理性焦虑。

①当触发疾病为急性或发作性疾病时,症状出现形式与诊断标准1叙述一致。当触发疾病已经缓解后,症状首先间歇出现,以后固定成持续性病程;

②当触发疾病为慢性综合征时,症状开始缓慢出现然后逐渐加重。

4.症状引起显著的焦虑或功能障碍。

5.症状不能由其他疾病或失调解释。

PPPD的治疗主要包括前庭功能锻炼、药物治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和行为认知疗法。早期治疗能帮助患者得到长期获益。

认知障碍

有研究表明,适量饮酒或少量饮酒(男性≤2次/天,女性≤1次/天)可降低老年人(≥65岁)痴呆和认知障碍风险,对青年人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大量饮酒(3-4次/天)则对认知功能障碍无益。FDA将“适量饮酒”定义为:女性每天饮酒量<1个标准杯,男性饮酒量<2个标准杯。在美国,一个标准杯相当于12盎司普通啤酒、5盎司12度酒以及1.5盎司蒸馏烈酒。

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酒精可通过对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的“预处理”——使热休克蛋白和其他细胞促生存机制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蛋白激酶Cepsilon和粘着斑激酶上调,形成“保护”作用。

心血管疾病

既往有研究表明,适度饮酒可减少各类炎性标记物,包括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白细胞和血浆粘滞度等,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炎作用,改善胆固醇状况、血小板凝血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心脑血管保护作用。但随着近来研究的开展,酒精对心脑血管病的利弊较有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

总结

酒精对人体影响复杂,且个体异质性明显,就神经系统而言,酒精对不同大脑递质和受体的作用可产生不同表现效果。总体而言,酒精对人体的作用过大于功,但也有助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就如鸦片一般,用在恰当的地方是神药,用得不好了就荼*生灵。

参考文献:

[1]Alcoholuseandburdenforcountriesandterritories,-:asystematic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J].TheLancet,.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42(8).

[3]BhatiaKP,BainP,BajajN,ElbleRJ,HallettM,LouisED,etal.ConsensusStatementontheclassificationoftremors,fromthetaskforceontremoroftheInternationalParkinsonandMovementDisorderSociety.MovementdisordersfficialjournaloftheMovementDisorderSociety.

[4]丁韶洸,卢伟.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J].中华耳科学杂志,,15(1):-.

[5]DieterichM,StaabJP.Functionaldizziness[J].CurrentOpinioninNeurology,,30(1):-.

[6]StaabJP,Eckhardt-HennA,HoriiA,etal.Diagnosticcriteriaforpersistentpostural-perceptualdizziness(PPPD):Consensusdocumentofthe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